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道:在古代,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中元,并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由此可見重陽節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那麼,重陽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
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因二九相重,被古人稱為“重九節”。又因在《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這天便有了重陽的稱謂。
關于重陽的起源,早在先秦時期《呂氏春秋》季秋紀中就有九月豐收、祭天、祭祖,以謝天地祖先恩惠活動的記載。
漢代《西京雜記》也有九月九日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的記述。
直到唐代,重陽節才被定位為民間節日,各類風俗活動也是在這之後,才逐漸變得多元和豐富。不過無論風俗如何演變,登高、插萸、飲菊花酒,一直是重陽節不變的特色。
1989年,重陽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重陽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保有自己的特色習俗。比如江西婺源,要在篁嶺舉辦曬秋節。福建長汀,人們采來田中毛豆相互饋贈,稱為毛豆節。在江蘇南京,則會用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于庭中,營造節日氛圍。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