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朝内166文學講座——小人物的大視野-劉姥姥進大觀園詳解時間:2020年4月9日19:00-20:30主講:曹立波(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曹雪芹學會副會長)
一、“老親家”與“貧婆子”賈母寶玉的惜老憐貧
各位紅樓同好,我們先做一個互動題,今天要講劉姥姥,要講小人物的大作用,在這裡想出一個跟劉姥姥相關的題目。賈母初見劉姥姥的時候,她是怎樣稱呼劉姥姥的?賈母稱劉姥姥“老親家”,我們一會兒講她為什麼稱呼劉姥姥為“老親家”。
今天來講一講劉姥姥。劉姥姥三進賈府,在《紅樓夢》當中是很重要的情節,劉姥姥進賈府主要涉及到的回目,比如小說的第六回,劉姥姥初進賈府。小說第三十九回、四十回、四十一回、四十二回,這幾回是劉姥姥二進賈府,這時候她走進了大觀園,這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講解的内容。劉姥姥三進賈府,籠統地把後四十回當中涉及到劉姥姥與賈府來往的情節,統稱為“三進賈府”,如果今天時間允許的話我也可以再講一講,因為涉及到救巧姐的情節,涉及到巧姐的結局問題。
再出一個闖關題,剛才是說賈母對劉姥姥的稱呼是老親家,我想問大家,劉姥姥一進賈府的時候,她見到了誰?這裡有幾個選項,大家看看哪個對?周瑞家的、平兒、王熙鳳。
劉姥姥在二進賈府的時候涉及到很多人物,很多情節,劉姥姥實際上是一個交際和溝通能力比較強的人,尤其和老人的來往,像和賈母的來往,說一些賈母非常喜歡聽的話,不僅賈母喜歡聽,甚至賈寶玉都喜歡聽,所以她信口開河地編出了抽柴草的姑娘的故事,引得賈寶玉一直挂在心上。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劉姥姥信口開河編的故事當中涉及到的那位姑娘叫什麼名字?有這樣幾個選項:綠玉、紅玉、香玉、茗玉。到底叫什麼名字我不給答案,大家自己想一想,這個也可以說是《紅樓夢》藝術構思當中比較重要的情節,也體現出賈寶玉的愛博而心勞,他不僅僅關心身邊的女子,甚至于畫中的,甚至于故事當中的,他都會去在意她們的處境。
下面我具體的講講劉姥姥三進賈府大緻的内容,重點聚焦于走進大觀園這個情節。
我想問大家,你在看書的時候有沒有留意到劉姥姥離賈府到底有多遠?是不是第六回所說的“千裡之外”?因為第六回是小說具體故事情節的開端。小說前五回是總綱,第一、二回主要是家族悲劇,第三、四兩回分别是婚戀故事的主人公走進賈府,第五回是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寫金陵十二钗以及衆女子命運結局的問題,通過倒叙手法來寫的。故事真正的開端在第六回,前五回是總綱,如果《紅樓夢》的結構像一張漁網的話,前五回是網上的大繩子,是那個總綱,它是由三條線索編織在一起的,家族的、婚戀的、人生的三重悲劇。故事千條萬線具體的開端就從第六回開始的。
小說第六回寫賈府上下人物衆多,事件也特别多,從哪裡說起呢?于是想到這“千裡之外,芥荳之微”,小小的一個人家,就從劉姥姥說起了。但是我們發現,“芥荳之微”,小小的一個人家是實寫的,但是“千裡之外”是虛寫的,為什麼?因為劉姥姥早晨披星戴月出發,她當天就來到了賈府,當天就回去了。如果說《紅樓夢》寫的是京城故事的話,劉姥姥就住在京郊。那時候又沒有地鐵,又沒有快速公交,所以劉姥姥其實是走路來的,回去的時候賈府給錢讓她雇車坐。但是不管怎麼樣,她離京城、離賈府并不遙遠,劉姥姥其實就住在皇城根的附近,她是京郊農村的一個老太太。所以秋收之後送點東西,很快就來到賈府,賈府有難的時候她也能及時趕到。所以這“千裡之外”是虛寫。
我們再看一下劉姥姥與賈府的關聯,她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去賈府求助。
劉姥姥一出場就表現出她與一般的農村老太太的不同之處,她女兒家中很艱難,女婿隻是唉聲歎氣的,劉姥姥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她要到賈府去碰一碰。她說“如果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了,便是沒有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了。”所以劉姥姥挑戰自我的能力,這種意識還是比較強的,她并不保守。“隻要賈府發一點好心,拔一根汗毛,比咱們的腰還壯。”這樣的話也經常被人們轉述、傳頌。所以她抱着試一試的信心,于是帶着闆兒走進了榮國府。
