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0:22

哲學家亞裡士多德有句名言:哲學始于閑暇與驚奇。

他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又是如何論證的呢?大家好,今天我們正式開始介紹,亞裡士多德的經典代表作《形而上學》這本書。很多人都分享過亞裡士多德的思想,但是系統解讀《形而上學》這本書的人其實很少,但我覺得非常重要。所以,接下來,我會逐篇來解讀這本書的内容,覺得不錯可以點贊收藏,我們現在開始。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哲學的最高追求是什麼)1

在這本書的一開篇,亞裡士多德就說:“求知是人的本性,人們對感覺的喜愛就是一個例子”。很多人第一句話可能就沒看懂,其實從第一句話開始,亞裡士多德就跟老師柏拉圖的思想分道揚镳了。因為,柏拉圖曾經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先于經驗和感覺而存在的。

柏拉圖提出“理念論”區分了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理念是先于現象的。而亞裡士多德則認為,知識的起點是人們的感覺、經驗和現象,同時,好奇心是人的本性,人們不會隻滿足于感覺的表象,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人們還會去追問感覺背後的原因,這就是人類智慧的開始。

亞裡士多德有句名言:哲學始于閑暇與驚奇,或者說,哲學始于閑暇與好奇。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哲學的最高追求是什麼)2

為什麼哲學始于閑暇和驚奇呢?首先,亞裡士多德把人和動物的能力分為四個層次:感覺、記憶、經驗和知識,書裡面亞裡士多德說的是技藝或者技術,是有别于經驗的抽象理論知識,我把它直接翻譯為知識,我覺得比較好理解。

亞裡士多德說,所有動物都有感覺,有一些動物除了感覺,還有記憶,有記憶的動物更善于學習。但是人不僅有感覺、記憶,還有一種特别的能力,那就是形成經驗的能力。經驗是如何形成的呢?

經驗是從很多相同事物的記憶中獲得的。比如師傅教徒弟做一條木凳,徒弟記住了老師的做法,看了幾次之後就學會了,于是徒弟可以模仿師傅的做法,做出一條做木凳,這是一個經驗。但經驗隻是對記憶的簡單重複,徒弟隻能做木凳,而師傅憑借木工的知識和理論,還可以做出桌子、門窗和床等等其他器具。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哲學的最高追求是什麼)3

這裡,經驗和知識有四個關鍵的區别。首先,經驗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徒弟模仿師傅的做法,就可以做出一條凳子,這依靠經驗就可以了。而知識不是,知識是一種抽象理論,比如做木工背後的幾何和數學理論,知識并不是以實用為目的。因此,亞裡士多德說,隻有當我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和休閑娛樂得到滿足之後,人們有閑暇的功夫才會去研究知識,這就是數學知識之所以在埃及産生的原因,因為在那裡,僧侶等級的人才被允許擁有閑暇時間。所以,亞裡士多德說:哲學始于閑暇與驚奇。

經驗和知識的第二個區别在于,經驗總是個别的,是從記憶中總結而來的,而知識才具有普遍性,徒弟知道怎麼做木凳,但是沒辦法做出門窗,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如果掌握了木工背後的數學和幾何學原理,就可以普遍應用于制作任何器具。經驗是個别的,而知識具有普遍性,這是第二個差異。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哲學的最高追求是什麼)4

經驗和知識的第三個差異在于,包括經驗在内的感覺、直覺、本能都是無法傳授的,或者說無法廣泛傳授的,而知識是可以廣泛傳授的。師傅如果不把做器具的方法總結提煉成為理論,那麼就隻能一個個教徒弟,沒辦法廣泛傳播他的技術,這是經驗和知識的第三個區别。

而經驗和知識的第四個區别才是最關鍵的,亞裡士多德說,經驗隻是對記憶的簡單模仿,而知識包括事物形成的原因,這是表象和本質的區别。徒弟可以模仿師傅做出木凳,但師傅擁有做木工的理論知識,知道背後的原理。因此亞裡士多德說,擁有知識的人比擁有經驗的人更有智慧。因為有經驗的人,隻知道事物是如此,而不知道它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我們主要依靠感覺獲得個别事物的經驗,但是感覺不能告訴我們關于事物的原因。

比如我們不知道火之所以為火的原因,而隻知道火是熱的;比如小孩可以模仿父母搬動凳子,但是小孩不知道搬動凳子背後有力的原因。這是亞裡士多德對四種能力的區分:感覺、記憶、經驗和知識。而亞裡士多德說的知識,是一種不以實用為目的的,是包含事物形成原因的,抽象的理論知識。亞裡士多德說,所謂“智慧”就是關于某些本原和原因的知識。上面這個推導過程非常精彩,大家可以反複看幾次。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哲學的最高追求是什麼)5

任何是事物都有之所以這樣的原因,雲的移動是因為風,風的存在是因為氣壓的變化,氣壓的形成還有别的原因,如果我們無限往後倒推的話,那麼就會有一個“第一原因”,它就是所有事物的原因。這個第一原因,是以自身為依據的,不用通過其他事物來知道自身,而其他事物都是通過第一原因,或者由于第一原因而被知道的。這個第一原因是個别事物的本原,并且在總體上是整個自然的最高本原。

亞裡士多德說,第一原因是具有最高程度普遍性的知識,也是我們最應該知道的。因為,如果我們知道了它,那麼我們就知道了一切事物的原因,因此,亞裡士多德說,在所有的科學中,最确切的科學就是研究有關“第一原因”的科學,這裡的科學,既可以理解為我們今天的科學,也可以理解為更為普遍的哲學。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哲學的最高追求是什麼)6

亞裡士多德認為,尋找第一原因這樣的知識,并不是以實用為目的的,是人們為了逃避無知才會進行的思考。由于人類好奇心的驅使,我們不會隻滿足于感覺、記憶和經驗,我們還會對它們背後的原因感到好奇,進而不斷地思考,就會産生更多的疑惑,比如關于月亮、太陽和星辰的變化,關于萬物的生成的疑惑。一個感到迷惑而又充滿好奇的人,就會覺得自己無知,而為了逃離無知的處境,我們就會不斷進行哲學思考。

所以,是為了避免自己的無知,我們才進行哲學思考,而不是其他的實用目的。正如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隻有意識到自己無知,才會去不斷思考和探索。亞裡士多德認為,隻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因為這樣的人,是為了自身的目的,而不是為了他人而存在的。亞裡士多德的這種自由觀,其實和康德的自由觀是類似的。

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哲學的最高追求是什麼)7

康德說,自由不是我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真正的自由是我們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因為,真正自由的人,是不為屈從于外在的、他人的目的而存在的人,而僅僅是以自身為目的。康德說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其實也表達了類似的思想。

在這個部分的後面,亞裡士多德把神看成是第一原因,這部分内容就可以忽略了。好了,今天我們介紹了《形而上學》第一卷的部分内容,重點介紹了哲學的目的就是探求“第一原因”,亞裡士多德說,最高的知識就是關于“第一原因”的知識,這也是哲學的最高追求,也是我們最應該知道的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