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學堂
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
文 | 孟琢
在漢字裡從“心”的字,往往和我們的思想、思考密不可分,因為古人認為,心是我們思想的器官,如孟子說“心之官則思”,荀子說“心是神明之主”。
今天給大家講四個字,都是形聲字,它們代表不同特點的“思”。這四個字是什麼?“慮”,“念”,“懷”,“想”。
01
慮:深遠的、深層的思考
先看“慮”。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說“慮,謀思也”。
謀,謀劃、考慮。“慮”是一種深遠的、深層的思考。你說我想今天放學吃什麼,這個不是“慮”,你要說我十年之後上哪所大學?二十年之後我的人生理想是什麼?這個就是“慮”。
所以在漢語裡和“慮”有關的成語,往往都是和“深思”和“謀思”密不可分,比如說深思熟慮、深謀遠慮、憂慮,都是一種比較遠的考慮。
慮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在《論語》中,孔子有一句話叫做“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人要是沒有一種長遠的考慮,隻盯着眼前的利益,盯着眼前的興趣痛快去做事,這個人就要碰釘子,所以“必有近憂”。
因此,“遠慮”強調“慮”的特點是遠的,是久的。小朋友們當然不需要憂慮,在我們天真爛漫的年紀裡,也不需要考慮太遠的事情,但是人不能僅僅停留在自己快樂的當下,有的時候也要去想得更遠一點,想一想自己将來的理想是什麼?
這種考慮對于成長還是有益的。
02
念:長期的長久的考慮
“念”,《說文解字》:“念,常思也”,是一種長期的、長久的考慮。
“念”不是說想一下很快就忘了,這個不是“念”。“念”是要不斷地讓這個想法在你的心中萦繞回蕩,不斷把它裝進來不丢掉,這個是“念”。
1、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什麼是念念不忘?就是在心裡面執着地、癡情地、堅定地想了一件事情,整個精神貫注于此,“必有回響”,一定會有一個回報的。
其實我們學習也是一樣,一道題你解不開,就放棄了,永遠也解不開。這時候要有學習的認真和執着,成天想着這道題,思維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上面,“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想着想着就會蹦出一個靈感,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念
2、“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說到“念”,給大家講一首詩,是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陳子昂站在幽州台上思緒萬千,“念”的意思就是“常思也”,不是想了一下兩下,而是一直在想。
所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他的思緒是沉浸在曆史中的。我們的曆史很悠久,所以它是一種在曆史的長河當中,反複地思考、反複地感悟,又不斷地想天地的廣闊,光陰的悠長。
通過“念”,我們知道陳子昂在幽州台上是站立了很久很久,思緒萬千,不斷地回蕩在胸中。最後“獨怆然而涕下”,想到天地的廣大,想着時間的悠長,突然間反過身來,一下子看到自己,是那樣的孤獨,那樣的渺小。
人在廣闊的天地中,在時間的長河中,一下子意識到自己的孤獨與渺小,撞擊到他的心靈,這個時候他落淚了。
所以我們知道“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是在長期的考慮中,蓦然回首,落下了英雄豪傑的淚水。
03
懷:長期地想
“懷”的特點和“念”差不多,“懷”是懷抱,把一個想法揣進來,揣在自己的懷抱裡面,不丢棄,叫做“懷”。
因此《說文解字》對“懷”的解釋就是“念思也”。
“懷”的特點也是長期地想,你所懷念的事物,所懷念的人,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忘掉。
在《詩經·周南·卷耳》中說“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說的是一個剛剛出嫁的姑娘,想她的丈夫,丈夫出征了,她就想啊想啊想啊,心裡全是自己丈夫的形象,她出去采野菜,身上背一個小筐都采不滿,為什麼?心裡不斷地想着自己的丈夫。
“嗟我懷人”,顧不上采野菜,最後“寘彼周行”,順手把這個采野菜的小筐放在路上。
懷
我們看到在漢字裡面,所謂的懷念、感懷,都是長期地去想一件事情,還有所謂的“懷鄉”、“懷友”。
“懷鄉”就是你出門在外,長期離開自己的故鄉,但是你不斷地想念着家鄉,那也不是一時的事情。
“懷友”是什麼?你和你的好朋友告别了,但是總想着他,總惦記着他。所有的“懷”都是長時間的一種思念。
04
想:帶有内涵的想象
“想”,這個字比較泛化,我想一個事情,“想”和“思”的意思差不多。
但是在古代,“想”是帶有一種想象的内涵,而且是一種特别期待的想。所以《說文解字》說“想”是“觊思也”。
觊就是期待,我想你了,其實就是說我期待着你,有的時候期待着期待着,在“想”的過程當中,就把你的形象在我的腦海當中展現出來了。
“想”的上面是一個“相”字,在想的過程當中,慢慢浮現出一個人、一個事物的形象,于是就有了“想象”這個詞。
我們經常鼓勵孩子,要有充分的想象力,特别在寫文章、畫畫的時候,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想
有的時候在一個充滿着童真、充滿着童趣的年紀,想象力要是過早地喪失,實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所以說大家有的時候會有一些千奇百怪的、跳躍式的想法,一定不要說覺得太幼稚了,不要它。
想象力是非常寶貴的一種思維能力,大家要珍惜自己天真爛漫的想象力。
為什麼叫做“想象”?“想象”最一開始是動詞和賓語的結構,就是想那個大象。為什麼要想那個大象?因為象在中原地區是相當稀少的,人們見不到象,就靠想,盲人摸象的故事也是一個想象的過程。
這個想象的典故出自《韓非子》的《解老》,“人稀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
人很少看到活着的大象,但是我們對“象”這種動物又充滿着好奇,有一次一個人偶然得到了死象的骨頭,就根據這些骨頭,然後根據别人畫的這個大象的圖案,來想象這個象活着的樣子,所以我們說想象,最開始真的是想那隻大象呢!
總結
我們今天講了和思考密不可分的四個漢字,這四個字都是從心,第一個字是“慮,謀思也”,特點是深謀遠慮,深思熟慮。第二個字是“念,常思也”,特點是念念不忘,反複地思念。第三個字是“懷,念思也”,懷是一種萦繞于心的感懷。最後一個字是“想”,帶有想象的意味,是一種格外期待,在腦海中浮現出、構拟出一種形象的思想。
章(太炎)黃(侃)學派後繼學者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孟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