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蒙恬為什麼改良毛筆

蒙恬為什麼改良毛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2:16:25

筆作為寫字工具,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曆史。虞舜時有人用漆在竹闆上寫字,到了周朝,人們記事就用一種名叫削的刀,在竹簡木牒上刻字;古書記載伏羲氏“書八卦,造書契”,“契”就是指在木塊上刻字;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就是這種刀刻的産物。所以漢代的人把這種寫字方式叫做書刀。

蒙恬為什麼改良毛筆(蒙恬并非我國毛筆的發明者)1

春秋時代有筆可用了。根據古書的記載,齊桓公叫人削方黑筆,這種筆和歐洲凱爾地亞人用的方頭尖筆相似。根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讀書人替國君做事,常常愛用“秉筆事君”這句話。後來的人推斷,那個時代的筆,可能是一種水鬥竹筆:把竹子削成薄薄的竹片,把竹片的一端劈碎,用刀修成一條一條的竹絲,就可醮墨寫字。

蒙恬為什麼改良毛筆(蒙恬并非我國毛筆的發明者)2

趙翼《陔餘叢考》可印證:清代有一個歸降的夷人名叫巴郎,奉命到軍機處給西陲的夷人寫信。巴郎用的筆,就是古人用的竹筆。這種竹筆就像今人木匠用的墨鬥筆,長度約五六寸,筆尖是削好的薄片,寬半寸,斜刀狀。

《曲禮》上有“史載筆”的語句,似可證明在秦代以前已有人用筆,因這時期的筆的叫法不統一:楚國把筆叫聿,吳國叫不律,燕國叫拂,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才統一叫筆。

公元前223年,讨伐匈奴的秦國大将蒙恬,出外帶兵打仗,定期要寫戰報呈送秦王,當時所用之筆為竹筆。竹筆寫字,蘸墨少,又易幹,寫不了幾下又要蘸墨,很是麻煩!

蒙恬為什麼改良毛筆(蒙恬并非我國毛筆的發明者)3

有天,打獵歸途中,蒙恬看見士兵擡着的一串獵物中,有隻兔子的尾巴掉在地上,拖出了醒目血印,突受啟發,靈感産生。

他叫住士兵,剪下一束兔尾毛,紮緊一頭,插進一截竹管頭上,蘸墨一試,“好用!”蒙恬大聲叫着,興奮異常。

從此,毛筆産生。再後來,毛筆被蒙恬進一步優化,使用筆寫字在秦朝興盛起來。

說這就是毛筆誕生的傳說。《太平禦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

用鹿毛做筆心,把羊毛裹在四周,安在竹(木)管裡面。鹿毛質勁,羊毛質柔,容易着墨。蒙恬造出的這種筆,後來人們就把它叫作秦筆。

秦筆有用竹子做的,在“聿”字頭上加一個“竹”字,就成為筆字,所以有人說筆是秦代發明的,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早在秦代以前《莊子》書中,就有“舐筆和墨”的句子,莊子舐的筆應該是毛筆吧。

蒙恬為什麼改良毛筆(蒙恬并非我國毛筆的發明者)4

1954年,湖南長沙戰國楚墓出土了一枝毛筆,筆管是竹子,筆毛用的是上等兔毫(兔箭毛),筆毛夾在筆管一端劈開的中間,外用細線纏住,并塗了一層漆。

蒙恬為什麼改良毛筆(蒙恬并非我國毛筆的發明者)5

1957年,河南信陽戰國大墓又出土了一枝毛筆,毛筆是外紮在小竹管上的。

兩件出土毛筆,完全可以證明了戰國時代已有了毛筆。

還有人考證,甲骨上和古鼎上的字都是用毛筆舐上去的,古墓中也曾發現春秋時代的毛筆。

總之,我國毛筆早在蒙恬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毛筆并非蒙恬首創,首創者究竟是誰,史料上沒有明确記載,或許是某位書記官吧。蒙恬雖不是毛筆的首創者,但他是毛筆的改良者,優化者!他大大提高了毛筆的品質,對我國毛筆制造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親愛的朋友,你說是嗎?亭台書聲,敬請關注,歡迎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