所以劉姥姥,一方面在寫這樣一個小人物,更多的還是在小說當中她起到綱領性的作用,在叙事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為頭緒,作為綱領,這是曹雪芹明确寫在第六回劉姥姥出場的時候,所以他安排這個人物,他的設想還是很明确的,也就是她在結構上的作用。所以她跟小說衆多的主要人物都存在交集,大家可以想一下,比如寶黛钗三人都存在交集,即使林黛玉沒有近距離地接觸劉姥姥,我們看那句“母蝗蟲”在小說中的分量還是很重的。薛寶钗固然在大笑圖當中似乎沒有表情,但是薛寶钗對于林黛玉的評價,你也能感受到她對劉姥姥的關注。王熙鳳更不用說了,包括妙玉都間接地與劉姥姥有聯系。所以這裡我們看到這個小人物在小說當中的作用,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劉姥姥見到的第一個人物是誰呢?第一個人物是周瑞家的,接下來見到的是誰我先不說,大家想一想。劉姥姥來到賈府裡,無論是一進賈府還是二進賈府,都充斥着很多的錯覺。我覺得這個錯覺,剛才我們說到結構、線索,現在我們再談叙事視角的問題,就是因為她這樣一個陌生化的叙事視角,如果讓賈府裡面的人,甚至于丫頭、小厮說起賈府的人物來都是振振有辭的,對于人物關系、人物命運都是了如指掌的。比如賈琏偷取尤二姐之後,賈琏身邊的小厮興兒,向尤二姐說起賈府的少奶奶、姑娘們,比如探春像玫瑰花,迎春像二木頭,他對這些人物的性格都很熟悉。我們不能讓這些人來看賈府、來看大觀園,于是作者選取了一個陌生化的視角,就是劉姥姥的這個視角。
她初進賈府的時候産生的錯覺是先認錯人,當她看到珠光寶氣的平兒的時候,她先想到有可能這就是王熙鳳吧,後來認錯了。這樣一個錯覺接下來還有,像對自鳴鐘的一些錯覺,因為她隻能從她熟悉的事物、熟悉的物件當中去想那個自鳴鐘就像秤砣一樣。
《紅樓夢》裡寫到這些西洋物件,寫到這些進口物品的時候,其實另外的一個信息也在提醒我們《紅樓夢》的寫作時間,它産生的時間,工業化的物品已經走近賈府,比如像玻璃、自鳴鐘,劉姥姥的視角沒少接觸這些物品,我們看劉姥姥誤闖怡紅院的時候,她遇到怡紅院當中的西洋穿衣鏡,這時候她看到跟她一模一樣的戴着一頭花兒的老太太向她走來的時候,還以為是她自己的親家母呢,真是很有趣。但是從這裡,我們如果研究玻璃,玻璃的工藝也好,玻璃的制品也好,不妨沿着這樣一個線索去分析一下《紅樓夢》産生的時間問題。
周瑞家的向劉姥姥介紹王熙鳳,實際上也是讓我們近距離地了解賈府這位女管家。周瑞家的跟劉姥姥怎麼說的呢?劉姥姥投奔賈府來,也是考慮到有一門親戚是跟王夫人家有關,因為他們祖上跟王夫人祖上聯姻,所以攀了親。賈母也就是因為這個劉姥姥是王夫人的親戚,所以稱她為“老親家”。他們在稱贊鳳姐這樣一位少奶奶的時候,說“這位鳳姑娘年紀雖小,行事卻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樣的模樣,少說有一萬個心眼子。”所以看小說“千裡之外”和“一萬個心眼子”這樣誇張的數詞還是比較多的。“再要賭口齒,她又聰明又伶俐,又能說會道。”他經常用數字來描述人物,“十個會說話的男人也說不過她”,這是周瑞家的向劉姥姥描述,“回來你見了就信了”,這是周瑞家說的。但是又表現下人對主人還是有一個總體印象的,怎麼說的呢?“隻是對下人未免太嚴了”,所以她對這個主人還是略有微詞的。
大家看一下王熙鳳沒出場的時候,第三回我們先聞其笑聲,可是第六回裡面劉姥姥真的要求助王熙鳳的時候,因她家年關難過,是來打秋風來的,也不知道此行能否有收獲,能夠拜見到王熙鳳是最為重要的一步棋。因為周瑞家的幫襯,她得以見到王熙鳳,當然結果是很好的,她得到了二十兩銀子。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的《榮國府的經濟帳》,有老師專門算過具體的數字,這二十兩銀子,足夠一個莊稼人一家五口,按米價來算,在當時能夠生活一年的。二十兩銀子,劉姥姥一家度過一年,第二年還能有一些收成。但是在螃蟹宴當中,一桌就差不多是二十兩銀子,所以從劉姥姥眼中也能感受到賈府的奢華。
小說裡面關于第一回進賈府劉姥姥見到王熙鳳的情節再給大家詳述一下。劉姥姥看到鳳姐房中打籮櫃篩面一般的咯當咯當響的自鳴鐘困惑不已,這裡從側面寫賈府的奢華。但是這個側面之後大家有沒有留心這樣一個細節,那個自鳴鐘響了幾聲?那個時間是王熙鳳準點出場的時間,作為賈府的女管家,她還是很敬業、很守時的,協理甯國府的時候,她經常及時過去點卯,所以王熙鳳從這一點來講很敬業,見到劉姥姥的時候也是一下子處理了好幾件事情,也沒有忘記打點劉姥姥提出的事情。所以在這個情節當中,清代的一位評點家姚燮寫過這樣一段話,他說“寫排場處,妙在筆筆從劉姥姥心意耳目中寫出”,這一點評價還是很高的。
下面我們來探讨一下二進榮國府,尤其是暢遊大觀園。高中生、初中生在讀大觀園的時候,不要産生一種誤讀,“三進大觀園”這句話本身就不對,因為大觀園是在第十七、十八回才建成的,因為元春要省親,所以賈府蓋了省親别墅。蓋完之後,元春不希望“佳人落魄”,就是她的那些妹妹們、那些詩人們,也不希望“花柳無顔”,園子是要人住的,房子也不能空着,于是給這些詩人安排進園子,無論是園子也好,還是這些詩人也好,可以說是互動的一種關系。所以元春把大觀園的房子派給她的弟弟妹妹們住。
