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04:34:13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以後就可以每天免費獲取“先飛策劃”分享的提升思維導航、認知、及管理知識。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儒家雅量道家氣量)1

中國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釋道。

都說儒釋道一家,

卻很少人知道為什麼是一家。

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中國文化的精髓,

毫無疑問是“道”。

什麼是道?

張三豐的一句話說到了根本上:

“夫道,中而已矣。”

道就是中。

儒釋道之所以是一家,

是因為它們從根本處,

說的都是這個“中”字。

儒家的中,叫中庸;

道家的中,叫中氣;

佛家的中,叫中觀。

它們的不同,

是它們有着人生天地的不同面向;

它們的相同,是這些面向

無不落到了一個中字上。

如果我們能從儒釋道的不同面向中

領悟好這個中字,

便能得到人生最好的三樣東西:

雅量,氣量,和心量。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儒家雅量道家氣量)2

儒家中庸,得之可成雅量

很多人理解的中庸都是老好人、和稀泥,

其實離中庸的本義差了何止十萬八千裡。

《中庸》中說:

緻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儒家所追求的中庸,

本是一個彌綸天地人生、

無所不包的最高修養和境界。

所以《論語》中孔子說,

中庸之德,便是極緻。

何謂中庸?

《中庸》自己的解釋是: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這其實就是王陽明“四句教”中的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漢代鄭玄也說:

中就是中和,庸就是用,

中庸便是中和之用。

無論如何,

中庸都關乎天地人的大本大源,

并且有着大用。

所以《中庸》中才又說:

緻中和,天地立焉,萬物育焉。

宋代程頤的解說最有意味:

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

中就是不偏不倚,

庸就是永恒不變的理念和原則。

一個人有着足夠的智慧和修養,

才能堅定不移,

因為他立足的已經是道,

那麼又需要改變什麼?

又有什麼可以撼動得了?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儒家雅量道家氣量)3

一個人隻有看得到全盤、把握得住所有,

做人做事才能真正的不偏不倚,

因為世事本就複雜多變,

能夠看得到并照顧得到這種複雜,

又怎麼可能走極端?

而一個有智慧和修養的人,

必然是平和淡定、不為世事紛擾所動的;

一個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人,

必然是讓人信服、如沐春風和受歡迎的。

而這些,正是雅量。

雅量的本義,正是寬宏的氣量,

舉止姿态曠達而潇灑,

喜怒不形于色,

隻是寬容、平和、若無其事,

做得到見喜不喜、臨危不懼、

處變不驚、遇事不改常态。

達到中庸的修養和境界

才能擁有真正的雅量,

努力向中庸的标準看齊,

則正是通往雅量的路上。

如何做呢?

還是那句話:

做人做事,盡量不偏不倚;

看待事情,盡量整體全面;

内心之中,盡量淡定平和。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儒家雅量道家氣量)4

道家中氣,得之可成氣量

道家注重氣,

人有人之氣,

天地也有天地之氣。

什麼是氣?氣又有什麼用?

《道德經》中的一句話

已經把一切都說出來了: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氣,就是陰陽,所謂陰陽二氣。

氣的作用,就是和,

無論天地人和,終歸是一個和字。

如何才能和?就要“沖”。

沖就是陰陽二氣的對沖,

因為對沖而在消長平衡中圓滿和諧。

這種圓滿和諧的狀态,

正是“沖”字右邊那個“中”字;

沖之一字,妙不可言。

沖氣是方法,中和是方向,合之就是中氣。

一個人身康神和,

聽他說話我們會說“中氣十足”,

道理就在這裡。

這啟示我們:

對任何事物,整體看待,

全盤把握,才合乎陰陽;

有開放的态度,溝通的姿态,

讓陰陽二氣流轉,才能沖;

陰陽可以對沖,才能和。

最後,才能身心皆中氣十足。

一個能整體看待全盤把握的人,

他的眼界必定是大的,

大到極緻,便是通達天地宇宙。

一顆能夠開放和溝通的心,

其境界必定是大的,

因為已經能夠容納天地、包藏宇宙。

而眼界和境界,就是氣量。

參學道家智慧,

說到底也不過是為了做一個大氣量的人,

也就是大氣。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儒家雅量道家氣量)5

如何才能擁有大氣量呢?

