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06:09:06

我的家鄉在福建南部的一個小山村,各式各樣的土樓分布在山谷之中,現在成為了旅遊風景區,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很多人都羨慕這裡的生活。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1

但在以前,土樓所處的地區都在偏遠的山谷之中,要到鎮或縣裡,都要走鄉間小路,翻山越嶺。所以在我小時候,很多同學,十幾歲了都沒到過鄉鎮。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2

現在生活好了很多,因為我們現在是僑鄉,華僑捐款建設了醫院、學校和道路。我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都是在村裡完成的。我哥哥他們以前甚至在村裡念完的高中,到練高中的時候,高中合并到鎮中學裡面去。廣大華僑為加強建設做出了的巨大的貢獻。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3

在上個世紀60年代自然災害期間,許多地方都餓死了人,我們家鄉好像沒有聽說有餓死的。其中原因,是廣大華僑從南洋寄回的大量的面粉和食用油,幫助鄉親渡過那次難關。所以在我們那裡,華僑是一個神聖的令人敬仰名詞。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4

一講到華僑,在80年代,那是有錢人的代名詞。但是父輩們在給我們講華僑的故事的時候,卻讓我們印象深刻,因為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為加強建設出資出力的華僑,而且很多都還健在。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是當時許多華僑的富裕程度。二是他們下南洋的原因。

下南洋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出去經商找機會。也有其他原因。

現在剛好是春節,吃美食,喝美酒,生活美滿。讓我想起了這個令人深刻的故事。這裡講一個大年三十下南洋的故事。

話說又是一年春節,在我們客家人傳統,春節要買五花肉撈熟了敬神,然後煮成紅燒肉,作為除夕應的美食。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5

有一個鄉親窮得揭不開鍋了,他大年三十早上,到屠夫那邊賒了一塊豬肉,說下午把錢給他。但他真的沒錢,也借不到錢給屠夫。屠夫下午兩三點收攤後,便來到這個人家裡想催要豬肉錢。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6

這鄉親當時正好把條肉煮熟,還在鍋裡沒撈出來,遠遠看見屠夫來了,趕緊找一個地方躲起來。屠夫來到他家裡,等了半天也沒看見那人出來,認為這人想賴賬,于是把鍋裡的條肉撈了出來。本準備隻把肉帶走,走出土樓大門想一想又回頭,往鍋裡的肉湯燒了一鏟爐灰,認為這鄉親不厚道,連肉湯也不想給他留下。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7

屠夫走後,這鄉親走了出來,看着撒滿爐灰的肉湯,悲從中來,想想自己忙碌一年,過年的時候連個肉湯都吃不下。思前想後,大年夜背起行囊,背井離鄉,下南洋謀生。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8

南洋指緬甸,老撾,泰國,印尼等國家。那邊氣候适宜,謀生比較容易。華僑冒着生命危險,經過重重困難,到那邊之後,勤奮刻苦,省吃儉用,生活改善了很多。

華僑都在當地定居,娶妻生子,也抽空返回家鄉,懷念年輕時光。給村裡老人送慰問金,給每家每戶送去南洋的白花油、行軍散等居家藥品,并每戶分了幾十塊錢的慰問金,這在七八十年代,幫助了許許多多的家庭。

熱心的華僑不忘家鄉,捐資助學,建設學校、道路、茶山。為家鄉的經濟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些華僑領袖還成為了當地華僑社團的負責人,回國後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照片還挂在我們祠堂的牆上。

家鄉的人對華僑都是感恩戴德,感謝他們不忘鄉梓,用個人智慧和能力促進家鄉發展,改變了家鄉的面貌。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9

冒着生命危險下南洋

下南洋最開始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除夕夜下南洋)10

美麗的僑鄉塔下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