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不同。
1、通常把電阻系數小的(電阻系數的範圍約在0.01~1歐毫米/米)、導電性能好的物體叫做導體。例如:銀、銅、鋁是良導體。
2、電阻系數很大的(電阻系數的範圍約為10~10歐姆·毫米/米)、導電性能很差的物體叫做絕緣體。例如:陶瓷、雲母、玻璃、橡膠、塑料、電木、紙、棉紗、樹脂等物體,以及幹燥的木材等都是絕緣體(也叫電介質)。
3、半導體( semiconductor),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于導體(conductor)與絕緣體(insulator)之間的材料。例如:矽、鍺、硒、氧化銅等,半導體在電子技術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
二、用途不同。
1、導體常應用于電化學工業,如電解提純、電鍍等。而把導電過程中不引起化學變化,也沒有顯著物質轉移的導體,如金屬,稱為“第一類導體”。
2、半導體可以用來測量溫度,測溫範圍可以達到生産、生活、醫療衛生、科研教學等應用的70%的領域。
有較高的準确度和穩定性,分辨率可達0.1℃,甚至達到0.01℃也不是不可能,線性度0.2%,測溫範圍-100~ 300℃,是性價比極高的一種測溫元件。
3、絕緣體通常用作電纜的外表覆層。事實上空氣本身就是一種絕緣體,并不需要其他的物質進行絕緣。高壓輸電線就是通過空氣絕緣的,因為使用固體(例如塑料)覆層并不實際。
然而,導線相互接觸可能造成短路和火災。在同軸電纜中,中心的導體必須位于正中,以防止電磁波的反射。
三、特點不同。
1、導體升高溫度,電阻升高,降低溫度,電阻降低。在絕對零度時,有些導體電阻變為0,即成為超導體。
2、半導體溫度升高,電阻降低,溫度降低,電阻增大。
3、絕緣體的特點是分子中正負電荷束縛得很緊,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極少,其電阻率很大,約為10~10歐姆 ·米,所以一般情況下可以忽略在外電場作用下自由電荷移動所形成的宏觀電流,而認為是不導電的物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