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寶寶是鵝口瘡嗎?
如果您寶寶嘴裡有下面圖片上的表現,那就是鵝口瘡。
上圖是舌頭上的鵝口瘡
上圖是上颚處的鵝口瘡
上圖是懸雍垂和嘴唇上的鵝口瘡
從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出,鵝口瘡是出現在面頰内側、舌頭、嘴唇内側、上颚等處的類似乳凝塊樣的白色斑片。
2 怎麼和奶漬、白色舌苔區别?●上面看到,鵝口瘡比較像奶凝塊(奶漬),怎麼和奶漬區分呢?
上圖可見均勻的白色舌苔,舌尖上沒有
第三,舌苔比較容易刮下,刮下來的舌苔比較細膩,多有臭味;刮完後,舌頭上露出的,可能是下面的一層舌苔,也可能是正常的舌頭,鵝口瘡用力刮下來後,留下的是鮮紅的創面。
第四,舌苔不會讓孩子有不适感,而鵝口瘡可能會讓孩子有不适感,嚴重的會疼痛。
第五,這是拔高題目,可以不記。母乳和奶粉喂養的寶寶都可能有白舌苔,其中母乳喂養的寶寶,舌苔感覺是白中帶藍,奶粉喂養的寶寶,舌苔更多是黃白色,可能更厚。
3 出現鵝口瘡,孩子會疼嗎?需要治療嗎?多數情況下,鵝口瘡不會導緻孩子疼痛,也不會導緻孩子不願意吃奶,有些大孩子會說嘴巴裡有棉花的感覺,這提示鵝口瘡長的挺多。
少數情況下,鵝口瘡導緻口腔粘膜損傷,會導緻孩子疼痛不适,不願意吃奶。
出現鵝口瘡後,因為不止會導緻口腔的問題,有可能還會導緻消化道内出現症狀,導緻孩子拉肚子,嚴重的會有全身的感染問題,導緻敗血症,腦膜炎,所以需要治療。
要知道怎麼治療,需要先知道鵝口瘡的原因是什麼。
4 鵝口瘡是什麼引起的?鵝口瘡是因為口咽部白色念珠菌(也叫白假絲酵母菌)過度生長所引起的,這是真菌感染。正常情況下,白色念珠菌就生存在皮膚、口腔和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是因為這些地方其他的細菌、病毒非常強勢,他們一直被壓制着,數量非常少,就不會緻病。另外其他細菌病毒雖然多,但已經和身體達成協議,形成穩态,也不會得病。
但是,如果口腔内的其他細菌病毒大量的死亡,那白色念珠菌沒有了壓制,就會大量的繁殖起來,就會導緻出現鵝口瘡的症狀。這時最常見的情況。
另外,在機體免疫力弱的時候,對各種細菌、病毒、真菌的壓制力都弱,這些都增殖起來,白色念珠菌也會增殖,表現出鵝口瘡症狀,這時,不僅有鵝口瘡的問題,還有其他細菌病毒的感染問題哦。
5 為什麼消毒反而導緻鵝口瘡?因為你使用的消毒劑,都是針對細菌或病毒的啊,殺不死真菌啊。比如用84拖地,用滴露洗衣服,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濕巾擦手、喂奶前擦拭乳房,這些殺菌劑都會留在這些物體表面。
當孩子在地闆上爬,舔地闆,舔手,吃奶時,這些殺菌劑就會進入口腔,長期這樣,就會把口腔裡面的細菌、病毒殺滅,之後,真菌可不就猖獗起來,大量繁殖,表現出鵝口瘡了。
地闆上的消毒劑,全進嘴啦
6 怎麼治療呢?治療很簡單啊,殺死白色念珠菌就行啦。下面就是殺死他們的方法:
1.制黴菌素塗抹口腔患處。
●制黴菌素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是鵝口瘡的常用藥物。
●建議使用制黴菌素混懸液,但是國内有的是制黴菌素片,沒有配好的溶液。所以,需要自己配(某些高端私立醫院可以提供配置好的,比如我們育學園兒科診所)。制黴菌素基本不溶于水,但比較容易溶于油脂,所以,可以把它碾成粉末後,放到甘油或者家裡的食用油中配好。配成10萬單位/ml的使用。
上圖是國外賣的制黴菌素混懸劑100000單位/ml的
●配好的混懸液,要放冰箱冷藏保存,否則會失效。
●在孩子吃奶、吃飯後用該藥物塗抹孩子口腔,這倒不是怕藥物被吃到孩子肚子裡,因為這個藥物吃後也基本不會吸收,會随着大便排除體外,而是為了讓藥物盡可能在口腔内多留一會。在口腔處作用時,也不會經粘膜吸收入血,所以,也不用擔心藥物過量影響孩子。
●對于新生兒(小于28天的寶寶),每次使用1 ml,分成兩份,分别塗抹兩側口腔,白斑處一定要塗抹全,如果量不夠,可以加量,反正也不吸收,該藥每天使用4次,孩子症狀多在幾天内能見到效果,比如範圍減小,孩子願意吃奶了等等。但是藥物一定要使用到症狀消失後2天,大約2周左右,如果很快見效,也建議至少使用10天,不能見好就停,否則會反複!
