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回來娶你”,這句話放在以前或許是浪漫的。從前車馬慢,一生隻夠愛一人。現在時間的成本卻是巨大的,沒有期限的等待也是不再是浪漫,而是對兩個人的煎熬。
我要為你去奮鬥
再苦再累不回頭
隻要你耐心把我來等候
總有一天會出頭
等我搬到城裡去
開着大奔來接你
到那個時候把你摟在懷裡
再叫一聲親愛的
這是歌曲《闖碼頭》裡的一段歌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立業成家”已經烙印進了我們的潛意識中......
從小到大,受到家庭和外界環境的影響,我一直認為“先立業才可成家”,卻從未想過成家立業這個詞的深意……
19年夏天,我到重慶區縣出差。返程蹭了一位同行劉哥的車,路上劉哥的一番話,讓我心生波瀾。
劉哥不是本地人,12年到重慶工作至今,事業小有成就。劉哥老婆也不是本地人,剛畢業沒多久兩人就結婚了,嫂子跟着他從千裡之外的來到了重慶。夫妻兩人一起打拼,在重慶經營了起了自己的溫馨小家。
旅途中,我倆聊到我的個人感情狀況。我說我跟女朋友是異地戀,準備穩定下來之後再把女朋友接過來。聽完我的話,劉哥畢竟比我年長這麼多年,在人生和生活上的經驗着實豐富。
劉哥:那你覺得什麼時候算是穩定呢?
我:嗯…等我收入穩定,适應工作并且有能力之後吧。
劉哥:哪有什麼真的穩定,掙得越多,花得越多。我現在收入是高了,但是壓力也更大了,一年不掙個二三十萬都不夠開銷,給我母親買菜錢一次就得給一兩千。我以前也覺得不夠穩定,沒生孩子,現在才生孩子。忙完公司忙家裡,要是剛結婚那兩年就生了,現在會輕松很多。
我:真羨慕你們一畢業就結婚,我還是再等等吧。
劉哥:成家立業,不成家怎麼立業?你等穩定,什麼時候又能穩定呢,家都沒成,你還談穩定?
我:……劉哥,從來沒人跟我講過這樣的話,謝謝你。
劉哥的一席話,讓我的思維受到了劇烈的碰撞,将我固化的思維打了一個孔,我因此得以看到另外的選項。
自古以來,都在說成家立業這個詞。但是我們當代人貌似淡忘了成家立業的含義,演變成了“立業成家”。結婚這個事情,在我們80後、90後眼中變得十分奢侈。
我身邊有許多28—35歲的朋友一直單身,他們本身很優秀,收入、長相、性格等方面都OK的。但是,他們貌似習慣了單身,獨自一人在事業上打拼。過了而立之年,他們事業成功了一半,成家卻遙遙無期。不是他們不想成家,而是在這個社會環境中,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成家了。
也許,在事業開始之初,他們也曾憧憬過兩年就成家的。可是,最後他們在事業上越走越遠,在成家這件事上卻倒退了。越長大越孤獨,如今很多不婚族也許曾經都想象過結婚,隻是越長大他們發現越難找到合适的人,最後給自己打上了不婚的标記。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成本越來越低,但是結婚的成本卻越來越高。
如果你遇到了那個對的人,請務必珍惜,早日給她(他)一個家。我們不怕是否穩定,我們最怕的是那一個等字,一等也許就是一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