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蠶能做什麼?在貴州省從江縣,可以找到答案。
地處月亮山腹地的從江,盛夏時節烈日連連。走進位于從江縣洛貫經濟開發區東西部協作企業貴州宏英實業有限公司(簡稱:宏英實業)旗下的英瀾桑業公司,整個蠶房一片雪白,一個個長方形的低矮木架上,成千上萬隻蠶正忙着吐絲,一條蠶寶寶吐的絲最長能有1200米。
英瀾桑業蠶房,蠶寶寶正吐絲結繭
距離蠶房100米外的廠房車間,銀絲穿梭、機械聲轟鳴,隻見一群群“現代織女”各自忙碌着。有的在制作蠶絲被、有的在選繭、有的在開動機器缫絲,一台智能缫絲機同時有20個錠在工作,而一顆繭大概十餘分鐘便可抽完絲。
“每天,這裡可生産5000張被子和100張蠶絲被。”宏英實業董事長遊秀洪說,從蠶卵到一床蠶絲被,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曆時40多天。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鮮出爐的蠶絲被蓬松輕柔,絲質細膩、均勻,有珍珠光澤,很少有筋條。
在遊秀洪看來桑蠶渾身都是寶,除了能制作蠶絲被、高端面料等産品外,抽絲剝繭剩下的蠶蛹也不能浪費,會銷往東北地區制作餐桌上的美食,蠶糞(蠶沙)則做成功能枕頭。
2015年,因看中從江縣優良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集團公司把紡織加工廠從廣東搬到了貴州從江。為了從源頭把控産品質量,落地從江後成立了英瀾桑業有限公司與當地農戶合作,進行桑樹培育和種植、小蠶培育、大蠶養育等。
“我們幫農戶培育桑樹和小蠶,并提供技術服務指導,保底40元每公斤的蠶繭收購。”遊秀洪說,公司産品市場渠道已經打通,現在就缺原材料,在外地市場上收購蠶繭對企業來說成本要高出許多。
圖為待挑選的蠶繭 曾運啟 攝
近年來,宏英實業通過創辦示範基地來帶動從江縣種桑養蠶,目前從江發展桑樹7000餘畝,連綿的大山裡曾經的撂荒山地,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桑田”,參與種桑養蠶的農戶近300戶。
家住從江縣貫洞鎮臘陽村的楊顔彬,就是當地參與種桑養蠶的大戶。于他來而言,蠶投資少、風險小、效益大,既可以在家照顧老人、小孩,還可以靠生産賺到錢。目前,楊顔彬帶領村民承包了90畝桑樹養蠶,每年收入五六萬元,“從4月到現在已經賣了7噸蠶繭。”
在從江縣西山鎮坪寨村,楊東是第一批參與養蠶的農戶。他在初次飼養第一批蠶時,也隻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态,所以養蠶的桑葉都是通過向周邊農戶收購而來的。而在養蠶實現收益後,徹底改變了他試一試的心态。
“養蠶也是個技術活,在養之前專門去政府組織的培訓學習過,而且公司也進行過培訓指導。”楊東說,未來準備擴大養殖規模,除了自家地種桑外還打算承包土地進行種桑養蠶。
車間工人在智能缫絲機前操作
宏英實業進駐從江,除了帶動農戶種桑養蠶“織出”鄉村振興緻富路,還直接解決當地200餘人的就業問題,間接帶動2000多個農戶就業,身在缫絲生産線上的石勤燕就是其中之一,閑賦在家的她自從當了“織女”後,每月收入超4000元,在門口就業還方便照顧小孩。
數據顯示,2021年宏英實業在粵港澳大灣區銷售額達2億元,增進社會就業4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82人,人均年收入達45000元。未來,企業将從市場發展、打造特色産品、建立健全知識産權體系、增加研發投入、人才引進、打造數字化與信息化生産車間等縱向一體化發展,解決企業的源頭發展瓶頸與風險,打造區域龍頭與區域品牌,按預期發展走入資本市場。(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