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中耳炎口服抗生素還是滴耳液好用

中耳炎口服抗生素還是滴耳液好用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08 22:24:25

中耳炎口服抗生素還是滴耳液好用(治中耳炎為啥大夫給開了滴鼻劑)1

門診中,一位患者被診斷為中耳炎,醫生開出了滴鼻劑。患者對此很不解:“耳朵生病了為什麼要用治鼻子的藥?該不會是搞錯了吧?”

這種情況可能不少人遇到過,但并不是“開錯藥”。在臨床上,醫生治療中耳炎時的确會用到治鼻子的藥,但是要根據中耳炎的類型而定,這種情況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

耳朵有炎症可能與鼻子有關

雖然分泌性中耳炎也有“中耳炎”三個字,但是與大家所聯想的耳朵裡向外“流膿流水”的中耳炎不是一回事。

當感冒或其他原因導緻咽鼓管不通暢時,中耳腔内的空氣就會被人體逐漸吸收掉,形成負壓,耳朵就開始發悶,甚至積液,從而引發分泌性中耳炎。這是一種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咽鼓管。咽鼓管如同一個通道,是溝通鼻子與耳朵之間重要的解剖結構,它的一端進入中耳鼓室,另一端則進入鼻子後部的鼻咽部。咽鼓管具有調節中耳氣壓、保持與外界氣壓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及防止逆行感染等作用。如果咽鼓管在鼻腔的開口被堵塞,就相當于堵住了正常中耳腔唯一的通氣口,造成中耳腔内的壓力低于外面的大氣壓力。由于壓力的不平衡,鼓膜會向中耳腔内凹陷,這時人就會感覺耳朵好像被蒙了一層紙,有悶脹感。

一般情況下,造成咽鼓管堵塞的常見原因有四種。

一是上呼吸道感染。鼻子發生炎症時分泌物增多,出現鼻黏膜、鼻咽黏膜、咽鼓管水腫,再加上有時鼻腔内壓力增加,比如不恰當的擤鼻動作,可使鼻腔内的分泌物經咽鼓管進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二是腫瘤,如鼻咽癌早期。鼻腔可能沒有任何不适,但腫瘤壓迫了咽鼓管咽口,造成咽鼓管堵塞,反而以分泌性中耳炎為首發症狀。

三是腺樣體肥大。肥大的腺樣體可以壓迫咽鼓管咽口,造成咽鼓管堵塞。

四是長期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它們可造成黏膜水腫,同時可引起下鼻甲肥大或息肉突入鼻咽部,進而壓迫咽鼓管。

這幾種原因也是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為何會針對鼻腔進行治療的原因。

為何不用滴耳劑

分泌性中耳炎并不難辨識,需要關注以下臨床表現。比如,聽力下降、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有感冒史,随後出現耳内悶脹感、聽力下降,伴有自聽增強感。非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耳痛症狀較輕,甚至沒有耳痛。

對于成年人來說,耳内閉塞感是最常見的症狀,按壓耳屏後可暫時減輕或緩解。總體來看,耳鳴一般都不重,多為“噼啪”聲或“轟轟”聲。

分泌性中耳炎治療的關鍵,在于積極治療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發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肥大、腫瘤等。使用滴鼻劑可以使鼻腔分泌物減少、充血減輕,進而減輕咽鼓管腫脹和阻塞,改善咽鼓管通氣、引流功能,以治愈分泌性中耳炎。

一般情況下,治療分泌性中耳炎不用滴耳劑。因為發病部位在鼓膜内側,而鼓膜是完整的,任何滴耳液都會被鼓膜擋在外面,起不到消炎作用。除非是化膿性中耳炎,耳朵出現流膿等症狀時,才需要用到滴耳劑。

鼻腔給藥注意姿勢的規範

分泌性中耳炎多見于兒童、少見于成人的特點,與咽鼓管的生理解剖結構有關。成年人的咽鼓管比較窄、長、斜,在張口、吞咽、打哈欠和咀嚼的瞬間才開放,所以鼻咽部的病原體不容易進入中耳緻病。

而兒童的咽鼓管比成年人短、平、寬,當上呼吸道感染,或吐奶、嗆咳及擤鼻涕用力太猛時,緻病菌非常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引發疾病。

鼻腔配藥要規範、正确操作。噴藥時最好先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再輕晃噴鼻劑的藥瓶使藥液充分混勻。然後,将噴鼻劑噴頭前端對準鼻腔外側壁鼻甲的方向,而非鼻中隔。不必将噴頭完全伸進鼻腔,太近距離的接觸反而影響藥物噴散的範圍,甚至可能導緻噴頭抵住鼻腔黏膜阻礙藥物的正常噴出,影響用藥劑量。

我們建議,患者左手持藥噴右側鼻孔、右手持藥噴左側鼻孔,這樣有利于藥物進入鼻腔深部。噴完立即仰頭輕輕揉捏鼻翼(鼻孔兩側),不要讓藥液流出來,藥液進入到鼻咽部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大部分患者通過藥物治療可以康複。如果沒有好轉迹象,可以采取其他治療方法,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擴張術等。患者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任由病情發展,否則耳内的分泌物會由稀薄的粘液變成粘稠的膠狀,俗稱“膠耳”。若還不重視治療,鼓膜會内陷加重,粘在鼓室内壁,導緻鼓膜失去彈性,甚至形成粘連性中耳炎,這就是大問題了。

延伸閱讀

預防分泌性中耳炎要注意什麼?

1、 積極預防感冒或盡可能縮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兒童患上分泌性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2、如果孩子鼻塞厲害,睡覺時可将他們頭部墊高一些,以便積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

3、讓孩子鼻腔盡可能保持清潔,擤鼻涕時一個鼻孔一個鼻孔地擤,不可用力過猛,防止鼻腔分泌物經咽鼓管逆行入中耳。

4、盡量避免寶寶躺着喝奶。因為嬰幼兒的耳咽管短而直,躺着喝奶時容易發生溢奶或吐奶,可能導緻奶水從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感染。

來源:健康明白人微信公衆号

主講丨北京朝陽醫院

流程編輯:孫昱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