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先做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吧,本人彪彪,也可以叫菠蘿包(筆名),今年25歲,本科畢業于江西師範大學的英語(國際金融)專業,研究生畢業于澳洲麥考瑞大學的金融學,于2017年10月赴澳,2020年1月畢業歸國,下面就簡單分享一下我在澳洲兩年多的留學生活吧。
學習篇
首先稍微總結一下國内大學和國外大學一些小區别吧,第一,國内大學評分制度往往是考勤加上最後的期末考,而澳洲的大學往往會在每個作業上分配少量分值再配上期中期末考試。第二,國内的大學一個學期可能會有數十門課程需要學習,每門課每周時常約為2-4小時,而澳洲大學每學期僅有四門課,每門課每周約為三小時(分為lecture,tutorial,seminar)。其次,澳洲學校大部分的課程作業都是以小組為單位,且隊友經常是随機的,因此對團隊溝通協作,任務分配的能力會有更多的要求。最後就是國内外大學的社團生活其實都很豐富,但是留學生相對來說加入國外社團組織比例會少很多。
就我個人而言,初入澳洲最大的學習壓力恐怕就是語言了,本身自己語言基礎其實很一般,再加上老師飛一般的語速與專業術語、俚語、冷笑話相結合,基本上我一節課能聽懂的内容很難過半。由于我們可能每一兩周就會有一個小測評或者小作業,導緻第一學期壓力真的很大,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圖書館度過,和我本科基本沒去過圖書館的日子形成了鮮明反差。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所學的金融專業大部分可能還是與數字打交道,中國人還是會有一些優勢,周圍學文學類專業的朋友則經常抱怨他們整日面對一堆外文文獻,身旁放着幾本厚厚的英文原版書,連夢話都是英語的艱苦歲月。之後的幾個學期由于熟悉了課程節奏與設置,學習壓力相對也就沒有那麼大了,基本每周可能也就花大概一兩天時間複習一下功課,然後碰到考試或者大作業就和在中國一樣臨時通宵抱佛腳。
【學校圖書館外景 圖來源 作者】
【圖書内景 圖來源 作者】
生活篇
獨立與高消費恐怕是我在悉尼生活兩年多感受最深的兩個詞。在老家過了22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為零,然而人總是被逼出來的,從飯都不會煮到能做一桌菜也隻需一周現實的洗禮。孤身在外的生活早已将我這少不更事意氣風發的少年轉變為整日操勞柴米油鹽衛生紙的居家婦男。除去衣食,像換燈泡,處理天然氣洩漏,修理床鋪也總能成為我生活的調味劑。雖然瑣事很多,但是我卻很感謝這些經曆,讓我懂得了生活原來有這麼多細節,同時更能理解父母對我的操勞。
【人生第一次做一桌菜 圖來源 作者】
其次,悉尼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是我之前并未預料到的,我是租住在我一個親戚家,後來親戚回國了就一直是我一個人住,房租是1200刀一個月,學校宿舍會更貴,最差的單間也要400刀左右一周,上學的通勤費也要8刀一天,外面的中餐廳價格也非常昂貴,随便一盤炒蔬菜也要十幾刀,這也是為什麼不得不要苦練自己的廚藝,一個月的生活成本約在2000刀。(這兩年平均澳元兌人民币彙率在1:4.9左右)。我本就不是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父母供我出國念書其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所以在我到悉尼一周後我就開始找兼職,最初在一個代購店幫他們打包,後來又找了一個離家近的小甜品店打工,但是也隻能覆蓋我的吃穿用和少部分房租,學費和大部分房租還是由家裡承擔。兩年的留學生活讓我完成了男孩兒到男人的蛻變,知生活艱辛,解掙錢不易。
【工作一年多的甜甜圈店 圖來源 作者】
【誤入陽台的彩色鹦鹉 圖來源 作者】
【在陽台休息的白鹦鹉 圖來源 作者】
故事未完待續,歡迎關注......
NO.1青年讀書說出品|歡迎關注轉發
【說明】感謝菠蘿包(筆名)的供稿。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圖片來源作者。
【作者】菠蘿包
【審稿】壹壹 犁君
【排版】雷電LD
歡迎關注“青年讀書說”公衆号,
“今日頭條”搜索也可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