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2:44:42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慢阻肺患者痰排不淨)1

小編的父親冬大爺10年前罹患肺腺癌,術後恢複良好。但近6年來每天都為「咳不盡」而煩惱,一查就查出了慢阻肺。具體症狀是:從早到晚咳,咳時明顯感覺有痰,就是咳不出,夜晚咳得更明顯。其人嗜好煙酒,屢教不改,并且毫無自覺性,因此家人已不願再多勸誡。最近,冬大爺吃了一些油膩,更加感覺肺部和氣管都不清爽,無法咳出痰,令他非常懊惱。

相信像他這樣的慢阻肺患者人群十分龐大,會正确排痰的到底有多少呢?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葉小群主任告訴我們,幾乎很少有慢阻肺患者會非常清楚地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到底該怎麼正确排痰?的确應該仔細地來說一說。

很多老年患者容易出現排痰困難的情況,痰液不及時排出,潴留在肺内危害非常大……長期下來會阻塞氣道,造成機體缺氧和呼吸困難,進而加重病情

葉主任告訴我們,慢阻肺的發病因素有很多,吸煙、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空氣污染等都可造成。慢阻肺初期,可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沒有采取正确的治療方法,病情會持續加重。很多老年患者容易出現排痰困難的情況,痰液不及時排出,潴留在肺内危害是非常大的,痰液内粘附了很多脫落的細胞組織、病菌、顆粒、粉塵、異物等,它不僅會促使呼吸道内的微生物繁衍,使炎症擴散,長期下來會阻塞氣道,造成機體缺氧和呼吸困難,進而加重病情。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慢阻肺患者痰排不淨)2

圖源網絡

那麼,慢阻肺患者為何會出現嚴重的咳痰現象呢?

葉主任說,由于慢阻肺病人的痰液量多而黏稠。當慢阻肺病人的氣管、支氣管和肺泡發生炎症時,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黏液分泌增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漿液滲出,滲出物與其他物質混合形成了黏稠的痰。最重要的是,因為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有很多柱狀纖毛,慢阻肺病人的纖毛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倒伏、脫落和死亡的現象,無法擺動或者擺動力度不夠,不能将支氣管内的痰液擺送到咽喉部。越來越多的痰液積聚,就造成了痰堵、咳嗽的症狀。

原來如此,看來慢阻肺患者的确應該重視咳痰的這件事。弄不好,會導緻病情加重。

慢阻肺患者如何正确祛痰?簡單說可概括為四字訣——濕、拍、咳、引,一次學會終身受用

慢阻肺患者到底應該如何正确排痰呢?葉主任說,簡單可以概括為四字決,即:濕、拍、咳、引。

這還真是夠簡單的,到底這四個字有哪些深刻的含義?應該具體怎麼做?

一、濕:濕化呼吸道

首先需要患者多飲水,保持每天1500-2000毫升的液體攝入量,其次是增加室内濕度,尤其是在氣候幹燥的冬春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濕度不低于60%。

使用祛除呼吸道痰液的祛痰劑,例如氨溴索、高滲生理鹽水等為代表。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慢阻肺患者痰排不淨)3

圖源網絡

二、拍:拍背

對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難以排出的患者,拍背應與咳痰相互配合,在拍背時應放松手腕,均勻叩擊;利用手掌的拍擊産生空氣震動,使痰液松動,易于排出;将手掌微曲成弓形,五指并攏,有節奏地拍打病人胸部,正确的叩打會産生一個空而深的聲響,在叩擊同時要鼓勵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可以使用機械扣拍器,頻率3-5次/秒)。

叩擊部位由下往上,每個部位叩擊1-2分鐘;避開胸骨,脊柱,肝髒、腎髒、乳房等位置;必要時可墊布片,以減輕胸壁不适;重點叩擊需引流部位,沿支氣管走向由外周向中央叩擊;利用腕關節活動、力量适中,重複叩擊時間1-5分鐘

要預防低氧血症、氣管痙攣加重、呼吸功增加及顱内壓增高。條件好者可以使用震動排痰儀機械排痰。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慢阻肺患者痰排不淨)4

圖源網絡

三、咳:咳痰

患者坐或立位,上身可略傾斜;深吸氣,屏氣3秒、連咳三聲,咳嗽時收縮腹肌或用手按壓上腹部,幫助咳嗽;停止咳嗽,縮唇将剩餘氣體呼出;緩慢吸氣重複以上動作;連做2-3次後,休息或正常呼吸後重新開始;早晨起床後、餐前半小時及睡前是更為适宜的排痰時間。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慢阻肺患者痰排不淨)5

圖源網絡

四、引:體位引流

呼吸道疾病時,分泌物明顯增多且多積聚于下垂部位;改變患者的體位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又有利于改善肺通氣和血流的比例;引流的體位主要取決于病變的部位,肺段向主支氣管垂直方向引流為宜。每天翻身時也可起到一定體位引流的作用。

治療時機選擇:餐前進行,與氣霧劑吸入及叩擊結合使用,早晨和傍晚為佳。

治療次數:每天上、下午各引流一次,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3次-4次,直至肺部幹淨。

葉主任還告訴我們,痰液較多的患者,并且咳痰無力或情況較差的患者,可以采取吸痰的方式輔助。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慢阻肺患者痰排不淨)6

圖源網絡

慢阻肺最佳排痰方法(慢阻肺患者痰排不淨)7


本文完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排版:劉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