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的東江是珠江水系中最大的幹流之一,有水就有魚,充沛的水量孕育出了豐富的魚類,而作為淡水魚,就不得不提青魚了,它是我國淡水魚中體型最大的魚類之一。人怕出名豬怕壯,青魚也因超大的體型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因此東江成了很多網紅釣魚人的打卡聖地,或者說是成名之地,其中最有名且運作最為成功的當屬鄧剛大師了!
早在2020年11月份,釣王鄧剛就看上了東江這一福地,并在正式作釣的時候接連釣獲兩條上百斤重的大青魚,經曆了挂底,坐船溜魚,但最終還是将大魚請出了水面,也正是此戰讓鄧剛在釣魚圈又一次聲名大噪,甚至火遍大江南北,就連不會釣魚的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們都知道有個釣大魚的人叫鄧剛,而這完全是大青魚給他帶來的成果。
此後東江被衆多釣魚人列為必釣之地,很多人在此打下重窩日夜守候,就是為了和心目中的大青魚見一面,而最近有位來自惠州的釣友就成功釣到一條60斤重的大青魚,雖然和鄧剛大師比起來還差幾十斤重,但這畢竟是野外水域,釣大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隻有緣分到了才能将其釣獲。
該釣友和好友天天往窩裡打螺蛳,連續打了好幾天下了血本,在釣到幾條十幾斤重的草魚鯉魚後,終于釣到了這條60斤的大青魚,然後就是常規的操作,拍照錄視頻等步驟輕車熟路,并發到社交媒體上,但最令他高興的是,有人想以3000元來買他釣獲的這條青魚,相當于一斤50元。
但當這位大氣的老闆将拉魚的車開到江邊的時候,這條大青魚卻不幸死亡,對于該釣友而言到嘴的鴨子飛走了,對于這位老闆來說青魚沒收購到卻白跑了一趟。按理說該釣友并沒有将魚移出水面,為什麼青魚會死去呢?
原來該釣友在和魚接觸的過程中,為了不讓大魚逃跑,可能扣過魚鰓,将其放在地上,使用失傳多年的“繩穿魚嘴”的方法去養魚,而這一系列的操作會破壞魚鰓讓魚無法正常從水中吸取氧氣,這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魚鱗被弄掉了容易被細菌感染,即便魚鰓完好也不會活太久。
對于青魚筆者還是有很多要吐槽的地方,說它是“廢柴”其實一點也不為過,那麼它是如何一步步走下去的呢?如今的青魚勉強算是四大家魚之一,這種傳統一直從唐朝延續至今,它已經當一千多年的老大了。但最開始的時候,家魚的位置根本沒它的份,當時隻有鯉魚才被叫做家魚,因為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紀的殷商時代,就已經有池塘養殖鯉魚了,但因唐朝皇帝姓李,為了避諱将鯉魚移出家魚之列,升級為“赤公”,不準買賣和捕殺,俨然成了皇親國戚了。
也正是這個機會讓以青魚為首的四大家魚走上曆史舞台,和群衆們打成一片,它們被請出江河湖泊,被人們當做寶貝圈養了起來,而青魚也因體型巨大,可食用率高而備受重視,青魚石也被制作成可佩戴的飾品,印章等,隻要被人看上了,一塊青魚石甚至能賣出成千上萬的價格,價格遠遠超過了青魚肉,因此青魚是衆望所歸的家魚老大。
如此輝煌一直到1958年,我國水産工作者模拟野外水體環境,配合注射促性腺發育激素的方法,實現了“四大家魚”幼苗的人工繁育。之後四大家魚的産量年年攀升,占據了淡水魚類的半壁江山。但如此多的産量也帶來的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人們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再加上對飲食健康方面的關注,很多人甯願選擇體型小一點的魚,也不會去碰青魚,因為實在太大一鍋裝不下,留着慢慢吃就不新鮮了,所以青魚在家魚的地位中逐漸走下坡路了,這點在産量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2019年的資料顯示,我國漁業産值再次刷新了記錄,其中草魚一躍至榜首,攀升到了550萬噸,鲢魚産量為380萬噸,鳙魚産量為315萬噸,而青魚的産量卻隻有60萬噸,被以前的“小跟班”們甩了幾條街。這就是市場因素決定的,而養殖戶們也不願意投入長達三四年的時間和精力,用價格昂貴的螺蛳将青魚養至十幾斤,再被消費者挑來揀去,最終血本無歸,所以對青魚隻能用“玩不起”來形容。
但這60萬噸的産量是誰需要的呢?我想除了食用之外,更多的還是一些供人釣魚的黑坑以及觀賞魚市場的需求,大物黑坑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一種“生意”,賣家将大體型的青魚放在魚池中供釣魚人作釣,以賺取釣費,魚上岸後再以低價回收,賺取中間的差價。但大體型的青魚着實是一種比較稀缺的資源,尤其是全民釣魚的時代,體型越大的青魚越值錢,這也是為什麼60斤的青魚能賣到3000元的原因,老闆收回去可是一本萬利,所以他們就常年在野外水域收購這些大青魚,也正因為黑坑,青魚才被器重,才被重新重視起來!當然物以稀為貴,也正是因為淪為供人玩樂的“廢柴”,青魚的價格才漲的離譜!
那麼青魚到底能長多大呢?我想這是和它生活的環境有直接關系的,如果水質好食物充足的話,長得就快還大,如果水域環境差又沒有吃的,那麼青魚看起來就比較瘦長,體重自然打折不少,但總的來說長到幾十斤是輕松的事,巨青的标準都在一百斤以上,當然青魚的壽命能到達幾十年,魚齡越大肯定也越重。
2005年,南京六合區金牛湖捕獲一條長1.86米,重達228斤的巨型青魚,通過鱗片鑒定其魚齡大概在40歲左右,并被制作成最大的青魚标本。
2009年,一位釣友在江西瑞金龍崗鄉日東水庫,釣到一條重196斤的巨青,經測量其身長在1.89米,單單胸圍就有1.4米,是名副其實的大胖子。
2012年,一條長1.92米,重達208斤的螺蛳青,在浙江湖州安吉縣高禹鎮天子崗水庫被捕撈上來,當時水庫承包者在清理水庫,并不知道會有如此巨大的青魚現身。
2017年,浙江省千島湖也出水了一條150斤重的“青魚王”,在當時的釣魚圈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作釣者也花費了幾天的時間精力以及幾百斤的窩料換來的。
之後就是遊釣中國主釣手李大毛大師在河南信陽釣獲的巨青,為了防止對魚造成二次傷害,就沒有實際稱重,但抱過無數大魚的李大毛在水中嘗試幾次才将其抱起,所以估計重量不會低于150斤。
當然有傳言在丹江口水庫,曾出了一條重達300斤的青魚王,體長超過2米,要用起重機才能将其移走,至于真假還有待考證。但我國地大物博,很多地方至今無人踏足,存在更大的青魚也不是不可能,尤其是像長江等大型河流湖泊中,随着釣魚人的增加,釣獲更多的巨青也成了闆上釘釘的事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