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邁克在報紙上看到了父親生死未蔔的消息,緊忙去打電話詢問情況,這裡畫面中的電話亭玻璃門将邁克與凱隔開,暗示着兩人從此将分屬于不同的空間。
片尾的最後一個畫面再次呼應了這個橋段,在凱試圖與邁克重歸于好的時候,再次被一道門隔開,凱就這樣被隔絕在了教父的家庭觀念之外,也暗示了續集中兩人将分開的命運。
2、老教父告訴邁克,自己這一生學到的就是謹慎二字,并說女人、小孩可以粗心,但男人不可以。乍一聽,這話似乎很普通,但樸素的話語往往深含哲理。
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一個男人在現今社會所面臨的壓力是很大的,許多時候,在遇到事情時,都需要謹慎面對,粗心、大意往往是壓垮男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3、索菲亞科波拉,一個在三部曲裡都出鏡了的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出道即巅峰。
第76屆奧斯卡頒獎上,比利調侃說下面有請好萊塢唯一男方64歲、女方32歲卻沒有在約會的一對,接着speak softly love音樂響起,父女倆從兩邊分别走出,老科波拉說,索菲亞,我一直希望你參與家族生意。
後來原創劇本獎揭曉,全場最先激動跳起來的是老科波拉和凱奇,果然是家族。
4、
維托和邁克父子倆對自己姓氏的讀法。
同樣是Corleone,父子倆的發音是不同的:老教父會把o和n分開來念,讀成更意大利式的“柯裡奧尼”,而邁克是把o和n連起來讀成“柯裡昂”,也就是這個姓氏在英語中的讀法。
當然還有一個讀音更奇怪的:邁克在西西裡島避難時,他的護衛對老闆介紹他姓氏時讀成了“柯裡奧尼涅”,這是這個姓氏用意大利語的讀法。
老教父用英語讀意大利姓氏,而邁克選擇用英語讀英語姓氏,他對自己的定位從這一個發音裡就不言自明。
5、
在醫院的那一場戲,
邁克
在大門台階上跟路人一起假裝成持槍守衛,成功逼退殺手。殺手走後面包師女婿感到害怕,手抖得煙都點不着火,邁克接過來點着了。
接下來的3個鏡頭不到10秒,但是非常巧妙:邁克成功點煙 — 拿打火機的手停滞1秒,然後合上火機蓋 — 邁克低頭若有所思,然後迅速擡眼恢複常态。
這一組鏡頭高度凝煉地表達出了邁克的第一次轉變和覺醒:他意識到自己非同尋常的冷靜,并且在思考自己為什麼如此冷靜——内心深處,他對參與家族事務(保護父親)并不抗拒。
這個細節雖然稍縱即逝,但是構成邁克轉變的很重要的鋪墊之一(其他細節包括有意無意疏遠Kay等),也讓後面邁克成為新教父的過程更加合理。
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理想青年在現實中多方碰壁,逐漸将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從美好價值的期待轉變為對現實的認可。
6、《教父》電影的偉大之處正在于呈現了黑幫真實的一面,又給我們塑造了維托、麥克,乃至文森特這樣有情有義、具有正義感,但又不耽于聖母,快意恩仇的美好形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