大家注意小說二十三回,這裡有一個領頭人物,元春是派寶钗等人進園讀書,寶玉也随進去了。這裡有一個詞大家可能會産生分歧,寶玉也“仍随進去”,這時候這個“仍”顯然不是仍然、依舊的意思,它其實就是寶玉也跟着進去,顯然大觀園之前是沒有建的。關于這個“仍”字,一會兒我們會講到栊翠庵妙玉品茶的時候,妙玉奉茶的時候,仍将前番那個綠玉鬥拿給賈寶玉用。既然二十三回的“仍”可以當“乃”講,到妙玉奉茶的時候給寶玉用的綠玉鬥,我們不能說寶玉以前用過很多次綠玉鬥,學生們分析這個詞的時候,如果講不清楚,可以把它翻譯成英文,從英語裡很多詞語也表示始終是這樣、依然是這樣、依舊是這樣,我們說還是不對的。它可以有兩種解釋,如果按照第二十三回解釋的話,也是寶玉到栊翠庵品茶的時候,用那個綠玉鬥也是初來乍到的。
元春把她的妹妹、弟弟派到大觀園去,當然這裡還有李纨。第二十三回之後的情節才有可能跟大觀園相關,所以劉姥姥是第二次走進賈府的時候才進了大觀園。
劉姥姥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紅樓夢》裡面也寫了諸多的忘恩負義,同時也寫了劉姥姥的知恩圖報。她在秋收的時候,将“頭一起摘下來的,并沒敢賣呢,留的尖兒”,也就是把最新鮮的瓜果、蔬菜,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感謝賈家的關照。我們看第三十九回、四十回、四十一回、四十二回,到這裡劉姥姥很幸運,她見到了賈母,也意外地得到了賈母的挽留,進而遊覽了大觀園。同時她也給大觀園的小姐、公子、丫頭、少奶奶們,還有老太太、太太們帶來了别樣的歡樂。我們接下來詳細地看一下。
我打印了一個大觀園的遊覽圖,這是一張簡圖,無論是賈政、寶玉等人在第十七、十八回為大觀園題對額,還是第四十回前後劉姥姥和賈母一行人來遊大觀園,大體都走了這樣一個順序,他們先到的潇湘館、秋爽齋、稻香村。先向西走潇湘館、秋爽齋,接下來是稻香村、蘅蕪苑。蘅蕪苑相比之下是在大觀園的北邊,但是蘅蕪苑離大觀樓比較近。接下來賈政、寶玉等人沒有進栊翠庵,隻是寫了僧尼佛院、女道丹房等等,他們就繞過去了,後來到了怡紅院。
第四十回左右的時候,劉姥姥、賈母一行人來遊園的時候大緻到了這樣幾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先到的潇湘館,然後是秋爽齋,再接下來他們乘船一路向北又看了蘅蕪苑,到吃飯的時候賈母看好了藕香榭,她借着水音兒聽着曲兒,一方面是精神食糧,一方面是物質食量,所以賈母還是一個特别會享受的老太太。在藕香榭這一帶,酒足飯飽之後去栊翠庵,到了栊翠庵院子裡賈母說,我們剛吃了酒肉,你那裡面供着菩薩,拿點茶水就可以了。妙玉就奉上茶來了。
妙玉奉的是什麼茶?賈母說“我不喝六安茶”,妙玉說“這是老君眉”。關于六安茶、老君眉,尤其是老君眉,我有兩個版本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1996年這第二版,上面老君眉的注釋還是“洞庭湖君山所産的銀針茶”,2008年之後的這第三版(書脊上“高鹗”改作“無名氏”)關于老君眉的注釋是“武夷山所産的岩茶”。我感覺應該是武夷岩茶更合适一些,因為它是發酵的,或者說半發酵的,賈母年老帶酒之人,她還是希望能夠消食去膩,所以她願意喝老君眉,如果老君眉是洞庭湖的君山銀針的話,她不喜歡六安茶這種綠茶,而是去選擇另一種綠茶,似乎在邏輯上的聯系還是牽強一些。所以同樣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書,第三版與第一版、第二版還是有很大改動的,在注釋方面也還是有很多逐漸完善的地方。
(點擊上圖即為購書頁面)
當然,在栊翠庵品茶的時候,賈母一行人,妙玉拿出來的也是很名貴的茶具,這裡有一個茶杯,成窯五彩小蓋盅。我查了一下成化年号的時間段,是1445-1487,我們就按乾隆(1736-1795)初年來算,我們減了一下,也是250多年。如果《紅樓夢》寫在乾隆年間的話,這個茶杯也是250多年前的,也是很珍貴的古董。可是就這成窯五彩小蓋盅,妙玉也真是有潔癖,她因為劉姥姥用過就不想要了,要扔掉,于是寶玉給她提個建議,建議把這個茶杯給那“貧婆子”度日:“那茶杯雖然髒了,白撂了豈不可惜?依我說,不如就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在劉姥姥要離開送行的時候,寶玉送的這個茶杯也随劉姥姥帶走了。這裡可以看到,妙玉不完全是有潔癖的,她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鬥”,她不會将自己常喝茶的杯子給寶玉用,所以對品茶之人,她還是有選擇的。
