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生态文明建設措施?8月27日,記者從2022推進全球生态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媒體吹風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期間,洱海保護成效愈加明顯,綠色發展底色愈加鮮亮,生态文明建設愈加有力,轉型發展活力也愈加迸發,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雲南生态文明建設措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8月27日,記者從2022推進全球生态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媒體吹風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期間,洱海保護成效愈加明顯,綠色發展底色愈加鮮亮,生态文明建設愈加有力,轉型發展活力也愈加迸發。
作為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随着洱海流域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洱海污染逐步加劇。1996年和2003年,洱海曾經兩次爆發全湖性藍藻,水質急劇下降。近年來,大理州把生态作為立州之本,采取斷然措施,開啟搶救模式,從生态系統整體性出發,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治理。洱海保護治理實現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轉變,形成“洱海案例”和“洱海經驗”,并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如今,洱海水質下滑趨勢基本得到遏制,一度消失的“水質風向标”——海菜花重現洱海。2020年、2021年、2022年1至6月,生态環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質評價結果均為“優”。
近年來,大理着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如今,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成大理的“标簽”,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成大理“标配”,青山常綠、良田沃土成大理的“标識”。期間,大理全州結構型污染有效破解,工業污染有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有效管控,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全州12個縣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良好,空氣優良率均保持在99.5%以上。同時,全州水生态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大理州納入國家、省級考核的優良水體(達到或優于Ⅲ類)斷面比例從2014年的60%提升到了2020年的90%。此外,全州土壤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十三五”期間,大理州持續深化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全州生态文明體制改革領域共完成50個改革要點67項改革任務。如今的大理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全州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别自然保護區28個,,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洱源縣、南澗縣創建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永平縣、鶴慶縣獲省級美麗縣城命名,綠色、低碳、節能成為社會風尚和全民自覺行動。
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大理生态空間格局持續優化,轉型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期間,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統籌生産、生活、生态空間,提高國土空間資源利用效率和綜合承載能力,形成“雙核五組團”一體化高質量綠色發展空間格局。通過創建綠色園區、引進環保項目,推動一二三産業的綠色轉型升級。把“生态 ”的理念融入産業發展,大力發展生态農業、生态工業、生态旅遊業構成的生态經濟體系,全面提升生态的“顔值”和産業的“綠值”,綠色經濟效益持續增長。2021年,全州轄區發電量539.9億千瓦時,全部為清潔可再生電力,清潔可再生能源生産比重從“十二五”末的 81%上升到 2021年末的99 %,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從“十二五”末的37.6%上升到52.6 %。2021年雲南省“保供給促投資”新能源項目實施計劃,大理州共有10個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88.5萬千瓦,位列全省第一。
今後,大理州将把生态文明建設各項要求全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統籌污染治理、生态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六穩’‘六保’工作,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積極探索并不斷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着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