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寒食》詩,是唐代詩人韓翃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因着這首詩,人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節日:寒食。
幾百年過去了,寒食幾乎被大家遺忘了。
寒食節是的清明的前一天或前兩天。在古時,寒食節是重要的節日。
寒食來源
追溯寒食的起源,需要回到遠古時期。
寒食節也稱“禁火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
春秋時期,“禁火節”成了“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晉文公的名臣介子推。
據說,晉文公重耳在流亡時,臣下介子推曾經割股給他充饑。晉文公歸國後,分封群臣,介子推不願受賞,于是攜老母隐居于綿山。
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還是不願為官。晉文公放火燒山,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自此,寒食節一直沿襲。到唐代時,寒食節成為了全國性法定節日。
唐代詩人張說的《奉和聖制寒食作應制》就描寫了唐代宮廷過寒食的熱烈景象。
伴随着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介子推早已沉入曆史長河,不過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贊許,卻是千年如一的流傳了下來。
寒食習俗
禁火、吃冷食
寒食節不能起火,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面、涼糕等等。
祭祀祖先
祭祀掃墓是寒食節主要内容。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到了唐代,寒食掃墓成為官方認同并倡導的吉禮之一。
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緻祭、添土、挂紙錢,然後将子推燕、蛇盤兔撒于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于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踏青郊遊
寒食節,正值春天,天朗氣清,春和景明,是踏青遊玩的好時節。
蹴鞠、蕩秋千、踏青、詠詩,在這一天,古人盡享春日風光。此時的熱烈歡快不輸清明和上巳。王維曾作詩詠歎: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随着歲月的流逝,寒食漸漸被清明節代替。
許多傳統節都消逝在時間中,花朝、寒食、寒衣……都成為了記憶。
但是,我們依然能從詩詞文賦中,領略到千年前、百年前的寒食風味。
而這,就叫傳承。
今天是寒食,詩詞君願你在這個特别的節日:春和景明,歲月靜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