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端。端坐即為正身而坐,是恭謹的坐姿。如《莊子·庚桑楚》:“ 南榮趎蹵然正坐曰:……”。古人講究身正,心正,為人正直,做事正派。
電影《孔子》
古人席地而坐,尊者用幾。清代鳳韶 《鳳氏經說·四牡》:“古者之坐皆跪。安坐,坐而著于蹠也。危坐,坐而直其身也。” 清 恽敬 《困說》:“古者危坐任膝,安坐任足,夷坐任臀。”
坐:兩膝并攏着席(或地),雙足在後,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跟上。此種坐姿,身體較為松弛,又稱為安坐。與之相對的還有危坐:腰闆伸直上身聳起,臀部離開腳跟,危坐又叫“長跪”。成語“正襟危坐”表明了嚴肅、恭敬或拘謹的态度。
秦始皇皇陵 箕坐俑,就像簸箕一樣坐的俑
不合禮法的坐姿有“蹲”、“踞”、“箕”等。《論語》:“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胫”。
禮對古人來說尤為重要,《荀子》修身篇:“容貌、态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衆而野”。儒家主張修身要約束自己的儀态、進退、乃至急走慢行,有禮則儒雅,無理則倨傲偏邪,庸俗粗野。泱泱大邦,以禮治國,以德服人,成就了幾千年文明的傳承。
孔子博物館
從古至今,無論跪坐還是垂足而坐,就坐之禮貫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一則為座次,另一則為坐具。
四川博物館畫像磚 膝下有席者為尊
座次。 《弟子規》:“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與長者在一起,長者站着,你不能坐着;長者坐着,讓你坐你才能坐。坐在何處也頗為講究。《禮記》有“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之說。主席之尊由此而來。
東漢 畫像石拓片
清代淩廷堪《禮經釋例》釋:“室中以東向為尊,堂上以南向為尊”。從室内方位來說,以坐西朝東(東向)的位置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南向),再次是坐南朝北(北向),坐東朝西的位置最卑(西向)。看座次,即可看出長幼尊卑。《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由此見,項王、項伯東向坐為最尊;亞父範增次之南向坐;沛公(劉邦)北向坐;到張良這裡,西向則用了“侍”字。看來在楚霸王這裡,劉邦卑于他的謀士範增,而非對等的客人或兄弟。難怪有後面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舉。坐西朝東是主人的位置,故而被聘來的先生或幕僚以及雇傭的仆從稱呼主人“東家”。
河南省密縣打虎亭漢墓壁畫
坐具。 《荀子·禮論》說:“越席、床笫、幾筵,所以養體也。” 跪坐時三種重要家具:席;床;幾。席與古人的生活起居極為密切,王室與貴族、平民用席各有等差。據說“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唐代以後,由于生活習慣的改變,朝南成為最尊貴的位置。
襲明制器 高靠背南官帽椅的使用
在明清時代,不同的坐具,不同的擺放方式,同樣能顯示出使用者的社會地位,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古人彰顯尊貴的坐具常見的有交椅、寶座、高靠背椅等。
管甯割席斷交
除坐具外,同坐的對象也有要求。東漢末年的管甯與華歆曾因觀念不合“割席斷交”。孔子注重禮節,故“席不正,不坐”。
襲明制器家具
席子位置與同席之人不适合不應“摧眉折腰事權貴”,沒有一席之地也沒關系,可廟堂之外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之趣。席子不正不坐是一種認真的态度, 是儒家以禮治國,恪守禮制的堅守。時至今日,我們更應傳承古人“席不正不坐”的态度,堅守最初的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