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圖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9 03:17:07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中主要表現的是北宋時期的民俗風情,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城市生活面貌。關于這幅畫,自古以來都有着很多的謎團,如畫中所描繪的到底是哪個季節發生的事情? “清明”兩字代表的是什麼?“上河”又是什麼意思呢?特别是第一個謎團,有人認為從畫上的情景來看,當時的季節看起來既像是春季,也像秋季,那麼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圖(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春季清明嗎)1

北宋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古代風俗畫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國古代藝術遺産中的偉大作品之一。自問世以來,它就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學士的稱贊。自宋代以來,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清明上河圖》曆經重重劫難,最終得以保存下來。然而,面對這樣一幅名畫,我們卻始終無法明白上面的景色究竟是春天還是秋天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清明上河圖》這幅5米長的大畫卷上,栩栩如生的描繪了當時的都城汴京的熱鬧情景。當時汴京城的人口大約為100萬,商業極為繁榮,街上商店林立,可以看到有許多買賣東西的人。在這幅畫中描繪了各色人物共一千多個,全方位地表現了當時汴京城的繁華景象。

自此畫問世以來,至20世紀80年代,人們都認為畫中所描繪的季節為清明時節。元代楊準曾說明此畫卷題簽的是宋徽宗趙佶,并蓋有小印。明朝李日華在其《味水軒日記》中記載,此畫卷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雙龍小印,并且有他的題詩,其中有“如在上河春”之句。明人李東陽也在一首跋詩中寫道:“宋家汴都全盛時,萬方玉帛梯航随。傾城仕女攜兒童,清明上河俗所尚。”這些都說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認為畫中所描繪的是清明時節的景色。

在近代藝術史家中,鄭振铎、徐邦達、張安治等學者也是這樣認為的。鄭振铎先生說:“時節是清明,也就是陰曆三月份,許多樹木還是秃枝光杈,葉子還沒長出來,天氣還有點涼意,但是冬天已經過去了。”張安治先生在其《中國古代美術介紹叢書·清明上河圖》一書中,也肯定此畫是描繪“在清明節這一天城郊人民種種活動”,因為畫面上描繪了“一些清明的風俗,如上墳、探親、轎上插柳枝、大店鋪裝飾了‘彩樓歡門’等”。

但是1981年,關于畫中所繪的場景為清明節這一天的說法受到質疑,在《美術》第二期上刊載了孔易憲先生《<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他第一個對畫中描繪的是清明節提出異議。孔易憲特别就畫面中所描繪的内容提出了八點質疑:

一、在畫卷的開始部分,畫有一隊小驢馱着木炭從小路走來。“這是畫家首先告訴讀者,這是秋天,冬日不久來臨,這些木炭是東京準備過冬禦寒用的。”隻有在秋季營運冬季貨物才比較合理,如果是春天,在時間上來說太早了,不符合規律。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圖(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春季清明嗎)2

二、畫面有一農家短籬内長滿了像茄子一類的作物,趙太丞家門口的垂柳枝葉茂盛,有的畫面上還出現了光着上身的兒童,這些都不可能在清明時節出現。

三、畫面中有乘轎、騎馬者帶着仆從的行列,看似好像是上墳後回城。但孔文分析了拿着扇子、光着膀子等人物形象之後認為,“這群人雖然有上墳掃墓的可能,倒不如說它是秋獵而歸更恰當。因為,上墳四季都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釋得通。從畫面種種現象來看,說是秋季更符合實際些”。

四、畫上有好幾個持扇子的人物形象,除個别上層人物有可能用扇子表示風雅外,一般群衆持扇應該說是夏、秋季節用于驅暑、驅蚊。如果這畫卷畫的是清明時節,根本就沒有必要拿扇子了。

五、草帽、竹笠在畫面上多處出現。孔易憲認為“草帽、竹笠是禦暑、禦雨的東西,圖中既不下雨,這肯定是禦陽用的,根據當時東京的氣候,清明節似無此必要,這是值得我們懷疑的”。

六、畫面上有一處招牌上寫着“口暑飲子”字樣的小菜攤。孔先生認為“如果‘口暑飲子’中的‘暑’字不錯的話,這足以說明它的季節”。

七、在虹橋的南岸、北岸橋上有幾處攤子上放着切好的瓜塊,孔先生認為可能是西瓜。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圖(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春季清明嗎)3

八、畫面上臨河的一家酒店,在條子旗上寫着“新酒”二字,這是畫家明确地告訴讀者,畫的是中秋節前後。孔憲易查證了資料,兩宋間無清明賣“新酒”的記載,而《東京夢華錄》卻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的記載。至于“彩樓歡門”,根據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酒店的“彩樓歡門”是永久性的,并非清明特有的标志。另外,孔先生認為《清明上河圖》中所說的“清明”二字是《東京夢華錄》中所提到的汴京“清明坊”這個地名。

在孔憲易的文章發表以後,鄒身城又連續發表了《<清明上河圖>”為什麼不繪春色繪秋景?》等一些文章,觀點大緻與孔憲易相似。如此看來,幾百年來,人們都把“清明”兩字誤解了。我國的詞語大多一詞多義,“清明”一詞并非限于“清明節”一種含義。 “清明”還可以指 “太平盛世”。如《後漢書》有“固幸得生于這清明之世”的活,“清明”即意味着治平。所以畫家就用“清明”一詞,畫龍點睛,表達這幅畫的主題。另外,鄒身城認為,畫家選取秋色而不繪春景的依據就是畫中所繪的汴城八景。這八景向來以“汴水秋風”居于首位。《東京夢華錄》寫得很清楚:汴河是東京主要河道,東南貨物均由此入城。張擇端為了反映汴京的人物繁阜,秋色迷人,特選取汴河秋景入畫,實在是别具匠心的。正由于這樣,所以畫中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過客熙熙攘攘,充分反映了汴京工商經濟的繁榮。與此對照,紙馬店前門庭冷落,沒有一個顧客光顧,絲毫看不出一點清明節上墳祭祖之類的迹象。這也透露出畫家張擇端立意是描繪汴河畔的升平景象,與清明無關。

不過,孔、鄒兩位先生舉出的證據并不能完全證明《清明河上圖》中所表現的是秋景而非春景,而且認為所畫為春景和秋景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事實到底是怎樣的,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取證。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這個謎團一定會被解開。

更多内容,敬請關注精美拉頁插圖版《隐蔽的真實: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生活圖景》,京東、當當熱銷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