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季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全國人口排名第三名的河南省以125萬餘名的高考人數名列三十一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之首,比廣東省(全國人口排名第一)多出了47萬人,比山東省(全國人口排名第二)多出了45萬人。
這樣龐大的高考人數,勢必會讓河南的考生在高考的地獄模式越陷越深,内卷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我注意到,網上出現了好多聲音,希望國家能夠給河南考生提供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高校錄取方案,讓河南更多的優質學生都能讀個好的學校。其實,這些年來,“全國一張卷”、“全國統一分數線”的話題就一直不絕于耳。
那麼,“全國一張卷”就一定能解決河南考生錄取難的尴尬嗎?顯然不能!這是因為,各省考生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省對中等教育的财政投入,而就目前河南省的财政能力,顯然無法與南方的經濟發達諸省相抗衡。我國真的實施了“全國一張卷”,那隻能催生更多的“衡水”、“毛坦廠”這些“高考工廠”,誰能保證埋頭苦學的河南學子能拼過他們?而民營資本的參與,還會瘋狂從公立學校掠奪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打造越來越多的“貴族中學”,寒門更難出人才。
因此,在很長時間内,我國都不會改變目前的高考分省定額制度。高考分省定額制度其實就是針對我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嚴重分布不均,分攤共建大學辦學模式以及基礎教育發展存在重大差異而制度的高考錄取模式,其曆史淵源可以上溯至封建社會科舉時期的解額。
以宋朝為例,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吸收全國各地的人才,不僅放寬了應試者的出身限制,還專門對邊境地區的應試者給予了一定的優惠照顧。比如,對于毗鄰大遼、西夏邊境的應試者不僅保證了一定的錄取名額,還針對他們不擅長詩賦策略的情況,規定了“東南多取進士,西北多取經學者”的錄取政策。
明朝初年,朱元璋更是制定了南北榜的錄取制度,将天下分為南北中三大區,确定了各省考生的錄取名額,并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末年。難道朱元璋就不知道當時北方學子普遍受教育的能力不如南方學子嗎?但是,朱元璋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内,穩定住北方的局面,籠絡并利用北方士大夫來平衡南方文官集團。
前文提到,高考分省定額制度是因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嚴重分布不均而衍生的。所以,河南考生的錄取難,絕對不是“全國一張卷”所能解決的,真正可以破局的,隻能靠河南省自己。那就加大财政教育投入,興辦自己的優質高校。
2021年,河南高考人數是79.07萬人,而一本錄取人數隻有9萬餘人,占總高考人數的9.28%;而今年的高考人數雖然高達125萬,但是各高校的錄取名額是固定的,即使會根據高考人數的增加而進行調整,但是其調整的力度也不會太多。原因很簡單,擴招對于高校來說,的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我就不說“增加收入”),但是樓舍、師資的投入也是驚人的。
在這區區的9萬餘名幸運兒中,約有1.2萬名考生可以進入全國39所“985”高校中,而剩下的考生中,除了一部分考生能夠進入國内其他省份的“211”高校中,絕大部分的考生将被省内的高校消化。而尴尬的是,約占全國人口十四分之一的河南省,竟然隻有鄭州大學這一所“211”高校,顯然,更多的考生憑借驚人的高分,在河南省連個“211”高校都去不了。即使,在全國110所“211”高校中,鄭州大學的排名并不靠前。
提起河南高校的衰落,很多人都會怪罪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高校院系調整,特别是對河南大學緻命的肢解。但是,高校院系調整的并不僅僅隻在河南,而是涉及到了全國四分之三的高校,像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的肢解程度比河南大學更為慘重。其結果是,河南傾全省之力打造的鄭州大學就是如今的現狀,至于河南大學,已經衰落成了連個“211”的名頭都沒有挂上。反觀浙江大學等高校,早已經“鳳凰涅槃”,沒有了昔日的模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