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桌菜,南方很常見,北方人說真沒吃過,美食差異隔着一個銀河系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特點,例如鹹甜豆腐腦,火鍋蘸料是麻醬還是麻油,甚至喝茶也是差異巨大,這次在武夷山參加武夷星的春茶體驗官,着實體驗了一把釋躁平矜,怡情悅性的茶文化,比起北方豪爽的喝大碗茶的習慣,南北飲食文化的差異更讓人感覺隔着整個銀河系。
在武夷山,吃到了不少典型的南方菜,這些菜在南方都是很常見的,可對于北方人來說确實鮮有耳聞,更别說吃了,平心而論,南方的食材豐富程度要遠遠大于北方,尤其是到了冬天,北方還能産出時令菜也就剩下蘿蔔、白菜等為數不多的菜種了,對于吃貨來說,生活在南方也許是更好的選擇,看看這次武夷山之行都吃到了什麼北方不常見的菜吧。
清炒頂花小黃瓜
這盤菜上桌後,我第一個反應是“好浪費”,黃瓜這麼小就被摘掉吃了,這一盤菜起碼得有四五十根黃瓜的樣子,味道清淡可口,經過詢問才知道這隻是黃瓜的一個品種而已,本身就長不大的。
紅燒蕨菜
蕨菜是野菜的一種,被稱為“山菜之王”北方也有,但是很少有人拿來吃,會做的人也不多,吃起來質地軟嫩、清香味濃。
清蒸紅眼魚
武夷山地區原生魚類挺多,其中原産九曲溪的紅眼魚就是其中一種,因為這種魚眼睛上有一圈紅斑,故名紅眼,這種魚有個很特殊的地方,就是魚鱗也能吃,不過味道自然還是和鮮嫩的魚肉差一點。
燒龍爪菇
龍爪菇也是武夷山的一個特色菜,外形還真像一個小小的龍爪,口感吃起來像海蜇,是我吃到菇類裡面比較獨特的一種。
山筍餅
看起來像一根根的臘腸片,吃起來也帶着臘腸的味道,可這是全素的,用春筍所制,春筍去掉筍衣,煮上幾個小時然後搗爛,配上米粉,糯米飯,紅酒槽,辣椒等配料攪拌均勻,如果蒸熟後烘幹切片,吃過一次就很難忘記的味道。
焦炸蛇肉
武夷山地處閩北,山高蛇多,蛇宴也是當地很有特色的美食,廚師們經常會用茶葉、茶粉作為配料來去除蛇肉的腥味,除了心态上接受不了,其實味道還是不錯的。
武夷山熏鵝
這是武夷山一道桌面酒席必上的傳統名肴,在當地相當有名,融入了茶香、桂葉香及糯米香味,但最終還是突出一個“辣”,這也是和其他地方熏鵝不同的,鵝肉緊實耐嚼,越吃越香。
富貴扒豬臉
豬臉這種做法讓吃慣了北方鹵肉的我很是好奇,因為第一口壓根就沒吃出來是豬肉,同桌的小夥伴也以為是牛肉,味道鮮香一點也不油膩,特别好吃的一道菜。
清炒竹耳
這種生長在竹子上的菌類也從來沒見過,聽說産自武夷山深山竹海中,口感如同黑木耳卻略帶甜味,一看就非常有營養。
茶香糯米餅
糯米和新鮮的茶葉混合在一起,茶香四溢,口感軟糯,再加上一些特制的幹料,鹹甜辣鮮口感結合在一起,層次感極為豐富。
酥炸玉米餅
這個也是吃半天不知道是什麼,後來告知是玉米餅,當即就和友人探讨起來這種餅的制作方法了。
幹鍋老南瓜
南瓜北方倒是經常吃,不過一般都是熬粥喝,吃的就是它的自然清甜的味道,這樣做成鹹香味道的還真是第一次。
蠶豆燒排骨
北方新鮮蠶豆不多,用蠶豆制作的菜肴更是很少,一般都是油炸後和花生米一樣的下酒菜,沒想到還能這樣搭配。
老井說:
武夷山春茶體驗官之旅圓滿的結束了,除了品味到秀甲東南的武夷岩茶之外,也品嘗到很多别樣的美味,最後這個菜我現在也不知道名字,不過無論無何,不枉此行!#吃對一日三餐##我的早餐日記#
圖文原創,抄襲必究!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