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身像90斤,下半身卻像120斤?”
“明明不胖,但新買的褲子就是拉不上去?”
“身高和她差不多,看起來比她矮半截?”
這種體态問題被叫做“假胯寬”。雖然在醫學上不存在假胯寬的概念,但它的确會讓人看起來臀更寬、腿更短。“假胯寬”到底是哪裡寬?
“胯”到底是哪裡?
“胯”由骨盆和髋關節所構成。我們平時所說的胯指的是骨盆的部分,而髋關節處則是“假胯”。
髋關節,俗稱大胯,由髋臼、股骨頭、關節囊以及韌帶構成,是連接軀幹和下肢穩定的、較為複雜的大關節。
我們所說的“胯寬”,指的是髂骨兩側邊緣之間的距離。聽起來有點抽象,看看下圖就明白了。
髂骨的大小、寬度,一般在我們成年後就已經定型了。所以,存在着“真胯寬”和“假胯寬”這兩種體形。
真胯寬的朋友值得高興一番,這種胯寬是天生的,胯寬的地方處于腰際往下,和腰、大腿自然銜接,更顯腰細腿長,呈現天然的S型曲線。
而假胯寬看起來不太美觀,身材比例顯得較差。假胯寬是後天形成的,胯寬的位置處于大腿根部,在視覺上顯得有點突兀,還縮短了腿的長度,秒變小短腿、小粗腿。
一旦出現假胯寬,往往伴随着O型腿或X型腿的股骨内旋現象。O型腿和X型腿這兩種腿型,缺乏準确的力量支撐點,對關節的穩定性不利,跑步時很容易崴腳。
女性更易出現“假胯寬”
假胯寬是受到一些因素所緻,大多和我們的生活習慣相關。
性别因素
相對于男性,女性的骨盆會更寬,膝關節更内扣,更容易導緻股骨頭向下、向外,髋部的形狀就會随之改變。
“内八字”走姿
正常向前走路時,是大腿前方的肌肉用力。而走路習慣“内八字”的人,更易形成假胯寬。這是因為“内八字”走姿是雙腿呈内旋,即髋關節内旋,導緻大腿根部外側的肌肉越來越發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假胯。
跷二郎腿
一坐下來,就習慣性翹二郎腿、盤腿等。如果有這樣的動作,那麼引起假胯寬的可能性極大。當翹二郎腿時,大腿根部外側容易突出,久而久之就形成假胯寬。
久坐,不愛運動
經常久坐不動的人,缺乏運動,臀部會松弛下垂。這樣一來,髋部的位置看起來非常低,長期下去就會形成假胯寬。
懷孕後的骨盆前傾
女性懷孕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急劇升高,骨盆及韌帶出現松弛,以利于胎兒的分娩,從而導緻胯骨增寬。
2個動作“縮”回假胯寬
假胯寬不僅影響體态,而且會導緻髋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穩定性較差,在運動中(尤其是劇烈運動)容易造成下肢關節損傷。
改善假胯寬最重要的是積極鍛煉,建議先做有氧運動進行減脂,如慢跑、遊泳、踩單車、跳繩等,讓肌肉變得緊緻,再配合一些簡單動作。
仰卧束角式
躺下,腳底并攏,兩腿向外打開,腰部緊貼地面。全身放松,感受大腿内側的牽拉感,保持5分鐘。
臀橋
臀橋可幫助臀部肌肉維持彈性和肌力。膝蓋并攏,大腿處夾住一根筆,盡可能不讓筆掉下來,注意膝蓋、胯部、肩部呈一條直線,受力最多的是臀部,其次是大腿。
一套全身練習改善體态
好的體态可以幫身體“節能”。通過矯正體态,可以讓自己更自信、更有活力。美國“健康”網站推出5個糾正不良體态的動作。
No.1 牽引頸部
端坐,肩膀位于髋部正上方;把彈力帶繞在頭後的正中間位置,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目視前方;頸部往後仰,停頓片刻,再用彈力帶把頸部拉回起始位置。這個動作有助改善頸椎生理曲度。
No.2 坐姿伸展
端坐,雙手交叉放于腦後;繃緊腹肌,後背保持平直;向後伸展脊柱上端,然後回到起始位置,有助改善駝背和脖子前傾。
No.3 坐姿旋轉
端坐,手臂交叉,兩手放在對側肩膀上,肘關節擡到與肩膀同高的位置;目視前方,把身體轉向左側;回到中間位置,再轉向右側,可以減少脊柱側彎風險。
No.4 靠牆曲臂
站在牆壁前,臀部和後背靠在牆上;雙臂舉過頭頂,掌心朝前;繃緊腹肌,保持後背平直;輕輕向後擠壓肩胛骨,然後把肘關節放到與肩膀同高的位置,再把雙臂舉過頭頂。
這個動作能增加肩膀和上背部的靈活性和力量,改善含胸、圓肩。
No.5 反向箭步蹲
雙手叉腰站立,右腳踩在一塊折疊的毛巾上;右腳向後滑動,左膝彎曲呈直角,右膝略微彎曲;保持骨盆稍微向前傾,感覺右腿後方得到了拉伸;左腳用力蹬踏地面,返回起始站立姿勢,換另一側重複,改善骨盆前傾。
以上每個動作做6~10次為一組,總共完成3~4組,每周進行2~3次。
編輯:文刀
本文編輯自:生命時報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蘇州Q3:94803309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