老子說過,莊子也說過。

《莊子·人間世》裡講:

托不得已以養中。

中,是需要養的,

養料則正是人間的那些“不得已”。

人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太多的事情都是不得已。

有人把不得已看作是苦,

智慧通達的人則知道,

那正是修行的憑借和資糧。

人間是道場,人生是修行,

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

格局大了,氣量自然大,

氣度自能非凡。

老子又講: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中,又是需要守的。

守的方式,

就是不要多話,

也不要多事。

但這隻是表面,

老子真正要告訴我們的,

是要守護内心的虛靜。

虛就會大,靜就會深,

由此而成廣大深遠。

老子告訴我們的,是修心養神;

莊子告訴我們的,是處事為人。

這一内一外、一養一守,

正是在培積中氣十足、擴成氣量恢弘。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儒家雅量道家氣量)6

佛家中觀,得之可成心量

佛家的主流是大乘,

大乘佛教有兩個支柱學派,

一個是唯識,

另一個出現更早并更受推崇,

其祖師龍樹更是被推為中國佛教的“八宗共祖”。

這個學派的名字,正是“中觀”。

中觀的學說,叫做“中道”。

何為中道?

中觀第一經典《中論》中說得明白: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佛陀講緣起性空,中觀說真空妙有,

含義其實沒什麼兩樣,

都是說萬事萬物皆是因緣和合,

無自性所以性空;

但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

而是有和沒有的一體不分、圓融為一。

中道,就是這有無之間、亦真亦假、妙在其中,

天地宇宙、萬事萬物莫不遵循這一原理。

佛家又是講心的、求悟的,

所以當人抵達了中道境界,

那麼人心自然就與天地萬物

連接在了一處、融合為了一體。

這時,人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人心,

還有比這更大的心量嗎?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儒家雅量道家氣量)7

如何抵達中道境界?

同樣在《中論》的一句話裡: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這便是著名的“八不中道”。

其精髓,就在一個“破”字

——你說生,破去,是不生;

你說滅,破去,是不滅;

你說常,破去,是不常;

你說斷,破去,是不斷……

來什麼破什麼,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就這樣萬般破去,

剩下的自然就是亦空亦有、亦真亦假。

破去之路,就是覺悟之路。

我們在生活中,

最容易把一些認識絕對化,

把一些觀念固定化,

把生活的軌迹一成不變化;

這樣的人是迷,

這樣的人生是作繭自縛,

結局隻能是僵死和困死。

中道境界則是開放、通達和變通的。

我們總說人的心要通透,

心隻有通,才能透;

隻有透,才能自在;

因為人那時順應的是萬物的趨勢,

借助的是天地的同力,

如何能不自在、不遊刃有餘?

如此,心就活了,格局就大了,

心量自然也就打開了。

道家儒家佛家做人做事(儒家雅量道家氣量)8

萬法歸宗,天人合一

可以看到,儒釋道雖然入手處不同,

但在“中”這最深的一層上,

所言其實大同小異。

落到人生的修行上,

一個真正有雅量的人,

也必然是有氣量和心量的;

一個有氣量的人,

也必然是有雅量和心量的;

一個有心量的人,

也必然是有雅量和氣量的。

這才是真正的儒釋道合一,

真正的萬法歸宗。

而一個在雅量、氣量和心量上都達到了極緻的人,

其境界正是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來源:本圖文綜合自網絡,侵删。

歡迎關注{先飛策劃}頭條号——一個為您提供思維導航、提升認知的頭條号!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用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學習,歡迎分享、點贊、轉發幫助更多的人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