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詞2首

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詞2首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16 02:49:34

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詞2首?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内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承載着炎黃子孫共同的記憶勤勞勇敢、祀祖敬長、和睦鄰裡、熱愛生活……這些節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這些節日文化依然在延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詞2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詞2首(詩詞裡的節日更美)1

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詞2首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内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承載着炎黃子孫共同的記憶。勤勞勇敢、祀祖敬長、和睦鄰裡、熱愛生活……這些節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這些節日文化依然在延續。

元日(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還有元旦、歲日、歲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種稱呼。

元日不僅是新年的第一天,還是新月的第一天,還是新日的第一天,此稱為“三元之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每讀到這句,總能感受到蘊藏在詩句背後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隻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對新的朝陽。

------------------------------

元宵節(正月十五)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的這首詩,真實地再現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熱鬧繁華的景象。

-------------------------------

龍擡頭(農曆二月初二)

龍擡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擡頭”。

“龍擡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标示着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将龍擡頭時節作為一個祈福納祥轉運的日子。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這天,雨後剛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長着。遊春的少年們騎着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見出來遊春的人真的很多。

-------------------------------

寒食(清明前一兩日)

寒食,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日,舊時在清明節前的一兩日。

民間認為,寒食節來源于對介子推的紀念,其淡泊名利、甯死不屈、忠孝節義的傳統美德受到推崇。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全唐詩》中與寒食節相關的詩至少有400多首,韓翃的這首獨占鳌頭。

清明(公曆4月5日前後)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

《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此天清地明之時遙祭先祖,又何嘗不會生出一些慨然之意呢?

-----------------------------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五月初五,是我國傳承了兩千多年的節日之一。最初源于先秦古人的“五月初五是惡日惡月”的觀念,流傳至今已發展成為紀念屈原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的日子。

《嶽州觀競渡》

唐·張說

畫作飛凫艇,雙雙競拂流。

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

土尚三闾俗,江傳二女遊。

齊歌迎孟姥,獨舞送陽侯。

鼓發南湖溠,标争西驿樓。

并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

正如張說詩中所言,“土尚三闾俗,江傳二女遊”,逢至端午,又怎能不想起屈原。

-----------------------------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七夕,它是承載了中華幾千年文化而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節日。

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

《鵲橋仙·七夕》

北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道盡了少男少女之間愛情的甜蜜與美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言盡了這世間愛情的真谛。

-----------------------------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十五)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節飄飖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峤終虛玉鏡台。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鸩鳥媒。

-----------------------------

中秋(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農曆八月十五,又叫“拜月節”、“團圓節”。逢此佳節,家家戶戶都團圓在一起,賞月聊天,給孩子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節多是思念與惆怅不能與親友相聚。八月十五日夜,白居易望月感慨物是人非,頗為神傷。

----------------------------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又稱”老人節“。在古代九為大吉之數,二九相逢,是吉祥的象征,表達出了古代人民對健康長壽、平安喜樂的美好向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個漂泊在外的遊子,想起那相隔遙遠的親人,都會暗自神傷吧。

----------------------------

臘八(農曆臘月初八)

臘八,農曆臘月初八。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泡臘八蒜,而年味也從臘八開始日漸濃郁。

《借八危家饷粥有感》

南宋·趙萬年

襄陽城外漲胡塵,矢石叢中未死身。

不為主人供粥饷,争知臘八是今晨。

臘八年味愈濃,然而南宋開禧二年的襄陽城或許感受不到”過了臘八就是年“這熱鬧的節日氣氛了,戰亂中,不是有人饋贈臘八粥,作者哪能想起來是過節。

除日(農曆年尾最後一天)

除日,又稱”除夕“、”除夜“、”歲除“、号稱”百節之首“,是看見交替、除舊迎新的時刻。

《除夜宿石頭驿》

唐·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顔與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夕之夜,詩人還在旅館中,還在外漂泊。

“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曆代以來,到年三十還住宿在旅館裡的人,總會感傷地朗誦這兩句,因為詩人已形象地說出了寥落支離的情緒。

圖文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