栊翠庵之後,賈母直接回到稻香村,劉姥姥自行方便,她找一個地方方便,她其實迷路了,一路向南,誤闖了怡紅院。大觀園中有些地方是賈母一行人一起走的,但是怡紅院是劉姥姥自己誤闖的,當然她在怡紅院裡發生的一些事情,襲人看到了,不允許她聲張,怕人知道她把寶玉房間弄髒了。但是我們發現很奇怪的一個現象,劉姥姥到黛玉的潇湘館誤認為是公子的書房,到了寶玉的怡紅院她卻認為是小姐的繡房,所以她的種種錯覺也是一個特殊的視角,用劉姥姥的眼睛來觀察賈府,所以這個陌生化視角的很多錯覺都是可以理解的。
小說第四十二回最開始有一段很有趣的話:且說劉姥姥帶着闆兒,先來見鳳姐兒,說:“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雖住了兩三天,日子卻不多,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過的,都經驗了。”可見在時間上構思還是非常清晰的,就這兩三天,日子不多,卻“把古往今來”,大家留心這些話,有時候我們讀書那些情節沖突非常集中的,我們容易關注,但是這些閑言碎語,開頭結尾帶過語也很重要。“日子卻不多,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過的都經驗了。”大家留心這個詞,我們經常講有經驗、沒經驗,這個詞語我們有時候做名詞,但這裡劉姥姥是當動詞的,經過了、驗過了、經驗過了,“難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們,連各房裡的姑娘們,都這樣憐貧惜老照看我。”大家看劉姥姥用的這個詞,後來評點家都反複地用這個詞“憐貧惜老”,賈府裡的人,尤其是賈母,她的确是惜老,她自己本身是老人,但是她也惜老憐貧。從“老親家”,可以看出賈母對劉姥姥的尊敬。從成窯杯送給這個“貧婆子”,也可以看出賈寶玉的憐貧。這在他們祖孫二人對劉姥姥的态度上,“憐貧惜老”這一句概括得是很好的。其他的人,王熙鳳、鴛鴦、平兒也都有這樣的表現。“我這一回去後沒别的報答,唯有燒香念佛。”我覺得前面這句話可謂高度凝練:“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過的”,我們今天講這個内容也就是劉姥姥的所見、所聞、所言、所想。
二、鴛鴦想讓劉姥姥扮演“女篾片”或“女清客”
劉姥姥看到的潇湘館、秋爽齋、蘅蕪苑,沒有進門的栊翠庵,還有她誤闖的怡紅院,我給大家展示一下圖片,這幾個景觀是1987年版的電視劇也好,還是現在走進大觀園拍攝的景物也好,這裡有蘅蕪苑、怡紅院、潇湘館,潇湘館的主題是竹子,怡紅院的主題是海棠與芭蕉,蘅蕪苑的主題是香草。
我這裡要說的是關于怡紅院,當然這個圖片當中我們沒有看到紅的海棠,現在正是海棠花盛開的時間,《紅樓夢》寫作的地點應該是北京,它這裡寫到的西府海棠現在正盛開着,而且就是這一兩天,今天發到《紅樓夢》學刊公衆号上的一篇文章就是《紅樓夢怡紅院當中的西府海棠考》,我很有幸遇到一位陝西寶雞的學生,他跟我說西府其實是陝西的寶雞,從曆史上來看,相對于長安而言它稱為西府,而且西府海棠是當地的市花。大家留心一下,現在海棠正盛開,無論北京的城南還是城北,往南一點它會袅娜地開着,往北一點的話有的海棠還羞澀地打着朵,羞澀打着朵的可能是偏紅偏紫的,盛開的時候就淺粉雪白了。其實海棠有很多品種,當然《詠白海棠》裡面提到的海棠應該是盆栽的,是秋海棠。大觀園怡紅院的海棠是含香的。張愛玲在《紅樓夢魇》當中也很感慨說人生三恨,海棠無香、鲥魚刺多、《紅樓夢》未完,我想張愛玲眼前的那個海棠應該不是怡紅院當中的西府海棠,現在我們感受到海棠花是很香的。“香霧空蒙月轉廊”,蘇轼筆下的海棠應該是這種海棠,因為他在鳳翔任過職的。
我們再看秋爽齋。我想問大家,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她擺宴席的地方,第一次在哪個軒館?我們重點看第一次,就是劉姥姥那個大笑圖,她鼓起腮幫子讓姑娘們笑得前仰後合,劉姥姥這個大笑圖,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初次的時候是在秋爽齋的“曉翠堂上調開桌案”的。賈母很喜歡三姑娘這個地方,她說我覺得“你三妹妹那裡就好”,于是大家先到秋爽齋。兩宴大觀園第一宴就發生在秋爽齋。
接下來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情節,跟鴛鴦有關,跟王熙鳳也有一點關系。鴛鴦想制造一點笑料,她想到那些男人們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想找些清客相公來取樂,如今我們終于也找到了一個。給劉姥姥有這樣一個稱呼,不知道大家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留意,我給大家出一個選擇題,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鴛鴦想讓劉姥姥扮演什麼角色?A女篾片,B女清客。這其實存在版本差異的,如果你是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庚辰本為底本的書,應該寫的是“女蔑片”。程乙本(我手裡的57年版的)寫的是“女清客”。我手裡還有一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的,現在中華書局在印,就是啟功先生的團隊,以及我的導師張俊先生做的注釋,這個是以程甲本為底本,這裡也寫的是“女清客”。無論是蔑片還是清客,這裡寫的都是供人湊趣取笑的角色。
