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5 05:03:13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八佰背後20個故事)(1)

  來源: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

  或許你也還曾記得,中學曆史課本上,在談及1937年的時候,有一個地名多次出現:上海四行倉庫。

  83年前,全面抗戰爆發,日軍入侵上海,淞滬會戰打響。

  結果大家都知道,我們節節敗退。

  但是戰役的最後,有一支軍隊卻奉命留守,這就是“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這是一個“求死”的任務,可正是這群求死的同胞,成就了一座城市,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

  83年後的今天,曆史與現實終于交彙。

  當我看完《八佰》,走出電影院的一刹那,内心翻湧一如江河奔騰: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段慷慨悲歌。

  今天,跟大家說說《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聊聊影片不為人知的台前幕後細節。

  01 一封家書

  “玉芝吾妻愛鑒: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

  第一次看到預告片中這名戰士留下的家書,瞬間熱血,随之淚崩。

  看完電影之後才知道,這樣的人,原來不是一個,而是每一個。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謝晉元組織官兵們寫下298封遺書。

  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封信,卻也是他們的遺書。

  他們或為人夫,或為人父,或為人子。

  有的甚至沒有留下名字,但是他們卻告訴世界:

  “待我成塵時,你将見我微笑。”

  02 一碗酒釀圓子

  電影的開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

  四行倉庫保衛戰打響的時候,她還年幼,對戰争的記憶,隻是好喜歡吃那一年的酒釀圓子。

  後來,在電影裡,我們聽到一個小女孩,喊着吃酒釀圓子的聲音。

  而隔着蘇州河的另一岸,戰火連天。

  這個細節動人真實,也有些殘酷。

  對于普通人來說,能吃到酒釀圓子的甜,是因為有人在拼盡全力去守護。

  03 一組數字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守軍有多少?

  400多人。

  為了迷惑敵軍,團附謝晉元對外宣稱800人。

  可你不知道的是,謝晉元率領的第524團一營作為加強營,原本确實擁有近八百人的兵力,但是在之前的戰役中,全部犧牲。

  此時已經是第五次補充兵員,很多戰士不過是二十歲上下的小夥子,壓根沒有多少作戰經驗。

  而他們面對的敵人,不僅裝備精良,且窮兇極惡。

  想起《悟空傳》裡的一段話: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淩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八佰”,不隻是一組數字,更是一種民族精神。

  04 一匹白馬

  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

  電影中,困在戰場裡的那匹白馬,像極了守在四行倉庫的士兵。

  從一開始的慌亂驚逃,到戰場上的無畏馳騁。

  白馬的蛻變,也是戰火中人的曆練。

  那才是這個民族浴火重生的希望——

  生不畏死,悍不服輸的生命力。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八佰背後20個故事)(2)

  05 一群烏鴉

  戰場上烏鴉随處可見。

  每一聲啼鳴,仿佛都在告訴我們,這不是人類該來的地方。

  所以,在電影裡我們才會聽到謝晉元的那句,“這裡是地獄”。

  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年輕的學生、街頭的混混、花季少女都可以義無反顧地沖進槍林彈雨之中。

  沒有人不怕死,隻是那些甘願赴死的人,都有自己必須要守護的東西。

  06 一隻孔雀

  賭場女老闆豢養的白色孔雀,在電影中驚鴻一瞥。

  看似歌舞升平的蘇州河南岸,其實并沒有表面上那般歲月靜好。

  就像這隻孔雀,雖然不用面臨生死危機,但是失去了自由。

  公共租界裡的中國人,何嘗不是如此。

  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入租界卻全憑外人決定,這是一個民族的痛。

  這才有了八百壯士奮勇抗敵後,民族意識的喚醒:

  教授、商人、戲子、記者、賭場老闆……為了支援抗戰,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這不是别人的戰争,而是所有中國人的戰争。

  要麼被奴役,要麼反抗。

  07 一個名字

  趙子龍,這個英雄的名字,一直貫穿在電影之中。

  歐豪飾演的端午,問李晨飾演的山東兵齊家銘:“我們供的都是關二爺,為啥你這是趙子龍?”

  李晨回答:“關二爺那是兄弟義氣,趙子龍護着國呢!”

  最後端午怒沖天台面對敵人,他的形象在弟弟小湖北的“夢”中,與趙子龍單騎救主的形象重疊在了一起。

  我終于明白,這個國家為什麼在經曆了那麼多磨難之後,依然屹立不倒:因為在我們的民族之中,趙子龍這樣的人,一直在。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八佰背後20個故事)(3)

  08 一個稱呼

  電影裡有一個稱謂,很容易被我們忽略。

  山東兵從一開始就喊端午“小孩兒”。

  這裡包含着大哥對小老弟的關愛,但是在山東兵拿起皮影演起趙子龍,唱出那句“漢室中興待後生”的時候,我突然眼眶一熱。

  抗戰中,有多少後生奔赴戰場啊。

  如果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們本該是父母心疼的孩子。

  永遠别忘了,就是這樣一群又一群“小孩兒”們的前仆後繼,才有了今天的光明與和平。

  09 一塊蛋糕

  電影中,年紀最小的小湖北被“老兵”小七月,贈予過一塊蛋糕。

  起初善良的他不願獨享,想分給七月,但是被七月以其年齡小需要長身體拒絕。

  後來小七月在戰場中犧牲,他終于獨自吃下那塊蛋糕,狼吞虎咽。

  那一刻,他從心底,已經長大。

  戰火中,每一個人都被迫快速成長。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要讓自己強大起來。

  10 一個人的七班

  《八佰》中,有一場洗澡戲。

  登記的士兵點名的時候,一整個七班,隻有魏晨飾演的朱勝忠走進了洗澡間。

  花名冊上的其他人,名字都已被紅筆劃去。

  這就是戰場的殘酷,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曾經朝夕相對的戰友,是否還能和你一起報到。

