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女人不想過婦女節

為什麼女人不想過婦女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04:58:35

為什麼女人不想過婦女節(男女已經很平等了)1

為什麼女人不想過婦女節(男女已經很平等了)2

有人說,過去的2020年,是女性主義元年。女性的聲音前所未有的大,越來越多的女性議題被推到了台前。

在這個專屬于女性的節日,我們想跟大家聊一聊對“婦女”的理解。作為“資深婦女”的她們,眼中的其他女性是什麼樣的?又經曆過什麼樣的故事呢?

策劃 | 闫如意

我一度覺得這個世界好像不需要男人 因為女人們什麼都可以

@ 夏二

我成長在一個女性撐起全部天的環境裡。

對于“婦女“這兩個字,我的理解基本就是宣傳海報裡舉着拳頭一臉自豪,認為勞動最光榮的那個女性形象。

吃苦耐勞、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擁有一切傳統對女性期待的美德,就是“婦女”的樣子。

我從小看過太多這樣的婦女。從孩童時期理所當然享受婦女付出的一切,到某一個瞬間突然為“她們”感到辛酸,再到如今對這個詞語背後“盡職盡責”過着自己一生的女性尊重又抵觸。

我一度以為我生活在一個女人鎮,一條被橋隔開的長街幾乎就是鎮子的全部,而在這條街上,幾乎所有的店都是女性在經營。

賣菜店裡的阿姨是全鎮最能吃苦的女人,在菜不值錢的小地方,為了保證競争力,她十幾年如一日的淩晨4點跑去縣城進菜,在天亮前趕回來保證店鋪開張。她的男人去了南方打工。

而五金建材店老闆娘的老公,則和隔壁早餐店老闆娘的老公一起去了新疆。

在外出務工的浪潮下,鎮子上的男人被單純分成了三類:事業單位家庭美滿的、外出打工拼搏的、啥也不是留在鎮子上的。有鐵飯碗的鄙視外出打工的,外出打工的鄙視沒鐵飯碗還留在鎮子上的。

在這種情況下,男人外出闖蕩,女人留守帶孩子、做生意、養家,也成了鎮子上的常态。

也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我一度覺得這個世界好像不需要男人,因為婦女們什麼都可以。

我的母親也是鎮子上有名的能幹婦女,能幹和能吃苦都能排進鎮子前幾名。我一度也為她在女人間的排名感到驕傲,但這種驕傲随着我的長大逐漸變成了一個一個問号。為什麼一定要吃苦?為什麼一定要活得這麼“婦德充沛”?為什麼要标榜女性的犧牲?

長大後,我曾勸過自己母親,希望她能為自己而活,希望她能活的開心。因為她實在是為了我爸,為了我和我哥,為了這個家庭做過太多自我犧牲,吃了太多苦了。

她的回答是:“媽媽一直都是這麼生活的,媽媽不是你,媽媽做不到啊。”

婦女兩個字在我的眼裡,從來就不是抽象的詞,而是一位又一位吃苦耐勞,充滿傳統女性美德的女人們。

我尊重這些女性,卻害怕成為這樣的女性。

比起必須活成什麼樣,我更喜歡女性們都能活得自我,活得快樂,而不再必須是“女性榜樣”。

曆史上的每一個“她” 都是昨日的我,今日的我和明日的我

@ 郭恩一

20歲之前,我對“婦女”這個詞充滿了陌生、疏離甚至輕蔑。

這麼多年來,不自覺地把“婦女節”和“母親節”劃上了等号。雖說司法解釋中說14歲以上的女性都能被稱為婦女,但那些笑靥如花,眼睛裡透着光的少女們,怎麼能和那些整日絮叨的大媽大嬸們混為一談呢?

