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說,三觀不正,三觀不合,三觀碎一地等等,那麼什麼是三觀? 三觀對于我們的人生和成長有何意義?本文給您解答
這個三觀,就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決定價值觀
正确的認識三觀,可以
建立新的認知體系,刷新已有的世界觀
确立看待世界、知識學習的“底層邏輯"
掌握科學哲學和科學史的基本脈絡
那麼,既然三觀這麼重要,到底什麼是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曆時兩年多,終于看完了《世界觀》繁體版。
關于作者
《世界觀》的作者,理查德德威特,美國費爾菲爾德大學哲學系的教授。除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外,他的研究領域還包括了數學、哲學邏輯等。他在深刻理解科學發展本質的同時,還能夠以明白曉暢的語言讓艱深的科學問題不再令人生畏,據說本書是 流傳最廣也是最通俗易懂的世界觀入門書籍,不過書中涉及到的相對論、量子理論、以及一大堆概念諸如 經驗性事實和哲學/概念性事實等确實讓非專業人士覺得很燒腦。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 世界觀的基本問題 比如什麼是世界觀,什麼是真理?真理的判斷标準等。
第二部分講從亞裡斯多德的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 ,并描述了過程中天文學的新發現和發展以及 望遠鏡等新工具的發明 對世界觀的影響(一一介紹了天文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如托勒密、哥白尼,開普勒、第谷,伽利略,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對世界觀造成的沖擊和影響)。
第三部分 講科學與世界觀的近代發展,談到了相對論,量子理論和演化論對 世界觀的沖擊和影響。本書的最重要的意義,絕不簡單是科學的科普,而是從理論和思維體系上,讓我們理解世界觀,參透世界觀的結構,建立最底層基礎的認知。
一 世界觀是什麼?
以前我的理解是世界觀是 人們對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的總體看法和觀點的總和。這種理解沒有錯,但大而無當。我更喜歡《世界觀》這本書中的定義
世界觀是一整套關于世界的看法和信念體系。具體而言,它不是一套各自獨立、毫無關聯的信念大雜燴,而是一套各種信念絲絲入扣、完整一緻的思想整體。
這個定義的好處在于 一整套,信念體系 絲絲入扣 和拼圖 這幾個關鍵詞,對于我們去形成和搭建自己的世界觀指明了方向。1 要有核心的信念 2 信念之間要絲絲入扣,相互關聯不沖突 3 最後要形成一整套拼圖而不是一個一個的碎片
用大白話來解釋,那就是信念就像 一個一個的拼圖碎片,而世界觀就是一副絲絲入扣完整的信念拼圖,比如亞裡士多德的世界觀
在古代西方,人們相信的是亞裡士多德世界觀。亞裡士多德世界觀的核心内容大體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球位于宇宙中心。
(2)地球是靜止的,也就是說,它既不圍繞任何其他天體(比如太陽)運行,也不圍繞自身軸線旋轉。
(3)月亮、其他行星和太陽圍繞地球運行,大約每24小時運行一圈。
(4)在月下區裡,也就是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區域(包括地球本身),有四種基本元素,即土、水、氣和火。
(5)在月上區裡,也就是月亮以外的區域,包括月亮、太陽、行星和恒星,物體由第五種基本元素“以太”構成。
(6)每種基本元素都有一個基本性質,這一基本性質決定了元素的表現特征。
(7)每種基本元素的基本性質都通過這一元素的運動趨勢表現出來。
(8)土元素有一種向宇宙中心運動的天然趨勢。(這就是為什麼石頭會直着掉下來,因為地球的中心也就是宇宙的中心。)
(9)水元素也有一種向宇宙中心運動的天然趨勢,但是這一趨勢比土元素弱。(這就是為什麼當泥土和水混合後,兩者都會向下運動,但最終水會留在泥土上面。)
(10)氣元素天然地向土和水以上、火以下的區域運動。(這就是為什麼當把氣打入水中,氣泡會從水下升起來。)
(11)火元素有一種向遠離宇宙中心的方向運動的天然趨勢。(這就是為什麼火在空氣中向上燃燒。)
(12)組成行星和恒星等物體的元素以太,有一種進行完美的圓周運動的天然趨勢。(這就是為什麼行星和恒星持續圍繞地球,也就是圍繞宇宙中心,做圓周運動。)
(13)在月下區,一個運動的物體會自然趨于靜止,原因要麼是組成這一物體的元素到達了其在宇宙中的自然位置,要麼是這些元素被其他東西(比如地球表面)阻止,不能繼續向其在宇宙中的自然位置運動。其中第二個原因更加常見。
(14)一個靜止的物體會保持靜止,除非有一個運動來源(要麼是自身運動,比如一個物體往自己在宇宙中的自然位置的運動,要麼是外界的運動,比如我把鋼筆從書桌這邊推到另一邊)
這些和我們今天了解的知識并不一樣。但如果單看這些,你會發現,用它們能夠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種種現象,而且它們互相之間存在着邏輯聯系。在亞裡士多德的時代,當時最好的科學數據,都與之相符
根據這些信念,亞裡士多德和他同時代的科學家又推導出了成千上萬條對世界解釋和信念。它們之間都有類似的邏輯關系。這是非常嚴密的一個系統。
當亞裡士多德世界觀中的觀點遭到質疑時,需要證明和推翻的,就不僅是其中一、兩條簡單的信念。必須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和假說,替換掉原來世界觀中所有的信條,才會有說服力。正因如此,想要推動世界觀的整體前進和發展,本身并不容易。
二、什麼是真理
在世界觀這個信念整體裡,如果有一項核心觀點是錯誤的,那就有可能導緻這個世界觀裡的全部真理都變成謬論。因此,對于構建正确的世界觀來說,判斷信念是否是真理就非常重要。
作者認為,真理是科學通過眼前的事實創造出來的。判斷真理有兩個标準,分别是"真理符合論”和"真理連貫論"。前者是說,真理是與現實情況一緻的信念。後者是說真理是能夠和其他"真理"連貫一緻的信念。
相比書中的觀點,我更喜歡王東嶽先生用“自恰,他恰和續恰” 來作為判斷真理的标準。自洽:就是按照現在人類的思維水平,我們有沒有發現它内部的邏輯矛盾,如果沒有,這就叫自洽。他洽:它能不能解釋現在人類知識總量當中發現的事實。續洽:就是這個理論體系站起來之後的一段時間出現來的新知識,新事實能不能放到這個理論體系當中加以解釋。如果自洽 他洽 續洽都成立,這個理論體系就成立。
三 什麼是人生觀?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着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着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
最著名的人生觀是下面這一段