●對于嬰兒(大于28天,小于1歲的孩子),每次使用2 ml,分成兩份,分别塗抹兩側口腔,每天使用4次,療程同上。
●對于大于1歲的孩子,如果是輕度的鵝口瘡,就是鵝口瘡占整個口腔面積的50%以下,沒有深部的感染,首選制黴菌素治療。每次4-6 ml,分成兩份,分别塗抹兩側口腔,每天使用4次,療程同上。
2.氟康唑口服
氟康唑有抑制和殺滅白色念珠菌的作用,口服不受食物影響,吸收完全,之後進入各種體液和皮膚,在皮膚中的濃度比血液中還要高,所以口服該藥物治療口腔或皮膚念珠菌病非常有效。其總體治療效果比制黴菌素好,嚴重的,制黴菌素治不好的,都用這個。
●對于大于1歲的孩子,如果是鵝口瘡程度大于輕度,建議口服氟康唑,第1天每次6 mg/kg,一日1次,之後每次3 mg/kg,一日1次,每日最大劑量200 mg,使用到沒有症狀後2天,大約7-14天。
●所有孩子,在使用制黴菌素沒有效果時,都可以直接口服氟康唑,使用方法同上。
7 碳酸氫鈉能不能使用?在國内經常有醫生會開些5%碳酸氫鈉,給孩子塗抹口腔,用以治療鵝口瘡,往往效果也不錯。這是因為白色念珠菌最适合的生存環境時PH5.5左右,是弱酸環境,而使用碳酸氫鈉後,處于堿性環境,抑制其生長。
但是,因為白色念珠菌在感染時,處于菌絲相,而菌絲相在中性或者堿性環境下都能生存的,所以,有時會發現使用碳酸氫鈉對治療鵝口瘡效果不佳。并且,如果使用碳酸氫鈉的濃度不對的話,可能加重鵝口瘡。
所以,目前,不推薦單獨使用碳酸氫鈉,可以在使用制黴菌素前,用碳酸氫鈉沖洗或者擦洗下口腔,之後再塗上制黴菌素,這樣是可行的。不用行不行,當然行。
8 怎麼樣才能不反複?對孩子使用了抗真菌藥物之後,孩子好了,但是過了幾天,孩子又犯了,這可怎麼好,什麼原因導緻的呢?
這是因為您隻把孩子嘴裡的真菌給消滅了,但是孩子嘴巴能接觸的,其他地方的白色念珠菌還存在的,孩子再去接觸這些地方,那就會再次感染,可不是就反複了。
孩子嘴巴接觸的地方有:玩具,安撫奶嘴,奶瓶,媽媽的奶頭,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嘴巴裡的真菌沾染到這些地方,之後再沾染回去,導緻循環感染。其他要注意的是媽媽的内衣,因為乳頭和内衣會互相傳。把這些都好好消毒,那才能不讓孩子病情反複。
另外,如果孩子體内菌群長期紊亂,體内的好菌少,那麼這次治療好之後,白色念珠菌還是處于強勢地位,還會繼患病。
9 出現鵝口瘡,家裡怎麼消毒?白假絲酵母菌對于熱的抵抗力不強,60攝氏度,加熱1小時會殺滅。對幹燥、陽光、紫外線、酒精等抵抗力較強。
所以,能煮的玩具、奶瓶、安撫奶嘴,就煮吧,煮完晾幹。每次喂完奶後,使用制黴菌素塗抹媽媽的奶頭,也要每日3-4次左右。媽媽的内衣,也要使用高溫燙洗的方式清洗。
以上做好,基本就夠了,其他地方無需使用制黴菌素塗抹,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使用5%碳酸氫鈉(也就是小蘇打水)消消毒,多數有些效果。
10 益生菌有效果嗎?有效果。目前有系統綜述和臨床試驗證明,使用益生菌,尤其是乳酸杆菌,對降低新生兒、老年人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有好處的。這些益生菌通過拮抗、競争、免疫學作用,自己生長,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并且臨床上,我們也發現使用益生菌可以治療鵝口瘡,并且是反複發作的、使用制黴菌素塗抹的也不好的鵝口瘡。
有時我們說使用益生菌調理體内的菌群是是修煉内功,基礎打好了,就不怕這點小風雨了,念珠菌一猖獗,分分鐘教他做人。
我們抽煙、我們紋身,但我們是好菌!
所以,孩子出現鵝口瘡時,使用益生菌2周到1月,尤其是乳酸杆菌是有益的。
11 鵝口瘡會傳染嗎?健康的孩子,接觸點白色念珠菌,也不會感染,所以,小朋友們玩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要讓孩子們互相咬對方的玩具,不要吃對方的口水哦。
看着很美好,但是不要這樣做!
如果孩子生病了,身體比較弱,那就不要和鵝口瘡患兒一起玩耍了。
12怎麼預防?●自己要強壯:呵呵,吃的好,運動好,按時接種各種疫苗,身體就會強壯,這個自己去體會。
●菌群來幫忙:平時多接觸各種細菌、病毒,建立起自己的協調的菌群,這個需要平時“髒點”,多接觸大自然,平時家裡不要總是用消毒劑消毒,少用濕巾,多接觸各種菌,完善自己的菌群庫,白色念珠菌就翻不起來浪了。
●減少孩子吃手指,含奶瓶,吃安撫奶嘴的時間。孩子長期的這樣做,會不斷刺激寶寶嬌嫩的口腔粘膜,導緻其損傷,那口腔局部的免疫力就會降低,就容易患鵝口瘡。
減少安撫奶嘴使用時間
參考文獻:
[1].王娜.白色念珠菌的形态類型及緻病性.2015.生物學通報.
[2].Leukoplakia.MAYO clinci.2017
[3].Treatment of oropharyngeal and esophageal candidiasis.UPTODATE.2017.
[4].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oropharyngeal and esophageal candidiasis.UPTODATE.2017.
[5].Candida infections in children.UPTODATE.2017.
[6].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 preparations on oral candidiasis in the elderly.2107.
[7].Inhibitory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nd Lactobacillus casei on Candida biofilm of denture surface.2017.
[8].Probiotics Prevent Candida Colonization and Invasive Fungal Sepsis in Preterm Neon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2017.
來源 | 醫學界兒科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