當“婦”字加在“女”字前面,便宛如一道溝壑,橫在了已嫁做人婦的女人和正值青春的女人之間。

對于我自己來說,這兩個陣營的和解,是從長大成人離家,漸漸經曆社會錘煉和感情拷問時開始的。某一天我突然如夢初醒般發現:原來我已經不是那個14歲的女孩,也不是18歲的少女了。

“可是在我心裡,自己仍是個還沒有長大的小女孩啊。”

意識到這點以後,我開始換一種眼光去審視女性長輩們。曾經,奶奶是思想古闆、完全失去女性特征的頑固老人,媽媽是婚姻失敗、咎由自取的中年大媽,而我,是立志要成為“和她們不一樣的女人”的新時代女性。

但随着人生的難題越來越多,我漸漸發現自己和她們并沒有什麼不同。

為人女、為人婦、為人母,在相似的人生道路上,那些倔強、悲傷和喜悅都寫着同樣的注腳。

我依舊時常懷念自己還不是婦女時的日子——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們,陪伴我度過隐秘而悸動的少女時代:白日牽手奔跑,夜晚抵足而眠,書桌肚裡塞滿了寫給彼此的情書。衣衫下是發育的胸部,日記本裡是喜歡的男生,志願表上是遠大的夢想,這些日子給了我努力活下去,且能延續一生的動力。

但少女如同脆弱而絕美的櫻花,婦女卻是溫暖而甘美的櫻桃。

曾經想做那絢爛的櫻花,雖然短暫,也好過那爛熟後掉下枝頭被踩地稀碎的櫻桃千倍萬倍。現在逐漸覺得,每個人都曾有花季,但隻有經曆很多故事,才能結出人生果實。

成為一名婦女,有很多手足無措的“第一次”時刻,比如幫閨蜜痛斥渣男,給媽媽挑選婚紗,偷看奶奶的日記本,斥責大男子主義的發言......

成為一名婦女,于我而言更像是和刻在骨子裡的“厭女”做抗争。跟着父親長大的我,從小便試圖成為一個“和男孩一樣”的女孩,我讨厭長得比我好看的女孩,上學時隻把成績排在我前面的女生視為競争對手,瞧不起那些深困于情感和婚姻裡的女人......

1918年,漢語有了“她”這個字。

一百年的時間長河裡,有數不清的女性來過,掙紮過,絕望過,幸福過。

每一個她,都是昨日的我,今日的我和明日的我。

雖然這個世界,依舊有很多人厭惡女性這個身份。但我想說,

能成為一名婦女,是我今生的幸運。

在男性世界裡逆水行舟、改變潮水方向的人

@ 王動

很多讀者可能不太了解,在我們這行(指寫公衆号),80%的從業者都是女性——我這樣說,已經算是比較保守了。

在你看到的這篇文章的所有署名作者裡,隻有一個男的,就是我。

如果這裡是知乎,那我就可以詳細談談:在一個幾乎全是女性的團隊裡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那就從知乎說起吧。在很久之前,我在那裡上看到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曆史上偉大的友誼總是發生在男性之間?很多人在下面回答,因為男性心胸寬廣,女性總是斤斤計較,哥們就是比閨蜜靠譜……等等啦,類似這樣的說法。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回答是這樣的:因為曆史上女性極少進入公共生活。

我大學讀的是中文系。如果你對文學史有所了解就會知道,中國古代詩歌裡有大量的閨怨、相思題材的作品,這些女性視角的作品,絕大多數其實是男詩人/詞人創作的。無論是“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還是“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都是這樣。原因很簡單,女性根本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并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

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切文字,幾乎都是男性經驗的集合。

今天情況有所不同了。

如果你打開電視或者視頻網站一定能發現,當下最流行的影視劇就是“耽改”。在這類作品中,絕大多數的創作者和消費者都是女性,是徹底的女性文藝。

如果你走進電影院,則會發現當下最火爆的電影是一位女導演書寫母女關系的作品,票房即将突破50億。

如果你打開微博或者微信公衆号,也能看到很多女性在對社會事件發聲。盡管有人把這些聲音稱為“女拳”,但過去總是被忽視、壓制的聲音,正在輿論場上漸漸赢得自己的位置。

今天肯定是有史以來女性創作者最活躍的時代,我有幸同許多優秀的女性創作者共事(這篇文章裡你可以看到她們的名字)。

我理解很多時候女性不太喜歡婦女節這個詞,是因為它似乎綁定了某種家庭角色,但是别忘了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國際勞動婦女節。

如果說今天女性的處境有在一點點變好,那是在各行各業奮鬥的女性勞動者的貢獻。這個節日裡最值得被紀念的就是她們,不是作為太太或者母親,而是作為在男性世界裡逆水行舟、改變潮水方向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