對于蔑片和清客,無論是鴛鴦也好,還是王熙鳳也好,給她精心地打扮了一番。這個精心打扮還跟誰有關系呢?跟李纨有關系。《紅樓夢》是很有意思的,小說中塑造李纨這個形象的時候我有一個感受,我覺得小說裡寫的這些圓形人物,像我手中的杯子這種圓形物體,它沒有正面和反面,隻有你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它的正面、反面沒有界限。《三國演義》之前章回小說裡的一些人物,有的是平面的,比如說隻能看到關羽的忠、勇,隻能看到諸葛亮的智,隻能看到劉備的仁,你似乎無法看到他的側面或者反面,這樣的人物就是平面化的,在《水浒傳》《西遊記》當中我們能看到人物比較豐富的側面,但是它的優點和缺點還是有界限的,還是能分得很清的。《紅樓夢》裡的人物特點在于他是圓形的,無法區分他的優缺點,有的時候優點之所在也就是缺點之所在,大家想想關于鳳姐、寶钗、黛玉等等,這些精心打磨的人物都是這樣的。但是有些人物似乎沒有精心打磨,比如說李纨,我感覺她的身上似乎隻有優點,還沒有來得及寫缺點,或者是作者不太願意給她寫缺點。
李纨是很特殊的身份,她得以在大觀園也分得一套不錯的館舍,那就是稻香村。李纨雖然清心寡欲,但是一個非常愛花兒的女子,無論是看到栊翠庵的梅花也好,還是在劉姥姥來的秋天,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時節,這時候她采撷了各色的菊花拿來給誰戴?給賈母戴。賈母就選了一個大紅的戴在自己頭上。大家可以想見銀發紅花,很和諧的美。可是剩下這些五顔六色的“各色的折枝菊花”,王熙鳳和鴛鴦等人就給劉姥姥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劉姥姥也很得意,善意的人提醒她,給老太太打扮得像個老妖精。但是劉姥姥自己非常識趣,她說“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劉姥姥的一生,雖然很貧苦,但是她的内心似乎比李纨要豐富得多,李纨似乎隻有摘花的份,隻有賞花兒的份,但是這個花兒跟自己卻沒有緣分。
我又想起一個細節,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宮花,那是薛家的十二支“宮制堆紗新巧的假花兒”宮紗花、絹花,因為薛寶钗不喜歡戴,所以就讓周瑞家的送給賈府的這些少奶奶、小姐們戴,因為送花的原因,迎春、探春不待見,他們兩個在下棋;惜春又說将來剃頭往哪裡戴;到了王熙鳳那裡是賈琏戲熙鳳的情節,又把兩隻送給了秦可卿。最後到林黛玉那裡,林黛玉卻說“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等等。其實大家想想,黛玉也不必心裡不平衡,還有人根本無人問津,甚至于繞過去的,那個人就是李纨。周瑞家的就從李纨的窗下繞着走了。當然有的版本又安排李纨在睡中覺:“穿夾道從李纨後窗下過,隔着玻璃窗戶,見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覺呢,遂越過西花牆,出西角門進入鳳姐院中。”其實就是刻意的讓宮花與她無緣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劉姥姥的存在,她的一言一行,似乎也是與李纨這樣的竟如槁木死灰一樣的生活形成反襯,李纨的青春,年紀尚輕的寡居女子與劉姥姥的人生,其實也形成一種對比。
接下來是行酒令的情節。劉姥姥也是很不示弱的,鴛鴦三宣牙牌令,劉姥姥的酒令也是赢得一片掌聲。大家看一下這三組古牌的造型、顔色。第一個是鴛鴦說“左邊四四是個人”,劉姥姥說“是個莊稼人”。接下來鴛鴦又說,“中間三四綠配紅”,上三下四,上綠下紅。劉姥姥說“大火燒了毛毛蟲”,這個“三”像毛毛蟲,下面的四點像大火。接下來鴛鴦又說“幺四真好看”,劉姥姥說“一個蘿蔔一頭蒜”。以前我還曾經錯覺過,是不是這個顔色要區分一下?現在看來應該都是紅的。鴛鴦又說“湊成便是一支花”,劉姥姥說“花落結個大倭瓜。”這個老太太雖然沒有多少文墨,但是她還是一個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一個不讨人厭的老人。這是在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劉姥姥不俗的表現。
三、“母蝗蟲”與黛玉寶钗的雅谑餘音
