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些病人因為腎髒裡面出現大量的結晶體來找我看病,他們非常緊張,希望我能介紹這方面的知識及解決方案。
腎髒裡的結晶,其實就是血液中一些晶體物質(如鈣鹽、尿酸鹽、草酸鹽。。。)流經腎髒時被截滞,通過B超檢測可以見到腎組織中(主要是腎盂及腎間質處)有大量的晶體反聲影。這些晶體物質大多數是體内的草酸,尿酸,胱氨酸等不溶于水的物質,它們若是在腎髒短暫停留對人體的影響不大,如果在腎髒長期蓄積,就會越積越多形成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以及膀胱結石大多都經曆這個過程。一般人群所不清楚的是結晶體中某些成分(如尿酸、草酸)具有極強的促炎症反應以及觸發人體組織(血管、腎髒)纖維化的作用,它們一旦長期沉積,就會對引起周圍組織的炎症反應,激發組織纖維化、血管壁的增厚。所以,腎内結晶體的長期存在,對腎髒的健康是有隐患的,必須引起重視。如今人們談起家庭及社會安全時常說:“防火、防盜、防小報”;同樣,醫學上談到人體健康時也強調:“降壓、降脂、降尿酸(含草酸)”。
有研究證明,我們人體内的結晶體或腎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尤其是腎結石的80%以上都是草酸鈣。之所以草酸鈣結石發病率高與我們國人的飲食習慣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長期食用大量富含草酸的食物後,草酸經過腎髒排洩過程中極易在酸性環境下形成晶體,它們就會像河海中的泥沙一樣在流動途中沉澱,蓄積到一定程度就形成結石。富含高草酸食物主要有菠菜、豆類、葡萄、可可、橘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筍等,這些食材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平時食用時注意多飲水,或補充一些維生素B6,有利于脫草酸。腎結晶高發的另一個原因是飲食過鹹。高鈉飲食可以影響鈣的重吸收,尿液中的鈣即有機會與草酸和尿酸彙合,形成結晶或結石。
尿酸主要來源于高嘌呤、高蛋白食物,如果長期高嘌呤或高蛋白飲食,勢必導緻尿酸水平增高,它們也會像草酸一樣與體内的鈣結合形成結晶體。高嘌呤食物主要來源于動物内髒、海産品、濃肉湯、花生、豆角、菠菜等,嘌呤進入體内新陳代謝後,其最終産物是尿酸。
腎内結晶增多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飲水太少,沒有足夠的尿量将這些體内的垃圾清除出體外。
所以,減少腎結晶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管好嘴,學會如何吃飯;多喝水,掌握每天應該排多少尿,原則上草酸或尿酸類食物吃的多,就應該增加尿量或堿化尿液讓它不沉澱,及早排出體外。
還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草藥中也富含草酸,如:大黃、蓼大青葉、太子參、人參、西洋參、茴香、丁香、栀子、地榆、丹皮、山楂、槲寄生、白芍、金銀花、吳茱萸、川芎、何首烏、虎杖、三七。這些藥材短期使用問題不大,若長年累月服用,則要定期檢查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及腎髒内是否有結晶體存在,一旦發現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俞雨生撰寫)
關注健康,關注俞雨生大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