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秋季是萬物成熟、喜慶豐收的季節,也是秋風蕭瑟、千樹落葉、萬花凋謝的季節。中國文人大多悲秋,唐代“大詩豪”劉錫禹有首名詩曰:“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也有“已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的動人詩句。
一個簡簡單單的愁,一到古人筆下,一入詩,一入詞,就變得儀态萬方,熠熠生輝起來。它有長度,有重量,有體積;它如山,如海,也如一江春水;它似煙草,似柳絮,也似綿綿細雨;它有色澤,有滋味,還能輕悄悄挪移。
秋浦歌·白發三千丈
唐-李白
愁
唐-杜牧
聚散竟無形,回腸自結成。
古今留不得,離别又潛生。
降虜将軍思,窮秋遠客情。
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
愁
唐-徐夤
夜長偏覺漏聲遲,往往随歌慘翠眉。
黃葉落催砧杵日,子規啼破夢魂時。
明妃去泣千行淚,蔡琰歸梳兩鬓絲。
四皓入山招不得,無家歸客最堪欺。
愁
唐-韋莊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難忘。
夜坐心中火,朝為鬓上霜。
不經公子夢,偏入旅人腸。
借問高軒客,何鄉是醉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後主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和人生無常的悲傷與感慨。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與滔滔水勢聯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蘊大氣,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這奔湧而出的憂郁之中。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宋-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産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産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現了離愁的深長。全詞于清麗淡雅中,含蘊着凄婉哀傷的情緒。
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
宋-賀鑄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台花榭,瑣窗朱戶,隻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臯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詞中他把抽象的閑情化為可感可知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僅形象、真切地表現出詞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時也生動、準确地展現了江南暮春時煙雨迷蒙的情景,深得當時人們的贊賞。
“煙草”連天,說明“閑愁”之多,“風絮”滿城飛舞,表示“閑愁”的紛煩雜亂,“梅雨”連綿,說明閑愁的連綿不絕、永無盡期。這三個比喻,立意新奇,形象生動,令人覺得愁情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遮天漫地,茫茫無邊,拂不去,躲不了。“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以江南景色比喻憂愁的深廣,以面積廣大喻愁之多,“滿城風絮”以整個空間立體地比喻愁之深廣,“梅子黃時雨”以連綿不斷比喻愁之時間長和難以斷絕,興中有比,意味深長,被譽為絕唱,賀鑄也因此而有“賀梅子”的雅号。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者以精練而富有特色的口語,巧妙而自然地運用鋪叙的手法,通過秋雁、殘菊、梧桐、細雨、淡酒、急風等意象的描寫,創造出了一種凄美的意境。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包括得盡,概括得了。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拟泛輕舟。
隻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上片極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極;下片則進一步表現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新穎藝術手法來表達悲愁之多。全詞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對故國故人的憂思,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貼切,絲毫無矯揉造作之嫌,饒有特色。此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内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中流蕩無一的才女形象。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鹧鸪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宋-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随我上高樓。
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
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這首詞抒發了詞人壯志難酬的無限愁緒,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上片寫難以排遣的愁苦。這種愁是由于江山易改、親朋老去所緻,寄托的是作者報國無路、知音難訴的悲憤。下片寫自己意欲歸耕,努力擺脫這種愁苦而不再想功名之事的願望。“浮雲”二句實為自喻,寄托了詞人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蔔算子·天生百種愁
宋-徐俯
天生百種愁,挂在斜陽樹。
綠葉陰陰占得春,草滿莺啼處。
不見生塵步。空憶如簧語。
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此詞寫離愁,但能獨辟蹊徑,創造出一種剛健質樸的意境。愁本無形,詞人卻使之有形,如斜陽下的煙霭,挂在他目眺所極的遠山樹頭。綠葉陰陰、草滿莺啼,舉目之間,絕無惹愁處;然葉也、草也、莺也,皆欣欣自得,全不顧我的愁懷,唯國伊人已杳不可見,那擋住他視線的遠山煙霭,便化作了無窮閑愁。
詠愁
宋-石象之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含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似千尋币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随。
全篇詠愁。詩人把愁之蹤迹、潛入時機、來時情狀以及無處不在的态勢狀寫得生動、形象、細緻。通篇不著一“愁”字,卻句句切題,猶如一首謎語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