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年齡來,似乎是個很悲傷的故事,大家内心都明白這是一個沒有回程路的單程車票,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久一點,隻是年紀大了以後,有些人會行動不便,有些人會活得很像老頑童,每個人都有着屬于自己的晚年,和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可是作為古代聖人的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你是否誤會過孔子的這句話?
孔子的靈魂之語
大家生活的社會,偶爾會有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争論,也會引起大家的熱烈讨論,在老齡化的社會裡,應該是關愛老人的,可是有些老人在廣場舞上生龍活虎的,在公共交通上卻病恹恹的,超市搶菜的時候沒有輸過,慢慢的就成為了社會問題,讓很多需要幫助的老人也被一小撮人害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作為古代人口中的聖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曆來是受人推崇的,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對于老人也是要講孝道的,這孝順首先要做到尊敬,可是孔子早先在教書育人的時候,也曾說過“老而不死是為賊”,并不是死闆的拘泥于一些刻闆印象,而是具有辯證意識的看待具體問題。
在《論語》的‘憲問’一章中說“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胫”,這位叫原壤的老人是孔子的故友,可以說和孔子是一起長大的人,孔子對他是相當的了解,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在家裡不能很好的引導弟弟妹妹,到了老年又是一副無賴的嘴臉,不能給後輩樹立長輩的形象,就像一個賊似的偷走了上天的時間。
或許這是一句調侃之語,或許是告訴自己的弟子,老年人的德行才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如果沒有德行的老年人,不應該獲得同樣的尊重,同樣是在‘憲問’一章裡,孔子曾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就是對那些沒有道德的老人的回應,也是對那些值得大家尊敬的老人的保護,不然這社會裡會顯得更多的不公。
老而有序,值得推崇
在大家熟知的社會裡,常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言論,而很多人也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認知,家裡的老人和小孩都是隔代親,老人如果是那種為老不尊的人,對于小孩子也是會有影響的,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那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在做人方面卻需要家裡人和老師們共同的引導,才能讓小孩子有好的做人認知。
作為孔子的繼承者 ,孟子曾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個老人必須先是以身作則的,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也會給與自己的後代一個道德的引導,如果作為家裡的長者,沒有任何的仁愛之心,不可想象他的兒子孫子會是怎麼樣的一番内心,畢竟言傳身教還是很重要的。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在生活之中,你對待别人家的人是仁愛的,别人也會對你家的老人是尊敬仁愛的,反之亦然,這就是将心比心的生活,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老而不死”的賊是沒有道德且不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他很有德,别人都不尊敬,那是社會公德出現了問題。
《禮記》裡說“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要想這個社會裡存在着公德和仁愛的思想,就要有那樣一個道德的典範,引領大家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進,最終成就天下大同,老有所養,幼而有用的社會。
結語
這世上所有的不公,大多都是有着因果聯系的,沒有誰會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一個人情的社會裡,要有老而彌堅的長者,引領這個社會的道德,才能讓大家都相信那不是美好的童話,如果僅僅是美麗的謊言,那樣的泡沫總會有破滅的一天,人不能自欺欺人的活着,畢竟有希望才是大家向往的社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