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8:00:24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1

坐在你對面的同事,下班後可能是雪糕店的小姐姐。圖/圖蟲創意

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很多年輕人的工資開始捉襟見肘。每個月累死累活,拿到的錢一半敬房東,一半敬夥食。穿AJ限量、用貴婦級護膚品、背LV包包?這些都是别人的生活。

在一二線城市,隻靠上班拿固定工資,不能滿足生活需求,尋找一份副業,成為當務之急。

你長大了,該找一份副業了。

“副業剛需”火了,繼“明言明語”後成為網絡成語界的又一顆新星。

“副業剛需”,顧名思義,就是副業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硬性需求。哎呀這事實,真是直白而又紮心。

都說段子來源于生活,“副業剛需”就是成年人應有的覺悟。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2

圖/網絡截圖

1

搞副業的,都是些什麼人?

現今,搞副業的人自稱“兩栖青年”,他們和前兩年流行的“斜杠青年”可不一樣呢。前者擁有一份穩定的主業,更強調主副業的主次感、平衡感;後者不滿意單一職業的工作模式,擁有多重、平行的職業。

我有一個前同事,是典型的兩栖青年,白天做記者,天天跑突發、寫稿子、編排稿件,忙到腳不沾地,開會開到腦袋嗡嗡響;晚上,他會在二手平台上出租單反相機,掙一兩千塊補貼家用。由于貨品整理、客服、店鋪維護都是他一個人在做,經常幹到淩晨一兩點才睡,白天起來繼續忙碌,黑眼圈大到讓人心疼。我曾問他為何不選擇跟主業相關的副業,比如寫文章賺稿費,一來應付熟悉的工作更省力,二來有現成的資源儲備。

他的回答是:“主副業要劃清界限,混在一起幹,就變成了兩份主業。”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3

出租相機,就是一份與主業毫不相幹但感興趣的工作。圖/unsplash

如此看來,兩栖青年是夾在單一職業與多元職業之間的存在,對副業的選擇更加謹慎,絕不允許其占據主業的時間;而且行業跨度更大,同一行業裡的工作,絕對不幹!下班後還要面對同一群“行内人”、同一類型的客戶爸爸、兩份主業的壓力,光想想就瘆得慌……

在廣州,市區的房子6萬起/平米、豬肉30元/斤、一葷一素的快餐20元/份、汽油7.3元/升、停車26元/小時……這些數字還在悄無聲息地慢慢上升,所以,我想我明白為何北京人平均月薪6900元卻還老在哭窮了。

是真的窮啊!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4

路邊的小館子,一碗面20元,商場裡的店鋪标價更高。圖/unsplash

相比60、70年代的長輩們,現在的年輕人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多的職業技能,但同時也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隻有一份工資的生活沒有質量,副業已成剛需,兩栖青年亦成為被默認的存在。

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國内兩栖青年超過8000萬人,其中24-28歲人群占比達到一半;擁有大專、本科、碩士及以上學曆的人群占據主流。

臨沂日報曾随機采訪了50位路人,其中16名上班族有副業,大多數選擇新興産業,如互聯網、大健康行業等。

換句話說,你的三個朋友中,也許就有一個兩栖青年。保不準此刻正在瘋狂敲鍵盤的同事,就在經營着自己的淘寶店;在會議上口若懸河的領導,下班後會到某家教育機構當講師;咖啡廳裡妝容精緻的店員,其實是一名擁有百萬粉絲的主播。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5

晚上為另一家公司挑燈工作,已成常态化現象。圖/圖蟲創意

這年頭,擁有一份副業實在太平常,平常到老闆面對下級投訴同事“另外還有一份工”的小報告,也會翻一翻白眼:“這種小事就不用跟我報告了。”

然後轉頭對你說:“加油鴨!”

2

兩栖青年湧現,因為工作量不飽和?

江西南昌,一名女子為了300元全勤獎帶病上班。一路上她跌跌撞撞、幾次摔倒,以接近爬行的姿勢趕上公交車。司機勸她不要上班,卻怎麼也勸不住,直到警方聯系上她的家人,她才肯回家休息;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6

圖/新浪微博截圖

浙江甯波,一名高速公路收費員,向每一位旅客展露流水線似的微笑,被網友戲稱“職業假笑”。收費站所長說,自己是在“努力微笑”;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7

圖/澎湃新聞截圖

大熱劇集《小歡喜》裡,黃磊飾演的方圓是一名突然被裁員的中年人。面對職場危機,他曾瞞着家人找新工作,但屢屢碰壁,競争力還不如一名應屆畢業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每天一早出門假裝上班,見到朋友和家人依然是開心的模樣。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8

這麼多同事,就方圓一個人被裁員。圖/《小歡喜》劇照

香港繁華的背後,是極高的物價水平和生存壓力。許多港人為了保持自身優勢,不得不主動延長上班時間,避免被社會淘汰。有數據統計,香港人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遠超過北京、台北以至東京等繁忙都市;甚至有人為買房,打5份工。

有人不解:錢比健康更重要嗎?每天工作時間這麼長,不會疲勞過度嗎?

