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0:09:35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年少不知文中意)1

作者:洞見Neo

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讀已是文中人。

2019年上半年剛剛結束,在學生們為暑假來臨狂歡的時候,一則教育部的通知,讓我心生無限感觸。

9月新學期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将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

也就是說伴随着好幾代人成長的人教版和各地方版本的語文課本,即将在這個夏天成為曆史。

新教材對原有的課文進行了修訂,有删改、有保留、有年級上的調整……

可無論教材怎樣變化,那些經典的課文都已成為一段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

當年那個在語文課上懵懂的少年,也終于在長大成人之後,讀懂了文中的人生。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年少不知文中意)2

01

  • 朱自清《背影》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别人看見。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年少的時候,我并不知道朱自清的這聲歎息是多麼的沉重。

更不會明白,講台上那個長得五大三粗的中年教師讀到這裡的時候為何雙眼通紅,熱淚盈眶。

龍應台說:

“父母親,對于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讨好它……

我猜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後,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沒有聲音的老屋。”

我相信最初的我們,都曾自信滿滿地許下過“孝”的誓言,以為來日方長,我們可以從容盡孝。

可是我們卻忘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裡描述的,他後來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他以為一别後很快能見到父親,卻不知整整過去兩年,還是不得見。

那種怅然傷懷,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懂得。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子欲孝親尚待,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年少不知文中意)3

02

  • 魯迅《社戲》

魯迅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但是讀過《社戲》的人都知道: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

後來,我們終于明白,原來有樣東西,你會永遠記住它的好。

那就是,童年。

随着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曆的豐富,我們學會了口是心非,學會了世故圓滑,學會了裝腔作勢,卻再也找不到最初的那份純真,沒有了真正的快樂。

《小王子》的作者安托萬曾經說過: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隻有少數的人記得。

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喧鬧着,躁動着,聽不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時光流逝,童年遠去,我們漸漸長大,歲月帶走了許許多多的回憶,也消蝕了心底曾今擁有的那份童稚的純真,我們不顧心靈桎梏,沉溺于人世浮華,專注于利益法則……

我們把自己弄丢了;我們該把自己找回來了。

人到中年以後,你會發現我們越來越喜歡懷舊。

可我們真正懷戀的也許并非舊時光,而是曾經那個真誠美好的自己。

我們注定留不住童年,但是比失去童年更可怕的,是我們丢掉了童心。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年少不知文中意)4

03

  •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王安石在《遊褒禅山記》中寫道:“盡吾志而不能至,可以無悔矣。”

有人說,人成熟的一個重要标志是,不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

的确,經曆的越多,你越發明白,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有太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出身,比如機遇,比如天分。

就連王安石這樣才華蓋世,位極人臣之輩,都無法完成夢想的藍圖,更别說這個世界平凡的大多數了。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自嘲道:“我拼盡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

不出意外,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将平平無奇,甚至有的人還沒有走完人生曆程,就已經離開這個世界。

既然如此,那麼努力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高曉松也曾問過李宗盛一個類似的問題,他說:“大哥,人生究竟該怎樣選擇?”

李宗盛回答道:“生活呢,就這麼兩個事兒,一件事兒呢叫做熬,一件事叫做拼,可是呢,你熬來熬去你會發現最終還是要拼,那還不如早一點拼了。”

通往夢想的路很長,拼命前行,就算無法到達終點,也總能離夢想更近一步。

有時候努力看似沒有多大效果,但它确實如水滴石穿般影響着我們的人生。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已經變成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拼盡全力,無論成功或是失敗,你才不會等到人生而立,去埋怨曾經那個“本可以”的自己。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年少不知文中意)5

04

  • 魯迅《少年閏土》

“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卻在見面時,“他的态度終于恭敬起來,分明的叫道:老爺!”

對于那個帶着銀項圈,月下刺猹的勇猛少年,為何最後會變成呆闆木讷小心翼翼的中年人,我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心生厭惡。

後來才發現,自以為是“迅哥兒”的我們,都活成了閏土。

初生牛犢不怕虎,是少年時期自我認知的驕傲。

那時,我們都會以為自己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隻要想做,便沒有做不到。

可真正的長大,是從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開始的。

就像羅曼羅蘭的那句名言:“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以後仍然熱愛生活。”

中年閏土養着八口人,靠着種地,靠着地主家的照顧才能堪堪生存。

他難道不希望回到那個和迅哥兒漫山遍野奔跑的青蔥歲月嗎?

隻是成年人肩上的擔子太重,他不敢對迅哥兒有任何的不尊敬,害怕自己的錯誤會帶來一家人的痛苦。

這是不是像極了現在上有老下有小,在職場上謹小慎微的中年人。

生活磨平了棱角,讓我們變成了當年自己最讨厭的人。

但是,我們卻也從沒有放棄屬于自己的責任。

人到中年,踩着鋼絲,帶着鐐铐,我們也許再也無法像少年人那樣翩然起舞,可生活的每一步,都變得堅實而可靠。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年少不知文中意)6

05

  •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

後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曾有記者追問史鐵生:“為什麼寫作?”

史鐵生回答道:“為了活着。”

這是他那位曆盡磨難的母親,用自己的生命,給他的人生寫下的注腳。

有些人活着,就已經精疲力盡。

如果年少的時候有人對我說這句話,我一定不屑一顧。

直到我看到台風天裡,那個用生命守護汽車的貨車司機;

看過那些暴雨中,為了一單外賣,奮力狂奔的快遞員;

看過那位蹲在雪地裡接活,一邊泣不成聲,一邊吞咽着食物的父親……

我終于相信:世間萬物,沒有什麼能苦過生活。

能夠活着,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

二十一歲癱瘓,四十八歲開始靠腎透析維系生命,在苦難的生活中史鐵生足足支撐了59年,用一支筆點亮了短暫又璀璨的人生。

很喜歡崔健歌曲裡的一段歌詞:

“現實像個石頭,精神像個蛋,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

是啊,生活就像那堅硬的石頭,即便無比艱難,但隻要活着,就有希望和前進的方向。

年少不知讀書好白首方知讀書晚(年少不知文中意)7

06

  •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小時候我們總是滿嘴牢騷,走得路遠了會喊累,不小心摔了一跤會流淚,不開心了會憋着小嘴在父母那裡尋求安慰……

而長大之後,你壓根不敢再花時間來喊疼,因為每天生活都在告訴你:别抱怨,沒有人會對你感同身受。

村上春樹說:“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千萬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難者,急着告訴所有人你的不幸。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酸甜苦辣要自己嘗,漫漫人生要自己過,你所經曆的在别人眼裡都是故事。

一個人的成熟,就是一個把情緒調整靜音的過程。

你要努力強大起來,然後獨當一面。

正如萊蒙托夫的那首小詩《一隻孤獨的船》:

一隻船孤獨地航行在海上,

它既不尋求幸福,

也不逃避幸福,

它隻是向前航行。

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

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将要直面的,

與已成過往的,

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

皆為微沫。

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讀已是文中人。

時光,不再是少年錦時。

我們,也不再懵懂無知。

課本,即便在歲月中泛黃,卻會一次次為我們還原出人生最本真的模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