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本科的錄取工作也基本結束了,有細心的家長發現,現在的本科大學好像不再區别一二三本。
很多地區直接将本科合并,學生在報考的時候,也不必按照過去的一二三批次分别報考了,似乎所有大學都重新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對于這一變化,很多家長都非常開心,尤其是那些考上“三本”的學生,他們自認撿了大便宜。
在很多80、90後的記憶中,大學是被分為一二三本的,雖然都是本科,但一本大學的學生和三本大學的學生卻有着“雲泥之别”。
可從2017年開始,多個省份開始取消三本,2018年以後以浙江、上海、遼甯為首的7個省市将一二三本合并。
截止到現在為止,全國多數省市都已經将本科合并,一二三本這一概念,也徹底成為了過去式。
這一改變的影響最大的,應該莫過于處在本科鄙視鍊最低端的“三本”院校了,這些三本院校實現了大逆轉。
這麼看來似乎“三本”被取消了,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看了今年的錄取分數後,才了解其中門道。
“三本”被取消了?看了今年的本科分數線才明白,家長别急着高興“三本”被取消後,不少家長都非常高興,他們覺得本科合并後,學生的學曆會“升級”,殊不知在本科分數線後還有這些“門道”。
在沒取消一二三本以前,各省都會劃“一二三本線”,隻有過線的學生才能進入對應的院校。
但現在省招辦隻會發布一個“本科線”,而這個本科線也就是“原三本”線,隻要超過這條線學生就要機會進入本科。
除了這條線以外,還有一條分數線為“特殊類型招生”,這個分數線通常比本科線高出100分以上。
有家長留言說:這不就是以前的“一本線”嗎?
其實家長們說的沒有錯,所謂特殊類招生,指的就是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招生項目,包括軍校招生、高水平藝術團招生、以及強基計劃招生等。
而特殊招生的劃線,一直是以本科線為标準劃分的,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就可以把特殊劃線當作“一本線”。
這樣看來,其實我們的高考依舊是有“劃線”的,各大高校在錄取時也是遵守着之前的排名和分數。
例如一位剛過本科線的10分的學生,還是隻能被“原三本”院校錄取,從這個角度看,三本其實并沒有被取消。
分析:為什麼大家如此在乎一二三本?本科高校之間差距不小一二三本雖然被取消了,但我們不難發現多數家長和學生,依舊喜歡用這一概念來評價學校。
由此可見,這一概念在我們的心中非常根深蒂固,不過這并不是因為大家是老頑固,而是高校之間的确還是有一定區别的。
在衆多高校中處于第一批隊的,一定是985/211院校和雙一流院校;
之後是一些省屬的重點高校,這些院校雖然是雙非,但卻都是一本院校,在本省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
再往後就是一些原二本院校,這些院校分數相對較低,學生上岸也更容易。
處于低端的就是我們的“原三本”院校,這些院校多數為民辦本科,分數與本科線接近。
本科高校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這點在學生上學的時候,可能還沒有那麼明顯的區别,可是等學生畢業以後,就會感受到這其中的差别。
三本院校的學生,别說和985的學生比,就算是和二本院校的學生,在就業上也是有一定區别的。
一些公司在招聘中明确指出,不招收三本院校的畢業生。
當然這隻是少部分公司,絕對多數的公司隻會看學生是不是“985/211”,并不會糾結學生的畢業院校到底是二本還是三本。
尤其是現在一二三本合并以後,二三本的界限被模糊,隻要學校的名字不是“xx大學xx學院”,基本就不會被懷疑。
小編的話:這樣的學曆歧視本不應該存在,但事實就是如此,三本院校的學生在就業上就是要吃虧一些。
如果學生是三本院校出身,但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實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畢業後考研、考證。
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可以從工作經驗上下手,從大二以後就積極實習,這對于學生的就業都是有幫助的。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學曆優勢其實并不算重要,祝同學們前程似錦,未來可期!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一二三本有什麼區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