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古詩理解性默寫:《師說》
1.【2019年課标Ⅲ卷】《師說》中,對于為子擇詩自己卻恥于學習這種現象,韓愈最後的評價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2.【2018年課标Ⅰ卷】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好古文”,點出李蟠的文章愛好,而“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則說明了李蟠的儒學素養。
3.韓愈在文中從正面解釋了教師的職能和任務的句子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中國是一個有着尊師傳統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兩句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5.交代韓愈寫作緣由的兩句是: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之。
6.文中說明自己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贊揚李蟠能行古人從師之道的句子是: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之。
7.文中強調了從師是為了學道,和他人的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是: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
8.文中表明學者不管師者年齡大小,而向其專心學道的立場的兩句是: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
9.韓愈在文中批評一些人學習小的方面,卻放棄大的方面的兩句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0.本文拿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态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緻的結果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1.《勸學》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文中與這觀點相同兩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12.韓愈在文中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聖人重視師道的事迹,由此得出的基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結論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13.文中對如何擇師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認為選擇老師的标準與地位、年齡無關,而應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14.文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兩句是: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
15.文中“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兩句,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心理原因。
16.“沒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師說》中與這意思一緻兩句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17.韓愈在文中用反問句式指出“惑”存在的普遍性的兩句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18.韓愈在文中闡明了人們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專業各有所長的道理的兩句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19.在文中,韓愈強調從師學習不需要在乎年齡和輩分,師徒之間的區别隻是在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20.韓愈所指的老師和教小孩子讀書的啟蒙老師是不一樣的,即“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21.韓愈在文中說明“童子之師”的做法與自己所說的老師有根本區别的兩句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22.韓愈在文中慨歎從師風尚長久不傳、人難免産生疑惑的兩句是: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23.文中用對比手法揭示了古代聖人和時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聖人在自身已很優秀的前提下還不斷為自己“充電”,而時下一般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怎能不更加愚昧?
24.文中韓愈指出的不是他所說的能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25.文中寫在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身上出現的奇怪的現象的名句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6.文中認為聖人之所以愈益聖明是因為他們“猶且從師而問焉”,而普通人則相反,是因為他們“而恥學于師”。
27.文中說時人在從師學習的問題上,對其子和對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對其子“擇師而教之”;對自身“則恥師焉”。
28.韓愈在《師說》中認為“聖人無常師”,并用孔子從師的事實“孔子師郯子、苌弘、師襄、老聃”和孔子的言論“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來論證,很有說服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