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淺談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淺談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1 15:32:56

淺談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存在兩大争論,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此處知識點,觀點理解類題目還是很好去判斷的,但總有些涉及人物的題目還是分的不太清晰以下以簡潔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些人物對教育目的的看法,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淺談教育與社會的關系?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淺談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教育目的中個人與社會的那些事)1

淺談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存在兩大争論,個人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此處知識點,觀點理解類題目還是很好去判斷的,但總有些涉及人物的題目還是分的不太清晰。以下以簡潔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些人物對教育目的的看法。

首先個人本位論,分不同哲學思想。

(1)自然主義思想,代表是盧梭,認為天賦人權,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然發展。

(2)人文主義思想,代表是康德、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目的是使潛在能力得到和諧發展。

(3)人本主義思想,代表是羅傑斯,強調人的獨立自主個性,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個性的自由發展,滿足人的發展的需要。

其次,社會本位論,主要有兩個方向的思想。

(1)社會成員層面,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社會化的人,即社會或群體所需要的合格的成員。主要代表是塗爾幹。

(2)國家民族層面,教育的目的是使國家或民族穩定或延續,主要代表是凱興斯泰納、秦梯利。

以上是對兩大争論的一些人物,這其中有些人物的觀點并不是完全激進地強調個人與社會的對立,隻是認為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哪一方更高。至此又派生出了兩種理論。

倫理本位論:介于個人與社會之間,偏向社會,更加強調社會道德的培養。代表:康德、赫爾巴特。

康德:作為教育來說,就是要使本能驅使的自然人轉變為能夠自覺運用社會規範來支配行動的人,即通過文化的熏陶使人擺脫自然欲望的束縛而變得富有教養。

赫爾巴特:将教育分為必要的教育目的和可能的教育目的。必要的教育目的即道德的目的,培養人完善的道德品質;可能的目的即選擇的目的,發展人的興趣和能力。

人格本位論:介于個人與社會之間,偏向個人,更加強調人格的塑造。代表:裴斯泰洛齊、小原國芳。

裴斯泰洛齊: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展,在于發展個人天賦的内在力量,使其經過鍛煉,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

小原國芳:全人教育,塑造和諧的人格。

接下來我們針對以上知識點進行鞏固練習:

1.【單選題】“國家的教育隻有一個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這一教育目的體現的價值取向是( )。

A.倫理本位論 B.科學本位論 C.個人本位論 D.社會本位論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社會本位論主張确定教育目的不應該從人的本性需要出發,應該從社會需要出發,社會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據,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成員和公民。“國家教育隻有一個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是凱興斯泰納說的話,意思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國家穩定或延續,是為國家培養公民。故本題選擇D選項。

2.【單選題】關于教育的目的,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下列選項中,屬于教育目的“人格本位論”的提倡者是( )。

A.斯賓塞 B.小原國芳 C.馬斯洛 D.伯克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人格本位論與個人本位論相比,更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它指向人的和諧發展,但不是僅僅從人的本性出發或強調順應人的自然發展,而是在突出人的價值的同時,也關注到了社會的需要,這是一種界于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之間的教育目的觀(但主要是偏向于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裴斯泰洛奇、小原國芳。日本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小原國芳是“人格本位論”的突出代表。他以其“全人教育”(也譯為“完人教育”)主張而著稱于世。“全人教育”就是指塑造健全的人格,亦即塑造和諧的人格,這是小原國芳依據柏拉圖的和諧就是善以及裴斯泰洛齊的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創造出來的。故本題選擇B選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