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海燕老師話教育《“雙減”後時代家長如何做好教育助力》是一篇很好的習作。讀後對年輕的家長應有一定的啟發,其觀點建立在教育理論基礎之上,其做法貴在堅持,萬事皆如此。
2021年7月底,教育迎來了一次大變革——“雙減”政策的出台。“雙減”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教育的内卷,減少學生額外的學業負擔,讓教育回歸本真。其次,也是希望家庭教育回歸本位。讓家長更好地承擔起育人、育心的責任和義務。
作為一線教師,最近不斷聽到一些家長的各種抱怨聲和一些意見。“唐老師,我最近真的好焦慮。記得‘雙減’政策剛出來的時候,我還挺高興的,孩子的作業少了、負擔輕了,周末也不用耗在補習班了。可誰知‘雙減’後,各科老師都不約而同地反應說我家孩子上課喜歡說話,要麼不寫作業要麼錯誤率高,特别的躁動。這讓我們十分的煩心”。
家長們說,以前在補習班還有老師看着,現在補習班沒有了,他家孩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筝抓不住啊。現在為了他的學習,我辭職了,在家看着他,可是也看不住啊,還沒寫三分鐘就開始折騰起來,我真是身心疲憊,焦頭爛額。我該怎麼辦老師?
巴菲特有句名言: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事實上,這種情況絕非個例。“雙減”前,很多孩子憑借着父母的催促,老師的監督,機構的“加餐”,往往還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但同時,也隐藏了不少潛在的問題。直到“雙減”落地後,這些問題才徹底暴露出來。
“雙減”在減輕了所有孩子的額外負擔的同時,但卻毫無争議地拉開了個體之間的差距。雖沒了作業的加持和考試的壓力,但你會發現有些孩子依舊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專心聽講,認認真真做筆記。也有一些孩子,開始逐漸放縱自己。 比如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回家後不認真地寫作業、不複習,整天想方設法玩遊戲……當那些自律的孩子正在拼命劃槳時,另一些孩子卻開始松懈、日漸堕落。這樣差距也就逐漸自然拉大。
“雙減”後孩子們在家裡的時間會越來越多,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些自律的孩子背後有什麼樣的力量在加持着呢?
想讓孩子做到自律、主動、積極地去學習,需要做家長的做些什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吧。
3Q性格大樹圖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3Q性格大樹圖“,它是在CPI人才測評系統,根據多個心理學理論,綜合而成的一個科學測評工具,一棵樹等同于一個人,它把一個人應具備的品格和能力歸結于”三商“:即樹冠部分屬于”智“,它包括思維力;樹幹部分屬于”情“,它包括人際力;樹根部分屬于”力“,即意志力。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棵樹,我們的家長是園丁,園丁家長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讓小樹苗茁壯地成長變成參天大樹呢?
結合圖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一棵樹哪個部分最重要?是不是它的根,對于樹來說隻有當樹根紮實有力量,才能汲取更多營養和能量,輸送到樹幹和樹冠,如此方有枝繁葉茂,才可能有參天的大樹。同時,當樹根底盤紮實穩定,才能經得起風吹雨打,屹立千年不倒。
樹根也叫逆商,面對逆境的時候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一個人内在力量的部分。内核強大,何懼風浪。
陪伴也是一種教育
作為父母要清醒地認識到,人性本質就是喜歡舒适的,孩童時期,本來就是最沒有自控力的時期。這一階段,他們真正擅長的是知難而退及半途而廢。具體來說,讓他們認認真真做半小時題或許做不到,但通過撒嬌、耍小聰明逃避學習,他們個個都是無師自通的高手。
那作為新時期的家長,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呢?