  但隻要有一個人在,軍魂就還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如今我才讀懂了這句話的深意。

  11 一首歌

  一河之隔的公共租界。

  女歌手Eva,在窗前高歌一曲阿利亞比耶夫的《夜莺》,讓北岸的士兵們一時魂牽夢繞。

  Eva在影片中是中國和白俄羅斯混血,這首歌是俄國音樂家阿利比亞耶夫,在監獄裡寫給愛人的。

  在戰争的陰霾下,親人和愛人永遠是每個人身上的那根軟肋,同時也是每一個戰士心中最堅硬的铠甲。

  這世間所有的苦難,總要降臨,那麼就請遠離我們深愛的人吧。

  12 謝,晉元

  《八佰》中,謝晉元的一口廣普讓人印象深刻。

  這個從小就學習優異的廣東孩子,剛剛20歲就在國立廣東大學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

  謝晉元的長子謝繼民曾回憶,父親在和同僚談論抗戰時說過的一句話:

  “我死也不相信,這麼大的中國會亡國。”

  于是才有了那首:“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83年後的今天,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晉元路、晉元高級中學、晉元公園、晉元體育中心、晉元紀念廣場……

  這一個個地名,就是後人在對他說:

  謝,晉元!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八佰背後20個故事)(4)

  13 陳樹生的遺言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在敵軍高舉鋼闆組成的“龜殼陣”面前,曾一時間陷入死局。

  這時候,一位年輕的戰士身上捆滿手榴彈,縱身一躍。

  臨死前他隻給母親留下了一句遺言:“舍生取義,兒所願也”。

  這位戰士名叫陳樹生,犧牲時年僅21歲。

  他本是湖北利川人,因家鄉遭災,進城當小夥計,18歲時加入88軍。

  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找到陳樹生的家人。

  他這一生,也沒有一張照片留下。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八佰背後20個故事)(5)

  14 真正的演員

  電影把我們帶回了1937年那個真實的戰場,這是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用7個月的軍事訓練換來的。

  近身爆破、高樓跳躍、寒冬入水……

  曾經“八百壯士”的經曆,演員們也都要親身走上一遭。

  看了《八佰》,你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演員。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八佰背後20個故事)(6)

  15 真實的戰場

  1500名工作人員,499天籌備,230天拍攝時長,1∶1實景還原出1937年蘇州河北岸戰場原貌……

  300多公斤煙油,5噸舊報紙,5萬個地面子彈……

  這就是打造出《八佰》的劇組,向我們呈現出的最真實的戰場。

  這是一群電影人的初心,也是一名中國人,對那段曆史最真誠的敬意。

  16 張譯的“哭”

  端午發現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想要做逃兵,拿着槍威脅他不讓他走,但是老算盤不斷地哭訴,一聲聲“我求求你”,磕了一個又一個響頭,他有個未過門的媳婦,卻至今沒有見上一面,他好想好想活下去。因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真哭,也是真磕。

  連鏡頭後的導演都為之動容落淚。

  張譯的演技,向我們诠釋了什麼是“不瘋魔,不成活”。

  17 歐豪的“病”

  除了張譯,還有一個演員讓我印象深刻。

  那就是歐豪,從曝光的幕後花絮裡,我了解到從進入劇組的那天起,歐豪就開始故意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用不吃不睡,來“體驗”角色在戰争中的狀态。

  拍戲過程中,他摔倒過,受過傷,磕掉一塊肉。

  沒有自己的鏡頭,他就獨自待着,也不和人交流,他想大家會覺得“這孩子咋了?”。

  他病了嗎?

  看完電影我發現,他這份癡,讓他成為了觀衆最有代入感的角色。從他的視角,第一次直面戰争,置身戰場渾身戰栗,感受到真實的恐懼感,卻最終成長為戰士。

  18 電影龍标800号

  《八佰》電影龍标:800号。

  這個巧合,也許冥冥之中,是身為後來人向英雄最崇高的緻敬。

  19 愛哭的觀衆

  走進電影院之前,我有預料《八佰》會很好看,但是我不知道它竟然如此好哭。

  在我不止一次地擦拭眼角淚水之後,我終于明白:

  《八佰》感動我的不止是電影的情節,更是融入中國人骨血裡的那份血性,那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真情流露。

  20 一面牆壁

  影片的結尾,定格在了一面布滿彈孔、傷痕累累的牆壁上。

  那面牆曾經見證過“一個民族的新生”,如今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2015年0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之際,作為上海唯一的戰争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落成開館,那久攻不下的四行倉庫,那些在抗戰中悍不畏死的中國戰士和中國百姓,凝聚成了中國人最硬的骨氣。

  八佰背後的曆史故事(八佰背後20個故事)(7)

  21 2020, 從疫情到洪水再到外界嘈雜的聲音,很多人都說中國太難了。

  不僅要和疾病作鬥争,國外還有一堆鬧心事找上門,經濟上打壓我們,合作上封鎖我們,有人不禁要問,艱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呀?

  但是回望1937,回到那一年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其實我們已經有了答案。

  沒有什麼可以摧毀一個不服輸的民族。

  山河雖已無恙,吾輩更當自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