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寫釣魚的有很多,但寫小孩子垂釣的就比較少見了。釣魚詩通常都是描寫隐逸之情,往往在字面以外有更深層的情感流動。但胡令能這首小詩因為寫的是兒童垂釣,就顯得很單純,反倒形神俱備的寫出了兒童的天真專注。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前兩句是寫小孩子學釣魚的形态。蓬頭稚子,說明小孩年紀尚幼。頭發亂蓬蓬的,顯得小孩質樸無邪。小孩活潑好動,難以安坐,但為了表示要學習釣魚特意坐下,但仍然難老老實實的,而是十分随性的側坐着。坐在青苔之上,這說明了帶小孩來垂釣的是個釣魚行家,知道在靜僻潮濕的地方容易釣上魚來。草映身,是說野草遮掩着小孩的身影,一來與藓苔的生長環境相互呼應,二來是說小孩個頭還不高,身子掩在草叢裡。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兩句通過一個小小的動作來寫他專心緻志學習釣魚的場景。過路的人看到他,就向他問路。童子一向都是熱情回答問路的,比如詩中寫有“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等等。但這個小童卻一反常态,急急忙忙的搖手,小童的意思不是不想回答,也不是說不知道,而是恐怕有點聲音會吓走了他的魚兒。一個很生活化的場景,因為小童學釣魚的認真勁頭而産生了别樣的趣味。
天真爛漫的童心最為可貴,同樣難得可貴的是詩人用毫不雕飾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寥寥數語便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淺近平實的把這份童真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文 | 最美詩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