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禮之用和為貴教學設計

論語禮之用和為貴教學設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5:45:05

論語禮之用和為貴教學設計? 摘 要:漢字之美體現在其書寫運筆的靈動之美、結構的均衡之美和包蘊 曆史的文化之美把雙姿、筆畫(運筆)、偏旁、結構、字源作為寫字教學的内容, 才能提高書寫質量,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靈動之美、均衡之美和文化之美, 使“練字的過程”成為“學生性情、态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論語禮之用和為貴教學設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論語禮之用和為貴教學設計(漢字之美與寫字教學内容)1

論語禮之用和為貴教學設計

摘 要:漢字之美體現在其書寫運筆的靈動之美、結構的均衡之美和包蘊 曆史的文化之美。把雙姿、筆畫(運筆)、偏旁、結構、字源作為寫字教學的内容, 才能提高書寫質量,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靈動之美、均衡之美和文化之美, 使“練字的過程”成為“學生性情、态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

關鍵詞:寫字教學 漢字之美 教學内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11 年版)在“教 學建議”部分對寫字教學提出了更為明确具體的要 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 寫字姿勢正确,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 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同時指出:“練字 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态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 強調了寫字教學的綜合功能以及對學生語文素養形 成的積極作用。“學段目标與内容”中第一學段“識 字寫字”第 3 條指出“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在具 體的教學中如何将“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落到實處, 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 慣”,凸顯寫字“性情、态度、審美趣味養成”的育人 功能呢?根據筆者十幾年從事寫字教學研究的實踐, 我認為,遵循以表意兼象形為特征的漢字書寫規律, 明确寫字教學(指導)的内容,才能寫出規範且形體 優美的漢字,達到課程标準寫字教學的要求、彰顯漢 字育人的功能。本文試就漢字之美與寫字教學内容, 談談自己從學習漢字知識和寫字教學實踐中獲得的 思考,就教于行家。本文所說的漢字,是指現在通行 的正楷字體。

一、漢字書寫的靈動之美與雙姿、筆畫(運筆) 教學

宋代書家姜夔說:“餘嘗曆觀古之名書,無不點 劃振動,如見其揮運之時。”書寫不是簡單的筆畫組 合,也不是類似于繪畫作品的圖像。構成漢字的基 本元素是線條,每一根線條的頭尾、每一組線條的連 接,都隐含着一定方向的運動軌迹。在正楷字中,這 些筆畫的連接并不能直接看出來或表現出來。但是, 如果注意了筆畫間内在的銜接、聯絡和動勢,寫出來 的字就會給人以筆斷意連、顧盼生姿的動感,上一筆 畫和下一筆畫之間可謂去有往、來有迎,筆畫之間眉目傳情、楚楚動人。這就是漢字書寫的靈動之美。怎 樣讓學生體會漢字筆畫書寫的靈動之美,享受書寫過 程呢。這就要教雙姿和筆畫的書寫。雙姿和筆畫書寫 的教學,就成了寫字教學的第一個也是基礎的教學内 容。雙姿就是執筆姿勢和坐姿。隻有正确的雙姿,才 能保證用筆力度和速度的控制,做到揮灑自如。寫字 姿勢不正确,勢必影響書寫的規範、端正。不少學生 執筆離筆尖太近,寫出來的字不免拘謹局促。這樣的 執筆姿勢,影響了手指的運動,手指運動不開,字自然不能舒展。有的學生手指包住鉛筆寫字,寫出的“折 畫”常常是圓筆居多。因為沒有指關節的運動,指尖用不上力,體現不出頓筆下按的過程。所以說,加強 雙姿教學不隻是一個姿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影響到漢字書寫運動的過程,影響到書寫的質量。江蘇省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會長王世華先生指出:“正确的執筆訓練是寫好字的基礎,開始就要規範訓練。”目前,在教學實際中,學生的雙姿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 教師要耐心、長期地幫助學生養成正确的雙姿,糾正目前許多學生不正确的雙姿。本文重點談筆畫(運筆) 這一教學内容。這是許多教師尚不了解或未引起重視的。

