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朗讀品味關鍵詞句,體會壺口瀑布聲如奔雷的磅礴氣勢。(重點)
2.掌握文中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并學會賞析。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觀所表達的對于人生的思考。(難點)
3.感受瀑布的美,體會文章歌頌的民族精神,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素養)
背景資料梁衡在《我寫<壺口瀑布>》中說:“《壺口瀑布》是我在記者任上寫的最後一篇散文。1987年我正在黃河壺口采訪,接到北京來的電話,國家成立新聞出版署,要我立即回京上任,從此結束了我十三年的一線記者生涯。人的一生總有幾個驿站,幾個起止點。對我來說壺口這個地方算一個。黃河于我有特殊的比分。我小學、中學階段是在黃河的支流汾河邊長大。大學一畢業就分配在内蒙古黃河邊的臨河縣。隻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離河有多麼近了……後來當了記者就沿黃河上下采訪,河邊的人和事,還有黃河因季節不同而出現的萬千變化,在我腦子裡印象亟深。這篇《壺口瀑布》是我心中黃河的縮影。也是我對黃河精神的理解。”
梁衡,當代作家。1946年出生。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等獎項。出版散文集《隻求新去處》《人傑鬼雄》《名山大川感思錄》等,散文名篇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等。
文體知識遊記,顧名思義,指記述遊覽經曆的文章。一般而言,遊記包括三個要素:所至(作者的遊蹤)、所見(作者在遊程中目睹的風貌)、所感(作者由所見所聞而引發的所思所想)。
遊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學體裁,它的選材内容非常廣泛,凡舉山川景物、名勝古迹、風土人情、社會生活,無不可以成為遊記的題材。
關于壺口瀑布位于陝西省宜川縣境内,黃河像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流經壺口時,寬約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課文及詳細批注
1.觀景時的直接體驗。
“可怕的警覺”“不覺打了一個寒噤”
2.由景物引發的感想。
“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麼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
——人的各種情感。”
3.基于景物進行的帶有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最後一段。兩層思考:一是黃河個性柔中帶剛,蘊藏無盡的力量;二是黃河的個性在磨難中鑄就。
主旨概括作者叙寫了自己兩次觀看壺口瀑布的所見所感,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磅礴、壯麗的氣勢,贊揚了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作者贊美黃河精神,正是贊美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