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秋分時節話豐收

秋分時節話豐收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3 02:37:41

文|戴永夏

自2018年起,我國将每年秋分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同時也間接提升了秋分這一民間節日的社會地位。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的第四個節氣,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22日—24日。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有這樣的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裡的秋分之“分”,即指晝夜平分,各占一半。同春分一樣,秋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相等。此後,陽光直射位置繼續南移,北半球漸漸晝短夜長,氣溫降低。

此外,按照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這天正好處于秋季的90天中間,所以秋分又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古代将秋分至寒露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意思是說,一候時,氣溫降低,冷暖空氣對流減少,雷聲也就稀少了;二候時,許多蟲子都在地下洞穴藏起來,并用細土封住孔洞以免寒氣侵入;三候時,随着降水的減少,一些較淺的河灣開始幹涸。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涼爽的秋季,短時間内,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會産生連綿秋雨,氣溫也随之下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時節也正是“三秋”(秋收、秋耕、秋種)大忙之時。此時北方忙于收割玉米、谷子、高粱等大田作物,而長江流域正忙着晚稻收割。

與此同時,華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正如農諺所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江南地區則開始播種水稻,即農諺所說:“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

秋分時節幹旱少雨或連綿陰雨都會對“三秋”造成不利影響,特别是連綿陰雨會使即将收割的作物倒伏、黴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及時搶收作物,可免除早霜凍和連陰雨帶來的危害;适時早播冬作物,可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過冬,為來年豐收奠定基礎。

秋分時節話豐收(豐收節前話秋分)1

秋分不但氣候宜人,節俗内容也十分豐富。

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祭祀月神。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古代典籍《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說的“夕月之夕”,就是指秋分夜晚祭祀月神。

秦漢時期,祭月在皇家禮儀中繼續傳承,漢武帝曾專設“太乙壇”祭日月。

至隋唐明清,皆沿襲秋分祭月的禮儀。明世宗時,還在北京修建夕月壇,專供天子于秋分夜晚在壇上祭祀月神,這就是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

随着時間的推移,原先為朝廷和高官所奉行的祭月禮儀,也逐漸擴大到民間,并演變成一種大衆化的民俗活動。

與此同時,祭月的時間也發生了變化。由于秋分在農曆八月的日子并不固定,所以這一天不一定有圓月,而沒有圓月的祭月活動總有些美中不足,所以後來人們就将祭月由秋分調至中秋節,中秋祭月成為廣泛的民俗活動。

古人還有在秋分這天拜神的習俗。所拜神靈各地不同,如河北遵化、昌黎等地,秋分這天人們用黍米做糕或蒸黍飯撒到場邊祭拜風神“風婆”,讓她不要刮風成災、傷害莊稼人畜。

福建漳州等地,秋分這天要祭拜“開漳聖王”。“開漳聖王”即唐代名将陳元光,因對漳州有功,死後被封為漳州的守護神。

廣東潮州等地則祭拜“三山國王”,他是潮州府揭陽縣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

過去每到秋分時節,還有些地方要挨家挨戶送秋牛圖。所謂秋牛圖,就是在二開紅紙或黃紙上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和農夫耕田圖,蘊含着莊稼豐收之意。送圖人都是民間能言善唱者,每到一家他們就說些秋耕吉祥、不違農時之類的話,說到主人高興給賞錢為止。他們的言辭雖是脫口而出,卻句句押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就叫“秋官”。

在嶺南地區,有秋分吃秋菜的習俗。秋菜就是野苋菜,當地人稱作“秋碧蒿”。每到秋分時節,當地鄉民都去采摘秋菜,采回來和魚片一起熬成“秋湯”。這種湯味道鮮美,有滋補養生的功效。所以當地民諺說:“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