第四十一回的回目,可能書的版本不一樣,讀出來的回目内容是不一樣的。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庚辰本為底本的回目是“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有沒有同學的版本是“賈寶玉品茶栊翠庵,劉姥姥醉卧怡紅院。”當然還有别的版本,我拿的是市面上比較多的版本。如果你是“賈寶玉品茶栊翠庵,劉姥姥醉卧怡紅院”,這應該是側重于人物的,程甲、程乙都是這樣的。庚辰本是栊翠庵和怡紅院放在前邊,把處所名詞提前了。但是庚辰本為底本的版本,給劉姥姥起了綽号的這三個字寫進了回目,那就是“母蝗蟲”。
下面問題來了,将劉姥姥稱為母蝗蟲的是誰呢?A黛玉,B寶玉,C寶钗,D鳳姐。答案是黛玉,黛玉稱劉姥姥為母蝗蟲。
在第四十二回是什麼原因引起林黛玉說起關于母蝗蟲的事情,當然第四十二回還是存在版本異文的,此回是“蘅蕪君蘭言解疑癡,潇湘子雅谑補餘音”。庚辰本的版本是“補餘香”,程甲程乙本是“補餘音”。我想這個改動,是不是考慮到上下文,後面回目也有“香”字。也許出于别的考慮“補餘音”也很恰當。這裡是由誰引起黛玉有一點點不高興?因為李纨說詩社裡有一個人要請假了。誰要請假?惜春要請假,為什麼?她要畫園子,她為什麼要畫園子?惜春可能很擅長畫畫,但是未必十分的願意畫畫。劉姥姥看到這個園子非常好,贊不絕口,依依不舍的時候想到要是把它像年畫一樣帶回去多好啊。賈母這時候,尤其是隔輩親的老人,對自己的孫女、孫子愛如掌上明珠,同時也特别的愛炫,她說我的小孫女就會畫畫。劉姥姥一方面恭維了賈寶玉,生了一個大胖孫子,說得賈母特别開心。接下來又誇惜春,“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别是神仙托生的罷”。說得賈母也特别開心,于是惜春就要畫園子了,她從詩社請假,李纨就說起這件事了。李纨說:“社還沒起就有托罰的,四丫頭要告一年的假,黛玉笑到,都是老太太昨兒一句話,又叫她畫什麼園子圖,惹得她告假。探春笑道,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劉姥姥一句話。林黛玉忙笑,可是都是她一句話,她是哪門子的姥姥,直叫她母蝗蟲就是了。”
關于母蝗蟲這件事,針對林黛玉還曾經不少微詞,大家說她對劉姥姥沒有感情,這是很久以前的評價,對黛玉還是有些刻薄的。從這裡我們看出,《紅樓夢》的擅長之處往往是一筆寫出不同的色彩來,就像《戚蓼生序言》當中講的“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牍”,比如寶黛钗三人的婚姻愛情悲劇,通過黛玉的愛情、寶钗的婚姻跟賈寶玉的關系,一筆寫出了兩種悲劇,就是婚和戀的悲劇。很多事情既有時人的聲音,也有作者的聲音,比如對賈寶玉的評價也是不一樣的。還有“古硯微凹聚墨多”這句話,在香菱學詩的時候,香菱誇這句,林黛玉就說你斷斷不能這樣,入了這個俗套就不好了。但是到了史湘雲和黛玉凹晶館詠月的時候湘雲贊賞“凹”字。可見“古硯微凹聚墨多”,同樣陸遊的一句詩,《紅樓夢》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評價。
關于劉姥姥的問題,大觀園滿園的人,肯定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評價她的,當然林黛玉的戲谑,小說卻以誇贊林黛玉的伶牙俐齒來切入,潇湘子雅谑補餘音,把“戲谑”說成“雅谑”。但是我們看黛玉的這句“母蝗蟲”,卻得到了寶钗的贊揚。
寶钗笑道:“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虧他想的倒也快。”
我感覺小說設置寶钗這個形象的時候,最初應該把她年齡考慮得偏長一些,她對王熙鳳一口一個鳳丫頭,也許是沿着薛姨媽的口氣傳下來的。從這裡可以看出薛寶钗跟林黛玉應該說是惺惺相惜的。
接下來林黛玉又戲谑誰呢?應該說還是在開玩笑的,在笑話惜春作畫,可是寶钗卻說黛玉的話很有趣,“寶钗笑道:‘又要照着這個慢慢的畫’,這落後一句最妙。所以昨兒那些笑話兒雖然可笑,回想是沒味的。你們細想颦兒這幾句話雖是淡的,回想卻有滋味。我倒笑的動不得了。”寶钗對黛玉還是高度認可的。
我在這裡打印了一道思考題,這道思考題源于2017年春季北京高中生的一道會考題,它是這樣說的,“寶钗說道,昨兒那些話雖然可笑,回想是沒味的,下面這些内容生動細緻地描寫了昨兒諸多人物的笑,卻沒有寫出寶钗的反映。”諸多人物,大家可以看是哪些人笑了,比如大笑圖的場景,惜春的笑、史湘雲的笑、探春的笑、王夫人的笑、林黛玉的笑等等,我們就沒有看到寶钗的笑。但是寶钗有沒有在場?我們通過第四十二回的補餘音,既補了潇湘子的雅谑,也補了寶钗的餘音。應該說第四十回的大笑圖,其實寶钗是在場的。第四十二回這一個補筆,是不寫之寫。所以《紅樓夢》的很多情節往往會前有伏筆後有回應,所以劉姥姥第二次來到大觀園,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回當中,這些情節還是前後關聯的。