運筆教學,即在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書寫的過程中,掌握運筆的輕重快慢、停頓轉折,讓學生感受到筆畫書寫的運動過程,體會書寫的節奏,感受到書 寫漢字就是筆尖的舞蹈。剛學寫字的小學生,書寫筆 畫隻是讓筆尖在紙面上拖行,或者用力過大,筆畫粗笨,或者筆力不濟,筆畫細小。沒有輕重快慢的變化, 寫出的字是呆闆的,沒有生氣的,更談不上美感,俗 稱“火柴棒字”。教師可以通過示範、講解,告訴學生, 什麼是按、提,什麼是行、頓,什麼是轉、折;何時快, 何時慢,何時輕,何時重。為了讓初學寫字的小學生盡早地掌握漢字基本筆畫的正确書寫,可以改變以往 “點、橫、豎、撇、捺”的教學順序,先讓學生學寫“提” 與“撇”兩個筆畫。因為“提”和“撇”,隻有由重到輕、 由慢到快、由按到提兩個節奏的變化。點,也是由輕到重兩個節奏的變化,但是,點的形體小,不便于小 學生剛開始的學習。橫是稍重(按、慢)——輕(行、 稍快)——重(按、慢)三個節奏的變化,豎也是三個節奏的變化,捺則有四個節奏的變化。基本筆畫是構建漢字大廈的磚瓦,如果基本筆畫的書寫不過關, 漢字大廈砌得越高越危險,結構再美,也是危房。學生隻有體會并掌握了運筆輕重快慢變化,具備了紮實的筆畫書寫的技能,才能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掌握更為複雜、多變的書寫技能,也才能感受到漢字書寫的靈動之美。讓學生的筆尖有節奏地舞蹈起來,寫出有動感、有生氣的筆畫,才能寫出形體美的漢字。

二、漢字結構的均衡之美與偏旁、結構教學

寫好基本筆畫,為書寫規範、美觀的漢字打下了基礎。在此基礎上,要寫出形體美觀的漢字,還要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漢字的字形千姿百态,富于變化。古今書家,總結了豐富的漢字結體(結構)規律。但 這種變化并非無章可循。相反,這些規律無處不顯現 着漢民族審美特性——均衡之美。漢字的均衡,絕非簡單意義上的均勻、平正。這就好比中國的秤,利用手持的部位和杆的長短随意調節秤砣。沒有絕對固定的支點,也沒有嚴格的對稱,一切都在不平中取平。 漢字結構的均衡之美,是這樣一種地道的漢民族審美特質。比如,漢字的橫畫。你真寫成180度的水平線,就不美了;寫成略向右上斜且略帶弧形,才是美的。 比如:漢字中橫畫與豎畫多的字,書寫時要注意橫畫、 豎畫間距離的均勻以及長與短的伸縮有緻,如“重, 青,真”“畫,川,典”。“重,青,真”三字中,都有一 較長橫畫,這便是字的主筆。我們是不是可以将其看作走鋼絲的雜技演員手上的一根平衡木,起到調節平衡的作用呢?漢字多呈方形,顯示出方正、端莊的均衡之美。課程标準裡第一、二學段寫字要求“規範、端正、 整潔”,“端正”就是一種均衡之美。也有的呈長方形, 如:月、長。還有的呈扁形,如:工、皿。還有的呈斜形 (斜中求穩),如:夕、戈。不管是什麼形狀,都給人穩重、均衡的美感。

漢字的均衡之美主要體現在它的偏旁和結構的 變化上。因此,寫字教學的第二個教學内容是偏旁和結構的教學。偏旁的變化、結構的規律,教給了學生,學生才能寫出規範、美觀的漢字,才能體會漢字的形體美。

