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兩大手機廠商三星和華為,率先推出了搭載柔性AMOLED技術的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和MateX,從此便拉開了折疊屏手機大戰的序幕。
此後小米、榮耀、OPPO、VIVO等手機廠商,都紛紛推出了自家的折疊屏手機。
而這些昂貴的折疊屏手機生産過程中,都需要用到一種重要的高分子材料-聚酰亞胺薄膜,簡稱PI薄膜。
大家好,我是那兔。
上期借着無糖飲料的話題,那兔講了背後的三氯蔗糖化工産業鍊,今天我就借着柔性AMOLED技術這個話題,聊一聊生産柔性電路闆時用到的一種重要材料-聚酰亞胺薄膜,簡稱PI薄膜。
看看這個被稱為“黃金薄膜”的高性能絕緣材料,是如何被人類發明和使用的。中國PI薄膜行業與國外的差距,又有多大?
今天之所以講它,一個是因為PI薄膜确實太重要了;還有就是想要生産它,需要用到我們公司銷售的一款非質子極性萬能溶劑,二甲基甲酰胺(DMF)。
聚酰亞胺薄膜發展史
随着人類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行業對耐高低溫的高性能絕緣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于是從20世紀50年代起,很多材料科學家和國際化工巨頭,便開始了對這類高性能絕緣材料的研發。
1959 年,世界排名第二大的化工巨頭美國杜邦公司,首先合成出芳香族聚酰亞胺。1962 年又試制成聚酰亞胺薄膜 ,也叫PI薄膜或PIF,并于1965 年開始大批量生産,商品牌号為 KAPTON。
通過技術改進,杜邦公司又于1984年推出3種改良型Kapton薄膜,分别為HN型、FN型、VN型。改良型聚酰亞胺薄膜在目前的生産中,已占整個亞胺薄膜産量的85%。
這種薄膜材料使用壽命極長,具備優異的力學性能、電學性能、化學穩定性、高輻射抗擾度,以及高低溫抗擾度。可耐受極廣的溫度範圍,下至-269°C上至400°C,它都沒有問題。而且還重量輕、不占用空間。
所以說聚酰亞胺薄膜(PI)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都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其性能居于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頂端,是21世紀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被稱為“黃金薄膜”。
在航空、航海、宇宙飛船、火箭導彈、原子能、薄膜太陽能電池、電子電器工業等多個領域,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之所以稱它為“黃金薄膜”,一是形容它的絕緣性能确實是好,二是因為它是真的貴啊。
高端的電子級PI薄膜,每噸就要上百萬元。
所以千萬不要說材料是個天坑專業了,材料裡面真的有黃金啊。
聚酰亞胺薄膜種類劃分
根據用途劃分,PI薄膜主要可分為以絕緣、耐熱為目的的電工級PI薄膜和附有高撓性、低膨脹系數等性能要求的電子級PI薄膜。
電工級PI薄膜主要用在于電氣絕緣領域,隻要是用到輸配電設備、發電設備、電機、變壓器等電氣的行業,都少不了電工級PI薄膜的應用,就比如風電、高鐵、尤其是電動汽車行業,都是它的應用領域。
而電子級PI薄膜,則是 PI 薄膜目前的最大細分市場。
在我們使用的手機、筆記本電腦、Pad、數碼相機、液晶顯示屏等電子産品中,幾乎所有的電子模塊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柔性印刷電路闆FPC,而想要制造FPC,又需要柔性覆銅闆FCCL作為加工基闆材料。
而想要生産FCCL,電子級PI薄膜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電子級PI薄膜作為一種優良的絕緣材料,可以與銅箔貼合構成FCCL的基闆部分,同時也可覆蓋于FPC表面起到保護作用。
未來随着5G 的發展,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智能汽車、無人機等消費類電子産品,都會用到大量的柔性印刷電路闆,因此必然會為PI 膜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市場增量。
目前全球 PI 薄膜的市場規模,每年保持在9%以上的增速。
聚酰亞胺薄膜生産工藝
那麼聚酰亞胺以及聚酰亞胺薄膜的生産工藝又是怎樣的呢?
想要合成聚酰亞胺,主要原料就是二元酐和二元胺。
這兩種單體的優點是,原料來源廣,合成也較容易。據不完全統計,已被用來合成聚酰亞胺的二酐有400多種,二胺則達到了上千種,因此被合成并進行研究的聚酰亞胺至少已達數千種。
而聚酰亞胺薄膜(PIF)的主要合成工藝有兩種:一種合成方法是熱亞胺化法,适用于生産電子級以下PI膜;另一種是化學亞胺化法,适用于電子級以上PIF的生産。
相比較熱亞胺化工藝,化學亞胺化法所制備的PIF成品性能更佳,市場競争力更強。國内目前90%生産廠家均采用熱亞胺化法生産工藝,國外基本已經完成了化學亞胺化法替代熱亞胺化法。
而二甲基甲酰胺(DMF)作為化學亞胺化法制備高端PIF的重要非質子極性溶劑,指标要求則更加嚴格,尤其是水分要求控制在100ppm以内。
大國角力聚酰亞胺薄膜
電子級PI薄膜價格高昂,行業進入難度大,目前仍屬于高技術壁壘行業。
目前全球70%的産能集中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主要由美國杜邦、日本東麗、日本鐘淵化學、日本宇部興産、韓國SKC等企業壟斷。而又因其在市場應用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大國角力與比拼的重要籌碼。
以日本為例,因為二戰時日本強征韓國勞工的法律糾紛,2019年7月日本經濟産業省宣布,通過出口管制限制日本企業向韓國出口3種高端材料:第一種是用于半導體清洗的高純度氟化氫,第二種是光刻膠,第三種就是用于柔性OLED顯示面闆的氟聚酰亞胺。
而據傳聞,杜邦公司為了防止我國獲取聚酰亞胺薄膜的相關技術,不允許在生産環節使用中國國籍的人員。
2020年10月08日,美國杜邦公司就以“消光表面處理之聚酰亞胺膜與關于此膜之方法”的專利被侵權為由,起訴了中國台灣省聚酰亞胺生産商達邁科技,并請求其賠償新台币650萬元。
我在看過杜邦公司的專利池後,不得不佩服美國這些科技巨頭在專利方面花的心思。作為人類在聚酰亞胺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為了保護上面提到的這一項專利,杜邦就足足共布局了59個專利同族。
可見美國這些科技巨頭的專利城池,是有多麼的牢固了。
而根據全球及國内下遊行業增速測算,2022年全球PI薄膜市場總規模将達24.5億美元,中國國内PI膜市場的規模,預計将超過72億元。
在電子級PI薄膜市場,我國目前嚴重依賴進口。這麼大一塊蛋糕,中國本土企業自然不能拱手讓人。
那麼中國企業到底有沒有實力,與這些國外巨頭展開競争呢?
國産聚酰亞胺薄膜
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PI薄膜行業确實是起步晚,目前國内約有70家PI薄膜生産企業,産能規模多在百噸上下,主要應用于低端市場。
随着我國對高端電子級PI薄膜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内企業也吹起了向高性能PI薄膜市場進軍的号角。
目前國内已具有規模以上電子級PI薄膜生産能力的企業有時代新材、丹邦科技、瑞華泰、山東萬達、無錫順铉、安徽國風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的達邁科技、達勝科技等。
相信在不久的将來,中國在高端電子級聚酰亞胺薄膜領域逐漸實現進口替代的目标,将不再是夢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