關于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這個情節就講到這裡,給我的時間也到了,其實還有三進榮國府的時候,關于救巧姐的問題,我在這裡簡單的說一句。也就是我手裡拿的這張圖,王熙鳳襁褓當中的巧姐當時還沒有名字,她隻是叫大姐,于是王熙鳳請劉姥姥給她取個名字,劉姥姥問了生日,于是以“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取名為巧姐,從此王熙鳳的這個女兒大姐就有了巧姐的名字,乃至後來“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巧姐的判詞,劉姥姥後來對巧姐的救助與第五回的判詞有所呼應。
四、劉姥姥給鳳姐的哪個女兒取名為“巧姐”
時間的關系我先講到這裡,下面進入互動環節。
問:巧姐出生一直沒有名字,是專門等到劉姥姥來取的嗎?
曹立波:關于巧姐的問題,今天如果意猶未盡的話,同學們也可以看我的《紅樓十二钗評傳》,這裡寫了紅樓十二钗正冊的12個女子,同時也寫了襲人、晴雯和香菱,又副冊和副冊的三個女子,同時也沒有慢待賈寶玉,所以這本書說是紅樓十二钗,我是寫了16個人物。這裡面寫巧姐的文字還是比較多,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這個書2007年就出了,出完之後又加了一些增補,201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增訂本。在增補的文字當中,重點加了版本的異文,尤其是諸多版本在人物修訂上的主要異文都加了一下。
我想說一下關于巧姐的問題,有人常常問王熙鳳和賈琏到底有幾個女兒?是一個還是兩個?我們說開始的時候是兩個,後來變成一個,怎麼變的呢?就是劉姥姥來了以後才變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庚辰本為底本的書,庚辰本的文字真的是偏早的,大家翻開第二十七回,芒種節餞花的時候,作者有的時候也有點瞻前顧不了後,寫主要情節的時候矛盾相對比較少,但是寫巧姐這樣的人物的時候,可能他有時候顧不過來。第二十七回你會發現,“鳳姐等并巧姐,大姐”,鳳姐兩個女兒都來了,第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這時候大姐和小姐的年齡層分出來了,那就是“奶子抱着大姐兒帶着巧姐兒另在一車”,這時候大姐還沒有名字,巧姐是有名字的。我想是這樣的,小說有一個不斷的精煉化的過程,所以開始是設置王熙鳳兩個女兒,後來發現可能是金陵十二钗名額有限,賈府草字輩的女子隻能放一個,于是就給了賈巧姐,王熙鳳身上抱着的這個孩子,劉姥姥給她取名為巧姐,從此在第四十二回之前的那個賈巧姐就不存在了,隻有王熙鳳抱着的這個女兒,取名為巧姐,所以合二為一了。
我們再看後邊,我感覺後四十回當中寫到的跟賈巧姐相關的内容,我有一篇論文叫《紅樓夢後四十回當中的雪芹殘稿和程高補筆》,是我跟我的博士生曹明一起寫的,我們認真比對了一下後四十回那些矛盾性的文字,感覺看到這個巧姐,前面有些回巧姐已經長大了,可是到後面有些回裡面巧姐又到襁褓當中,所以這忽大忽小的文字,如果一個人續寫的話這個矛盾應該能夠解決,但是因為程偉元和高鹗拿到這些殘稿之後,其實沒有做更多的截長補短的工作,他們隻是相對的讓它完好一些,有些原稿的文字還是尊重和保留的,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巧姐在後四十回當中忽大忽小的現象。當然到後來我還是覺得,現在能看到的乾隆末年白紙黑字刊印着的這些文字,還是比較符合當時人對于問題的看法和認識。所以劉姥姥從尊重她自己恩人的角度而言,應該不會讓自己家的闆兒跟巧姐聯姻,劉姥姥一定要給巧姐找到一個她認為更适合的大戶人家,與其貴族千金身份“門當戶對”,應該過比她家更好的日子,所以她給她找了一個周姓财主家,而且那個孩子還是知書達禮的,這是後四十回當中劉姥姥這樣一位鄉下老太太能做到的,在當時她認為相對盡善盡美的一件事。雖然小說前面也有關于闆兒、巧姐相關的伏筆,但是我們目前更充分的資料來證明巧姐的另類結局,我們隻能就着眼下的這四十回,因為它畢竟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就已經刊行的文字,經過兩百多年的經典化的過程,目前我們針對這一百二十回的文本,進行整本書閱讀。
我再講講巧姐的判詞和巧姐的曲子,我們以這個來結尾。
