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長安是無數人的憧憬,盛唐時期,首都長安作為擁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城市管理是一件很艱巨的任務,那麼他們是如何根據時間劃分将事情管理安排得井然有序呢?這與古人的智慧是分不開的,古人發明了很多記錄時間的方法、工具,有不少沿用至今。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日晷。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長安時辰」作為街區中最為矚目的标志性場景,完美再現了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片頭的經典日晷鏡頭。「長安時辰」不僅将長安市井的風貌呈現在晷面上,還真正具備比較準确地計時功能,據了解運行期間計時誤差僅有30秒。這樣一個外形上滿滿唐風元素的日晷,将古人的聰慧機巧和大唐盛景盡顯其中,盛世長安仿佛重現眼前。
「長安時辰」從外觀上看,正面是微縮的長安市井,十二個時辰對應十二個望樓,移動的“小馬”像秒針一樣轉動。不禁讓人想起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在内部設計上,設計團隊也安裝了高精度時鐘芯片和陀螺儀保證「長安時辰」在運行過程中能夠達到精确定時的效果。
日晷的使用可追溯至約3000年前的周朝,是一種用來計時的儀器,由晷針、晷面和底座三個部分組成。那麼日晷究竟是如何計時的?一天當中的12個時辰如何劃分?看完小文為你準備的圖,讀懂“長安十二時辰”不再是難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