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沒錢”二字。

大部分兩栖青年,搞副業的原因很簡單:提高收入。

提高收入,不隻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更為了提高生活質量。畢竟,沒有什麼東西,是兩份工資買不到的。

生活質量水平,除了體現在物質上,還體現在精神狀态上。

主業不能實現的職業理想,能通過副業實現。《2019年中國不認命一代——95後人掃描分析報告》顯示, 71.2%的95後畢業後第一份工作與所學專業無關。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9

專業對口率,一代比一代低。圖/《2019年中國不認命一代——95後人掃描分析報告》

曾經我們心懷夢想踏入校園,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幻想畢業後成為行業内頂尖人才,畢業後發現,自己連這個行業的門檻都擠不進去,隻能勉強找一份應付得來的工作,機械性地踩點上班、準點下班,毫無激情,心底裡那一顆夢想的種子,隻能種在副業上。

當興趣成為副業,它就不是副業,而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方式。我見過很多兼職在酒吧唱歌的人,淩晨3點下班臉上還帶着發自内心的笑容,因為唱歌就是他們熱愛的事物,台下的掌聲就是他們堅持的動力。

多一份工作,多一項技能,就多一分抗風險的能力。今年8月,世界500強外企思科(Cisco)傳出上海全體裁員的消息,雖已被證實為謠言,但思科未曾否認未來将會做出人員調整。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10

被戲稱為“北京最大養老院”的甲骨文中國公司,今年5月大規模裁員。圖/圖蟲創意

當一個人,每天機械化地重複着單一的工作,并停止向外界輸出創新型事物時,也許就意味着在被社會淘汰前,他“廢”了,隻能成為狂風暴雨裡的一顆小草,被肆意吹刮,毫無反抗之力。

互聯網興起,打破傳統企業的層級化形态,為兩栖青年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過去,傳統企業為保證效率和穩定性、實現有效的集體溝通,采用層級型組織結構,即直線指揮、分層授權的管理方式。

現在,互聯網讓我們擺脫企業的“束縛”,服務關系從“多對一”到“多對多”的轉變,不再是企業聘用才可開展工作,而是不受上級指揮、自由靈活地接受工作。

如白天在銀行上班的職員,下班後做刺繡手工賺錢;導遊借着職業之便做代購等。

互聯網産業的迅速發展,打破層級化形态,也衍生出“互聯網 新興工種”的打工新模式,如滴滴代駕、外賣跑腿、網絡主播、遊戲代練等,兩栖青年們顯然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11

代駕的工作時間靈活,成為副業的熱門選擇。圖/圖蟲創意

“兩栖”的圈子似乎好處多多,連社會發展的浪潮也有意無意地将我們推進去。但“兩栖現象”畢竟不是主流,若找不到主副業之間的平衡點,我們的時間和工作激情最終會被反噬,陷入“主業尚有空間,副業也沒做好”的尴尬境地。

兩栖青年,到底是勵志青年,還是摸魚青年?

3

一名優秀的兩栖青年,不屑于摸魚

白天摸魚、晚上搞副業的,絕對不是一名合格的兩栖青年。

搞副業,并不是以反噬主業時間為代價的。連這點都想不明白,證明你尚未擁有應付兩份工作的能力,還是先專心打好一份工吧。

單純地貪圖雙倍的工資,卻沒想過自己浪費了什麼,這跟賺錢機器有什麼區别?當然有很多人一輩子都在為“錢”字奮鬥,有機會擁有雙倍金錢,晚上偷着樂呵都來不及,才不談什麼人生價值呢。

工作為錢很正常,畢竟大家都挺窮的,但“廢掉一個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讓他安守本分”這樣的道理聽得太多了,但大多數人仍沉浸在晚上努力、白天荒廢的狀态中,還自我感覺良好。

摸魚一時爽,但摸魚一世,就會失去生活激情。每天回到公司無所事事,熱播的電視劇都看過了、微博的瓜都吃完了、報紙也沒啥看的,摸魚摸得心如止水,啥也沒幹出來,着實無聊,還不如辭職回家睡大覺。

時間全給了掙錢,每天都在思考用最輕松的方式掙最快的錢,對于個人成長而言,當然是一種消耗。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12

副業開一家花店,讓鮮花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吧。圖/圖蟲創意

有專家表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發展副業可以提升個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個人社會價值的二次發揮。

幹好副業的前提是“做好主業”。

利用副業提高收入無可厚非,但隻能為你帶來金錢的副業,會侵蝕精神世界,最終窮得隻剩下錢,竹籃打水一場空。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但相信天道酬勤,勤,才是通往“錢途”的捷徑。

勤勞的人、心懷夢想的人,在主業之外,一樣會讓副業煥發光彩。

副業的終極意義,除了賺錢,也許還有另外三個字:我願意。

做副業的年輕人變多了(業餘時間多幹一門副業)13

上班族不會随着夜幕降臨而離場。

(來源:新周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