漢字的大多數偏旁都是由獨體字轉化而來。這些偏旁在原來字的基礎上做了細微變化,再與其他部件組合,從而體現漢字的均衡和形體美。比如:木字旁、 火字旁、金字旁、三點水、四點底等。以木字旁為例, 粗一看隻是把木字的捺改成了點。其實,還有兩處細微的變化要注意。一是,木字旁的豎,不是從橫的中間穿過,而是偏右,使左邊稍長,以和右邊的部件取得均衡;二是,木字旁的點,不能寫在橫和豎的交叉點上,在橫略下的位置,避免了呆闆,顯示出玲珑之态而富有生氣。下面再以女字旁為例,看看偏旁姿态變化所構成的漢字的形體美。姿,女在下,撇短點長,字形略扁,再與上面的“次”組合成“姿”,就成了姿态美麗的“姿”。如果,把“次”和“女”機械地組合起來,寫出來的“姿”就不美觀了。媽,女在左,撇長點短, 字形窄長,如同女子瘦身,與右邊的“馬”組合,就成 了體态秀美的“媽”;妝,女在右,橫略短,如同女子 束腰,與左邊組合,就真“妝”出個儀态大方。

再說漢字的結構,這裡主要談最為常見的上下結構與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的字,如何體現它的均衡之美?上下結構的字,一般規律是上下部件略扁,合起來給人穩重之美。一個漢字,就像一座建築。中國古代的建築,在平面布局上總是有一條中軸線。沿着中軸線展開格局,并在軸線上布置最重要、最高大的建築,因而主次分明,均衡對稱。比如,“宋”,它的中軸線,就是中豎,兩邊對稱了,就顯出均衡之美。

左右結構的字,一般規律是左右部件稍稍瘦身, 合起來給人和融之美。除了大緻上的左窄右寬、左大右小之外,還有很多細微的變化。這些變化,使漢字于均衡之中表現出搖曳多姿、儀态萬千的形體美。

1.左小右大左偏上:“吓、冷、峰、礦”。這類字 右邊較大,左邊明顯偏小、偏上,呈小鳥依人之态。

2.左大右小右居中:“知、加、和”。這類字較少, 以右邊是“口”較為常見,“口”居中、略小,整個字 險中求穩。

3.左短右長左居中:“珠、休、騎”。

4.左長右短右居中:“陽、櫃、标”。

5.左右相等上下平:“陰、脫、信”。

6.右下有豎要錯落:“邱、新、印、即”。這類字, 最後一筆寫出懸針豎,似仙鶴單足獨立,形成錯落之 态。

7.左豎右橫右提上:“伍、恒、位”。這類字,右 邊部分的下方以橫畫收筆。這類字在書寫時應注意右 邊部分最後的橫畫要比左邊的筆畫收筆處高一點。

如果寫在低處或者齊平,右邊就會給人要掉下來的感 覺。 注意了偏旁的變化和結構的規律,寫出的每一個 漢字都是身材勻稱、姣好的“帥哥”“美女”,給人美 的享受。

三、漢字文化之美與字源字理教學

每一個漢字都是古人經過觀察自身、自然,聯系生活實踐創造出來的,所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個漢字都是一幅畫,都是一個 文化符号。漢字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包含着曆史和文化的元素與密碼。成千上萬的漢字,其實就是成千上萬的作品,它們構成了一座蘊含豐富的中華民族曆史文化寶庫。餘光中先生在散文《聽聽那冷雨》 中深情地訴說——“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 淅淅瀝瀝,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了解漢字的起源和字形演變軌迹,聯系生活中的現象、觀念來分析字形、字義之間的邏輯關系,既能感受漢字結構合理、趣味濃郁的可愛面容和漢字的文化之美,又能幫助學生正确書寫漢字。因此,寫字教學第三個要教的,是已成定論的基本字源、字理,一 來引導學生對漢字發生興趣逐步熱愛漢字,二來幫助識字、寫字。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段曆史,一種文化。教學字理字源,顯現漢字本來的面目,讓學生聆聽來自遠古的聲音,這本身就是一段無比美妙的文化之旅。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來源: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