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可能因為孩子“陽”了之後嗓子不舒服,或者咳嗽,一些家長會給孩子吃很多的湯湯水水,一方面想着是好消化,另一方面也想着湯湯水水更有營養,因為咱民間有句話“營養都在湯裡了”。
但實際上,孩子吃太多的湯湯水水并沒有好處,尤其是生病的時候,因為湯湯水水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樣有營養。
大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認為湯熬的時間長,肉或者菜裡的營養物質就都會溶解在湯裡,而且熬的時間越長,營養物質溶解得越多,湯就越有營養。
其實吃的有沒有營養,要看食物的“營養密度”,就是指食物中以單位熱量為基礎,所含重要營養素的濃度。
通俗地來說,就是這些食物中,必須有充足的能量,讓孩子吃飽有力氣、長身體,比如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那麼湯湯水水的營養密度如何呢?雖然不同種類的湯水營養成分略有差異,但是99%以上都是水和脂肪,隻有極少部分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能夠溶解在裡面,營養密度極低。
下面就以我們家庭中常見的湯水為例,看看孩子喝下去的到底有多少營養?
排骨湯
排骨湯在熬制的時候,析出來的大部分都是骨頭裡的骨髓,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經過反複高溫滾制之後,骨頭湯不僅顔色濃郁,味道也變得格外香濃。而濃郁的顔色和香濃的味道正是由于脂肪含量的不斷增加帶來的。
所以排骨湯最主要的營養物質就是脂肪,過量飲用會有油膩感和飽腹感,甚至會導緻肥胖。
很多人覺得排骨湯裡鈣質很多,其實1L的排骨湯裡隻含有大概10mg的鈣,而同樣1L牛奶裡面的鈣含量超過了1000mg。
所以,喝排骨湯,補得不是鈣,而是脂肪。
菜湯
對于不愛吃蔬菜、菌菇的孩子們,媽媽們常常把蔬菜、菌菇煮成湯水,覺得這樣的湯水喝下去,和吃蔬菜、菌菇的營養成分差不多。
實際上,菜湯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和礦物質,還有少量的水溶性維生素,而蔬菜中真正“營養密度”高的膳食纖維等物質,并沒有溶解在水裡,更别說代替蔬菜和菌菇的營養了。
同時,亞硝酸鹽和水溶性農藥殘留物在燒湯時,反而會溶解到菜湯裡,影響寶寶的髒器發育,所以不建議經常給寶寶喝菜湯。
米湯
米湯是煮粥時飄在上面的濃稠液體,被很多人認為是富含營養的物質。
實際上,米湯裡面基本上沒有營養。大米中的澱粉經過加熱後糊化,和水結合後,形成了看似濃稠實則能量密度極低的米湯。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其他營養成分幾乎沒有。
所以,如果單純将米湯作為輔食,給寶寶食用,基本上就等同于給寶寶吃水 澱粉。
有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牙都沒長齊,硬的不能吃,隻能吃湯水這些軟爛的食物。
但是,長期喝湯湯水水的食物,不僅沒有營養,而且對寶寶牙齒的發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軟爛的食物,不需要咀嚼就能夠咽下去,減少了孩子咀嚼的次數,導緻孩子咀嚼能力發育遲緩。
而且,孩子的胃容量有限,喝了湯之後,胃就被填滿了,沒有多餘的容量再吃其他東西了。但是由于湯水的營養密度低,能夠提供的能量少,孩子很快就餓了,很多家長就會給寶寶喂一些點心或者零食。
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模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對于嬰幼兒來說,湯水絕非“良人”。一歲之内不建議用“高湯”做粥面,一歲之後也不要經常給孩子喝湯。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給孩子吃呢?
一方面,飲食均衡,科學嚴謹一點,就是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裡提供的“平衡膳食寶塔”來吃。随心所欲一點,就是蔬菜、水果、堅果、肉類、牛奶等,每天每樣都吃點,不要嚴重偏食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多吃高密度的食物和優質蛋白,尤其是生病的時候,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和營養,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身體素質去對抗疾病。
高密度食物和優質蛋白比較豐富的食物包括:牛奶(沒有乳糖不耐受的情況)、馄饨、新鮮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燕麥、藜麥等)、蝦、水産品、瘦肉、雞蛋、堅果類等。
重點強調一下,牛奶和雞蛋生病的時候都可以吃,隻要不過敏或者沒有乳糖不耐受,那就必須吃,都是優質蛋白的來源之一。
當然,如果孩子生病實在是難受,隻能吃得下這些湯湯水水,吃一兩天也是可以的,但等孩子能恢複正常的飲食了,那就要多吃一些更有營養的食物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