1.身行重千言
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無可比拟。身行一例,勝過千言。孩子的學習從模仿開始,你千言萬語的好話抵不過你正确地示範一次,同時你錯誤的教育示範哪怕隻有一次,對孩子的影響将會十分嚴重,若想糾錯将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作為一線老師可能比我更有發言權,就像我的學生有一次跟我聊天說“每次我爸回家手機不離手,基本也不和我說話。最多的交流隻是叫我寫作業,好好學習之類的話,我考試考得不好也隻會數落我罵我。
研究表明:教育和學曆地位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他和你的家庭關系,你的生命狀态,以及你跟孩子的互動模式有很大的關系。那“雙減“後,孩子不用上那麼多補習班,有了更多時間和父母相伴,父母要做到高質量陪伴,體會親子溫情,從關注成績到關注孩子成長和發現孩子天賦,關心孩子自身幸福感和獲得感至關重要。2.習慣最重要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就是養成好習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可以一直優秀,而有些孩子沒有了父母的約束,老師的管束立馬一落千丈。因為這些孩子從小沒有在學習、行為習慣方面進行良好的訓練與培養。那麼從小要培養孩子的那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呢?
2.1守時
懂得尊重别人時間的人别人才會尊重你的時間,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要感知時間的寶貴。
2.2守諾
一定要讓孩子從小知道說出來的事情就要做到,做不到的事千萬不要随便地說。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接受這種理念,起到潛移默化的學習教育。
2.3專注
懂得整理物品并從整理中學習秩序感,培養專注力。要幫助孩子建立收拾東西的意識,跟孩子約定好收拾和整理的時間,幫孩子規劃區域,分類并且分解操作步驟,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整理東西。讓整理歸納成為孩子的自主意識。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成為一個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和賦有專注力的人。
2.4博覽
喜愛閱讀,愛好讀書學習的人通過閱讀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并讓大腦變得善思好想,思考能力也會不斷地提高,更不會人雲亦雲。而不讀書的人即便走遍了全世界也未必能看懂這個世界。
有一點很重要,培養孩子閱讀興趣非常的關鍵,這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要奢望一蹴而就。2.5勤勞
家務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擔當感和主人翁的意識,這個也十分的重要。讓孩子先從倒垃圾之類簡單的事情做起,注意變換家務内容,以便保持孩子的新鮮感。允許孩子把事情弄糟,和孩子一起确定合理目标進行糾錯改過。
一定要告訴孩子:注意你的語言它會變成你的行動,注意你的行動會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會變成你的品行。注意你的品行變成你的命運。2.6強體
堅毅的品格從運動中形成,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深知體育運動對每個人的重要性。運動可以健美健心強壯身體,同時還可以陶冶情操保持良好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堅持體育運動,無形中磨練了意志,培養了堅強不屈,永不言棄的優秀品質。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但不能期盼于一蹴而就,更不可前功盡棄。前提是要需要制定一個好規矩和計劃,計劃的制定和執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根據孩子年齡性格特征以及孩子目前狀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規矩合理,且共同商量制定;計劃、規矩應該全員共同遵守,不能“以大欺小”,孩子認同感強才更有說服力;要明确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多鼓勵适度懲罰;父母要做一個長期規劃;多用正能量金句激勵教育孩子。
我的女兒今年三歲半,我們在嘗試為他立規:
1.每天兩顆糖,吃完要漱嘴;
2.每天兩集動畫片,看完把内容說給爸爸媽媽聽;
3.吃飯不下桌,下桌不吃飯;
4. 每天晚上睡覺前必須看書。睡覺之前看書的習慣已經堅持兩年多了。
不求孩子未來的上限有多高,但必須要使孩子的下限不會過于差。如果孩子是一棵樹,家長應該在哪悉心栽培,我想所有家長都應該有了答案,不要過于關注樹冠,從而整天想着如何去修剪枝丫,而應該把更多時間去了解你家是棵什麼樹,需要什麼養料,多久澆一次水,多久施一次肥。做好根的栽培,根長好了枝繁葉茂是遲早的事情。同時,父母隻有好好學習,孩子才會天天向上,家長平時要多學習一些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孩子一起成長,在教育這條路上持續耕耘蓄力,做一個成長型好父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