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旭詩

張旭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4 21:53:31

桃花溪(作者:張旭)

隐隐飛橋隔野煙,

石矶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詩(張旭桃花溪解析)1

注釋:桃花溪:在金湖南省桃源縣西南。隐隐:忽隐忽現。石矶:水邊凸出的岩石。

譯文:

遠眺桃源山谷,透過薄薄的雲霧,隐約可見一座大橋飛架溪水之上,在桃花溪的石矶西邊,我向打漁的人詢問:桃花每天随溪水流來,可桃源洞在桃花溪的什麼地方呢?

賞析: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筆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張旭因此而受啟發,用陶淵明筆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詩文。這首詩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隐隐飛橋隔野煙”,起筆寫遠景:深山野谷,雲煙缭繞;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忽隐忽現,似有似無,恍若在虛空裡飛騰。這境界多麼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這裡,靜止的橋和浮動的野煙相映成趣:野煙使橋化靜為動,虛無缥缈,臨空而飛;橋使野煙化動為靜,宛如垂挂一道輕紗帏幔。隔着這帏幔看橋,使人格外感到一種朦胧美。“隔”字,使這兩種景物交相映襯,溶成一個藝術整體;“隔”字還暗示出詩人是在遠觀,若是站在橋邊,就不會有“隔”的感覺了。

張旭詩(張旭桃花溪解析)2

下面畫近景。近處,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島如嶼(石矶);那飄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漁船在輕搖,景色清幽明麗。“石矶西畔問漁船”,一個“問”字,詩人也自入畫圖之中了,使讀者從這幅山水畫中,既見山水之容光,又見人物之情态。詩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飄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他似乎把眼前的漁人當作當年曾經進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那“問”字便脫口而出。

“石矶西畔問漁船”,詩人站在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上,向溪裡漂動搖蕩的漁船大聲詢問。這裡一個“問”字,将詩人自己也寫入了畫中,靜止的景物和活動的人一起構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畫面。詩人看着飄滿桃花的溪水,不由得被這裡的幽靜和美麗陶醉了,仿佛自己就身處在陶淵明詩中描繪的那個桃花林中,他不由得把漁船上的漁夫當成了武陵人,于是,脫口就問漁人:“桃花盡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桃花溪每天都從桃花源中流出,那麼可知道那個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裡嗎?一個“問漁船”,表現了詩人對桃花源環境的向往。可是這個洞在哪裡呢,詩人以一個問句結尾,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漁人不可能知道,詩人也不會知道,這一問,也隐約流露出詩人因無法到達理想環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同時也給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間,言盡意猶存,讓人回味無窮。

張旭詩(張旭桃花溪解析)3

這首七言絕句雖然篇幅短小,但詩人字斟句酌,用精練的文字輕松自然地将如詩似畫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緻,美妙無窮。一個恰到好處的結語,讓人沉浸在詩人筆下的幽美環境中浮想聯翩,意蘊深長。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構思非常巧妙,該詩正面寫實景由遠及近,然後用一個問句由實入虛,布局新穎,角度變換靈活。詩人文筆簡練、清麗自然,詩文意境空靈缥缈、情趣深遠。王維也曾以桃花源為題材寫了《桃源行》,讀者可以參讀比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