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白鲟還有希望出現嗎

白鲟還有希望出現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7 07:39:32

白鲟還有希望出現嗎(白鲟無聲再見不要讓)1

2022年6月18日,觀衆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參觀白鲟标本。圖/IC photo

7月21日晚上,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鲟滅絕,長江鲟野外滅絕。這一中國的特有種和長江的旗艦物種,就這樣和我們無聲地說了再見。

白鲟是長江裡食物鍊的頂層物種,據公開資料顯示,白鲟體長通常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遊速迅疾。最大的白鲟可以長至七八米,有“水中老虎”之稱。

鲟魚這樣體型巨大的淡水魚類,其生存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但其實白鲟滅絕仍然是可以避免的事情。

根據IUCN全球鲟魚再評估結果,世界現存的26種鲟魚均面臨滅絕威脅。一種又一種鲟魚正在從世界河流中消失,令人扼腕。尤其是,當白鲟和白鱀豚兩種長江中生态習性不同的生物,滅絕的命運與時期卻差不多,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深刻教訓。

河流和淡水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和自然至關重要,但全球淡水生物多樣性卻在持續喪失,河流生态不斷退化。如今,鲟魚的未來已經懸于一線……非法捕撈、産卵場及栖息地破壞等原因,使得這些在地球水域中自由遊曳了1.5億年的标志性物種越來越難以生存。

大自然就像複雜精密的機器,任何一顆螺絲釘的松動,都能釀成毀滅性的事故。地球生命已曆經五次由極端自然現象引起的生物多樣性大規模“滅絕”事件。現今,許多專家警告說,第六次大滅絕危機正在發生,而這一次則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有統計顯示,自1500年以來,地球可能已經失去了200萬種已知物種的7.5%至13%,亦即驚人的15萬至26萬種物種。而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人的活動範圍空前擴大,各種科學技術手段的出現,也讓我們影響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

白鲟還有希望出現嗎(白鲟無聲再見不要讓)2

資料圖:長江鲟。圖片來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網站

尤其是近十年間,在各種奪人眼球的萌寵短視頻的鏡頭之外,人與動物、與自然的關系進一步惡化:野生動物栖息地遭到破壞,如雲南大象不得不長途遷徙尋找“新家”;燃燒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讓我們正在經曆最炎熱的夏季;根據聯合國氣候科學機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說法,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來到200萬年來的最高值。

這次白鲟與我們“永别”,也是地球的生态系統向我們發出的又一個警告:地球上三分之二的海洋和四分之三的陸地已遭到人為破壞,很多動物植物已經無處容身。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表示,人類對自然的日益破壞不僅對野生動物種群,而且對人類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特别是在新冠全球大流行的當下,采取前所未有、協調一緻的全球行動,遏制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數量在全球範圍内下降的情況,保護人類與自然未來的健康和生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面對空前的生态危機,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刻不容緩。生物多樣性将我們這個世界的每條獨立但又彼此關聯的生物鍊相連接,每一種生命形式,無論多麼微小,于整體都必不可少。

一位生物環境學家說過,“我們是唯一對我們的未來和地球生物多樣性有意識選擇的物種。”因此,人類必須攜手,保護自然生态系統,維護生态平衡,從生态、國際、社會等多個層面采取一緻行動。比如,從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地向清潔能源過渡,減少碳排放量;加強區域合作,更有效地進行自然資源的管理和保護以及相關的科學研究等。

同時,人類也需要改變必要的生産和消費的方式。改進技術,減輕人類必需品的生産對動植物栖息地的壓力,逐步扭轉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減少浪費,鼓勵更健康、更環保的飲食,對工業品的産生、使用、直至廢棄,采用更加可循環、可降解的方式,減少對自然的破壞等等。

面對一場場我們與其他動植物本不該有的道别,是時候好好反思,修補人類與自我、與自然的關系了。否則,當我們離去的那一天,沒有誰會為我們“悲傷”。

撰稿/ 周威(科普作者)

編輯/ 劉昀昀

校對/ 王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