巧姐的判詞是這樣寫的:“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我們再看《紅樓夢曲·留馀慶》。在第五回裡面它是小說總綱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人物的命運結局,都以倒叙的形式給予預示,所以第五回一定要好好讀。巧姐的《紅樓夢曲》,十二钗正冊每人一首判詞,當然黛玉和寶钗合寫一首,但是後面14支曲子,開頭《紅樓夢引》,結尾《飛鳥各投林》,掐頭去尾中間這12支分别對應紅樓十二正冊。當然在那裡,薛寶钗的《終身誤》是第一首,林黛玉的《枉凝眉》是第二首,我們再看巧姐這首《留馀慶》。“留馀慶,留馀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巧姐雖然是《紅樓夢》當中一個很小的女孩,但是她這個判詞卻把她家族的興衰,把世态炎涼都寫進去了。王熙鳳是小說當中很複雜的一個人物,大家經常說“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她手裡真的也有幾條人命,從張金哥的孔雀東南飛,到賈瑞,到尤二姐,但是她也做了好事,就是善待劉姥姥。
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前八十回劉姥姥兩次到賈府,賈府幫助了劉姥姥,第一次她得了20兩銀子,第二次她一共得了多少兩銀子?
我們可以一起看看第四十二回,劉姥姥帶走多少東西,給了她多少銀子。這真是一個惜老憐貧的賈府。答案108是對的。開始的時候給了一包8兩銀子,“這都是我們奶奶的。這兩包,每包裡頭50兩,共是100兩”,加起來是108兩。”這是平兒。接下來還有鴛鴦,平兒代表王熙鳳,鴛鴦又代表賈母,鴛鴦雖然是拿她當女蔑片或者女清客,但是鴛鴦代表賈母給了劉姥姥哪些東西呢?除了吃的、穿的,還有很多藥,那些藥都放着藥方,這裡可以看到賈府真的給劉姥姥切切實實的幫助,結局卻是“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所以《紅樓夢》當中塑造劉姥姥這個形象的時候讓人感覺到,用今天的話說是暖暖的,很貼心。
關于版本的問題,第一次直播的時候,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先生講了讀《紅樓夢》要涉及一些版本問題,我們隻是經過劉姥姥,借助于劉姥姥相關的這些情節,我們就發現不少的版本異文。所以文章不厭百回改,作者“披閱十載,增删五次”,還有刊行後的多次修訂,《紅樓夢》衆多版本的存在,恰恰是這個小說不斷趨于經典化的非常重要的過程,就像月亮一樣,每個運行軌迹,月圓月缺都是十分珍貴的,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時間到了,疫情之後我一直以網絡課程的形式跟學生見面,但是學校上課有固定的網絡教學平台,可以把我們的PPT打開跟同學建立互動,多少人參加老師是一目了然的,但是今天我真的很惶恐,因為我隻是對着我的手機,不知道在手機那一端有多少聽衆,有多少讀者,大家又有多少問題。但是今天能在海棠花盛開的晚上,跟各位紅樓同好暢叙劉姥姥,感覺到還是很愉快的一件事。今天的直播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支持!
掃上方二維碼即可查看京東直播回放
曹立波《紅樓十二钗評傳》
《紅樓夢》是書中青年男女用青春和生命鑄就的史詩,其中的“十二钗”更是貫穿小說主線的重要人物。《紅樓十二钗評傳》從《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文本出發,在比較多個版本的基礎上,結合清代的批語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圍繞《紅樓夢》正副十二钗等人物,運用傳記體的叙事手法和古詩詞的意境,以從容、平和的心态,深入細緻地剖析了人物的身份、面貌、才情以及命運結局。增訂本側重從整體性、時代性和動态性三個視角對人物的評傳加以修訂和增删,并對後四十回中的積極因素予以關注。對《紅樓夢》這部經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删五次”的小說,對這部創作、傳抄與修訂相輔相成的小說,給予更多的包容。從追求早期的“原本”,回到通讀一百二十回文本;從探究佚文的“原意”,走向品味小說的詩意。
《紅樓十二钗傳》插圖增訂本增加著名紅樓夢人物畫家譚鳳嬛女士的插圖,全彩印刷,使本書圖文并茂,精美悅目。
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我們為什麼要看《紅樓夢》的古抄本
高中語文新教材要求“整本書閱讀”!我們兩款《紅樓夢》了解一下
聽人民文學出版社聊一聊,《紅樓夢》的優質版本是怎麼做的
活動預告
活動主題
教育篇——“整本書閱讀”《紅樓夢》怎麼讀?
活動時間
2020年4月18日 14:30-16:00
直播地址屆時掃上方二維碼即為京東直播頁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