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時候,基本是父母帶娃,而父母親就在家附近工作,家裡老人幫忙看着點。
但如今,由于年輕人工作變動大、離家遠,便把孩子交給老人帶。
而且,寶媽更傾向于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幫忙帶娃。所以,姥姥姥爺逐漸撐起了帶娃的“半邊天”。
隻是,孩子長大後,就常會被問到一個兩難的問題:“姥爺姥姥親,還是爺爺奶奶親啊?”
不管孩子怎麼選,都不對。
那在孩子心裡,到底誰親呢?
一:孩子給出的答案現實又戳心
問過身邊幾個孩子,尤其是上學後的孩子,你覺得姥姥親還是奶奶親啊?
他們給出了以下幾個答案。
●我很久沒見姥姥了
當孩子上學後,姥姥就将孩子“還”給了女兒,退回到自己的家庭。
這時候,孩子會由父母接送,或者爺爺奶奶過來幫忙照顧。而姥姥也要忙自己的事情,于是,曾經朝夕相處的姥姥姥爺,逐漸見得少了。
有時候空間距離确實會影響感情。當爺爺奶奶同樣對孫兒好的時候,孩子雖然還是很喜歡姥姥姥爺,但在距離上,還是會覺得爺爺奶奶親。
●去姥姥家是走親戚
當孩子長大和姥姥姥爺分開後,每逢節假日去姥姥家,更像走親戚。
尤其是當姥姥家也有孫輩時,外孫就更像是做客了,要懂禮貌、守規矩。漸漸的,孩子會覺得跟姥姥的感情沒有以前那麼親昵了。
●姥姥對我太嚴了
我媽對小外孫,就比較嚴格。每天限制看手機電視的時間,督促做作業,限制吃零食的數量。
而小外孫去到爺爺奶奶那裡,被疼愛到幾乎什麼要求都被滿足。
有一次孩子放假去了爺爺奶奶那裡,假快放完了,孩子的作業幾乎還沒動,全看電視去了。我姐不得不提前将孩子接走,抓緊時間補作業。
孩子不懂得嚴格是為了他好,他隻覺得,在誰那裡更自由更放松,他就更喜歡誰。
二:科學的排序,很有道理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親?
其實,還真有科學的排序,快來看看,你想得對不對。
●從血緣上來看
孩子是從媽媽肚子裡生下來的,而媽媽又是從姥姥的肚子裡生出來的。所以說,如果從血緣來看,孩子跟姥姥關系會更親。
●從心理角度來看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依戀”,它說的是,孩子在人生前幾年,會跟主要照顧人建立依戀關系。并且,這種依戀關系會影響孩子一生。
如果孩子前幾年,都是由姥姥姥爺照顧的,并且相處得非常融洽。那麼即便以後孩子學習忙、距離遠、走動少,那他在心中依然會為姥姥姥爺保留一個重要的位置。
可能在空間上疏遠,或者年齡代溝導緻交流不多,但在孩子心裡,姥姥姥爺依然是他想親近的人。
所以說,即便孩子長大來往少,姥姥姥爺也不用太傷心。你們在孩子心裡,是不可取代的。
●從相處模式看
有時候,兩個人即便朝夕相處,關系也未必很融洽。這就跟相處模式有關了。
老人帶娃,如果真心對孩子好,孩子是能感受得到的,他自然願意親近對他好的這個人。
但如果老人性格不好,對孩子又苛責計較多,那即便老人付出了,孩子也未必領情,兩人關系不一定會很親近。
所以說,相處模式,也會影響孩子心中的排序。
三:父母要反思
當你發現,老人對孩子很好,但孩子長大後,卻不記挂恩情的時候,父母就要反思了。
是不是平時帶娃走動太少了,導緻孩子幾乎忘了老人的好?
是不是你平時無意識說了老人的不好,影響孩子自己的判斷?
是不是孩子沒有學會付出,還不懂得感恩?
我們平時有空的時候,多帶孩子去老人那走走。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他們都很渴望與親人多聚聚,哪怕看看孩子的成長,他們都會開心。
孩子多和老人相處,能接受除了父母外的親情,對他們的成長也很有好處。老人的愛,能豐富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更多溫暖。
我們平時和長輩再有分歧,也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他們的不好。因為孩子會因為和我們站同一條線而疏遠老人,這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也不利于他将來處理社交關系。
平時多教導孩子感恩,可以時常和老人打電話問好,或者做一些小手工當禮物送給老人。
告訴孩子,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他們都是爸爸媽媽的父母,都是爸爸媽媽最親的人。我們要平等對待他們,做到都親近,這樣,才能收獲更多的幸福,也讓老人更開心。
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你覺得誰跟孩子更親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删】
我是佑子爸,家有“小魔王”,我陪她一起成長,喜歡就關注吧~
更多精彩推薦:
幼兒園園長總結,被霸淩的孩子人生艱難,父母要為孩子做對3件事
每天半小時,3歲孩子自主玩出專注力,方法簡單無保留分享
2歲寶寶語言大“爆發”,句子、詞語說個不停,爸爸分享3點心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