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佛牌起源有許多說法,但因為曆史已久,正确的起源早已經不可考。
第一種說法:古時泰國戰争連連,僧侶們為保存佛法,使得佛教文化可以延續下去,同時也是為了讓信衆能夠方便禮佛,因此特意在泥土中加上一些經粉、花粉、金屬等材料,最後再把佛的模樣雕刻在泥土上,從而制作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泰國佛牌的雛形,然後對其誦經加持,再埋在佛塔中,使得其可以流傳下去。
第二種說法,傳說有位泰國的高官,信奉佛教,家裡有座大佛像,每日都會虔誠祭拜。泰國某地區發生旱災,泰國國王心急如焚,派高官去治理災害。高官由于特别笃信佛教,想要把佛像一塊帶往災區,苦于佛像太大,無法搬移。晚上,高官做夢,夢見佛像讓他用寺廟裡的泥土以他的模樣做成一個牌子挂于頸間,就能保佑災區人們平安。到了災區以後,高官誠心誦讀佛經以保佑災區人民,果真災區的情況逐漸好轉。後來,高官年事已高,告老還鄉,便把佛牌贈與國王,以保佑國家太平安康。高官四處遊佛,并繼續制作佛牌,佛牌就以這種方式步入人們的生活,并一直流傳下來。
泰國最古老的佛牌經考據可以追溯至一千年前深受緬甸孟族文化影響的駭黎朋猜王國(位于現今泰北清邁府南方之南奔府附近),佛牌最初是僧侶為出征戰士祈福、增加勇氣信念及提高作戰能力而制作的聖物,通過對佛的信仰,期能使得參戰将士蒙獲神佛護體而刀槍不入,避免在戰鬥中遭受傷亡;其他更多不同形式的佛牌大約從素可泰王朝開始出現,經過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直至卻克裡王朝(曼谷王朝)。另據泰國考古研究發現,早在曼谷時代以前的古老村落或宮院王府的遺址,從未發現留有任何佛像的痕迹,換言之,傳統泰族視佛為神聖之物,隻宜供奉在寺廟裡,不該迎入常人家宅院落,此特點與現代泰人對于持有佛像的觀念顯然不同;曼谷王朝一世皇通銮在位期間,曾在泰北各地搜集佛像,但均供奉在佛寺裡,不曾迎入皇宮和家宅,繼至三世皇策陀博丁時代,泰人不将佛像供奉于家中的信仰及習俗仍未改變,直至四世皇蒙固即位後,此種信仰才逐漸産生變化。究其因系蒙固國王曾經出家為僧長達27年,于公元1851年登基繼承王位後,緻力提倡科學,重視藝術及喜愛古玩,緻開啟古文物搜藏風氣,使得原先僅被放置在各地古寺中的大小佛像、神像及供具等聖物被大量運至曼谷,催化促成古佛進宮或入屋的現象發生。自此佛像除具供奉膜拜的宗教作用外,另産生了古玩的世俗價值,益發助長古佛像、古佛具及古佛牌之收藏風氣,并逐漸擴散普及到民間各個階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