生命是人最寶貴的。生命對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著名學者周國平在《人生哲思錄》中這樣描述自己的人生觀
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覺得隻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内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
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武志紅在《 武志紅的心理學課》也有類似的表達,每一篇專欄開篇就說 “生命的意義是成為你自己”
我的某位朋友,關于人生觀的表述是這樣的
多深入思考,刻意練習
少人雲亦雲,随波逐流
不斷創造和分享價值
不斷積累知識和财富
保持健康的身心
做時間的朋友
享幸福的人生
做更好的自己
找到共同成長的你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如果公衆号也是一個世界,那麼我在這個世界的人生觀就是“成為自己,找到你” 成為更好的自己,找到共同成長的你
喬布斯關于人生觀的經典論述
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我改變世界?
人生的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們通過生活實踐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基本意圖。比如樂觀、積極、務實、進取等等。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有些人生态度本身具有自證預言的效應,比如“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受虐者傾向等
四 什麼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關于什麼是價值、怎樣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根本觀點。價值觀也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對什麼是好的、是應該的總看法,是推動并指引一個人采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标準,是個性心理結構的核心因素之一
價值觀包括: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價值目标,價值尺度和準則。
人生的價值 包含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基礎,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前提,人生的價值包含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物質價值是指能滿足人類物質需要的價值。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價值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價值。精神價值是指能滿足人類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價值。
應該做什麼、選擇什麼,發現事物對自己的意義,設計自己,确定并實現奮鬥目标。這些都是由每個人的價值觀決定的
價值觀是一種内心尺度。它淩駕于整個人性當中,支配着人的行為、态度、觀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認識世界、明白事物對自己的意義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設計等;
價值觀的特性
1、價值觀是因人而異的。由于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和後天環境不同,人生經曆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産生的行為也不同。比如有的人喜歡吃火鍋,有的人喜歡吃日料,有的人喜歡熱鬧,有的人喜歡獨處,有的人覺得吃喝玩樂才是享受生活,有的人覺得甯靜緻遠也很美好,價值觀沒有對錯,隻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
2、價值觀是相對穩定的。價值觀是人們思想認識的深層基礎,它形成了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随着人們認知能力的發展,在環境、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培養而成的。 人們的價值觀一旦形成, 便是相對穩定的,具有持久性。往往人們所說的三觀不合,最常見的其實指的就是 價值觀
3、價值觀在特定的環境下又是可以改變的。由于環境的改變、經驗的積累、知識的增長,人們的價值觀有可能發生變化。
關于價值觀,很著名的一個論斷是 撒切爾夫人的
請注意你的思想,他會影響你的行為,
請注意你的行為,他會形成一種習慣,
請注意你的習慣,他會成為一種性格,
請注意你的性格,他會改變你的命運。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成了一個人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的思想方法,很基礎,也很重要,它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和幸福。清楚的認識和梳理三觀,利用系統思維增強回路的觀點,每個人都可以及早的進入這個正向循環。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價值,不要僅看看就好,有用部分請踐行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價值,不要僅看看就好,有用部分請踐行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價值,不要僅看看就好,有用部分請踐行
***正文完****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跟作者聯系和溝通交流,公衆号和頭條,回複龍雄,即可獲取作者聯系方式
本文作者簡介:
龍雄,資深ERP顧問。負責過Oracle ERP和金蝶ERP的實施開發工作和上市企業集團總部的IT規劃和管理,最近10年一直緻力于金蝶ERP的實施和開發工作。服務過的金蝶ERP大中型客戶超過100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