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杯,是茶友們專門用于品茶的杯子,也有人稱之為單杯、個人杯、主人杯等。
正所謂“器具精緻,茶愈為之生色”。
所以很多茶友都喜歡收藏各式茶杯,不同的材質、顔色、形狀,以便在不同的時候選用不同的杯子。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品茗杯的經典造型都有哪些?看看你收藏了幾款?
直筒杯
直筒杯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杯型,其出現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直筒杯的杯底平整,杯身呈圓筒狀,杯型簡約、直接、硬朗,無論是作為品茗杯還是聞香杯,都十分适合。
直筒杯适宜品飲綠茶、黃茶等湯色較淡的茶,使用時建議搭配淡色竹質茶席。
竹節杯
竹節杯是模仿竹子造型設計的經典杯型,杯身直筒,加上竹節的設計,讓人在喝茶時感受到竹子的氣節和風骨。
蘇轼說:“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而竹節杯的造型,如玉溫潤,如雪透徹,體現了使用者的高風亮節、不與世人同流合污的品性。
竹節杯的顔色多為深綠色,所以适宜飲用綠茶,并在使用時搭配淺色系茶席。
壓手杯
壓手杯為永樂時期創燒,專供皇室内廷使用的一種杯型。
後經景德鎮禦窯廠的不斷改進,使得明永樂青花壓手杯在中國陶瓷史上最為著名。
壓手杯的杯口平坦向外撇,腹壁則近乎豎直,從下腹壁處内收,圈足。握在手中時,外撇的杯口正好壓合在舒張的虎口上,且杯的重心下移,安穩妥帖,故而稱為“壓手杯”。
由于壓手杯的杯口較寬,飲用起來更為“酣暢”,拿捏起來手感舒适,所以适合手型較大的人使用。
葵口杯
葵口杯在唐宋時期極為流行,因其杯口造型形似葵花而得名。
葵口杯可分為四葵、五葵與六葵,分别代表唐代、五代和宋代。這種杯型特别适合女性使用,很好地彰顯了女性婉約、溫潤之美。
葵口杯的每條棱都從杯底延伸到杯口 ,讓整個杯口呈現花瓣的形狀,十分精緻。
葵口杯的杯型十分适合女性使用,能夠更好地彰顯女性婉約、溫潤之美,使用時建議搭配帶有植物裝飾的茶席。
鬥笠杯
鬥笠杯同樣是非常受歡迎的經典杯型,其造型如同山村水鄉裡蓑翁的鬥笠,讓人在使用時感受到田園生活的怡然自得之美。
鬥笠杯圈足小,杯口敞,線條簡潔有力,撲面而來就是一股極簡的“性冷淡風”,所以自古以來便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
作為經典杯型,鬥笠杯的造型适合各類人群使用,并且可以和各類茶席完美兼容。
馬蹄杯
馬蹄杯因其倒置時形似馬蹄而名,主要流行于明清時期。明代馬蹄杯為灑藍、回青、孔雀藍、白釉等品種,清代多作鬥彩。
馬蹄杯的造型各異,有的高有的矮,底部有的有圈足有的沒有圈足,但整體的造型都像馬蹄,杯口外翻,杯壁線條弧度美。
以馬蹄杯品茗,茶湯注入盡攬茶色。飲一口茶,即有"踏花歸去馬蹄香"的畫面感;又有"待踏馬蹄清夜月"的豪爽;也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悠然惬意。
圓融杯
圓融杯的整體造型偏矮,杯口略微内收,杯身則向外微微鼓出,就好像一尊笑呵呵的彌勒佛。
圓融杯的杯型能夠使茶杯的聚香和聚味效果更好,也蘊含着“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豁達與境界。
雖然圓融杯杯口内收的造型在飲用上可能會造成一點點小麻煩,不過“大肚子”的設計也能給茶席增添可愛感和融洽感。
鈴铛杯
鈴铛杯主要流行于明清時期,因形如倒置的鈴铛而得名。
鈴铛杯的造型與鐘形杯相似,形似倒過來的鐘,但腹部并不像鐘形杯那麼圓鼓。
鈴铛杯的造型更适合品飲香氣較高的茶品,也可以用于聞香。
高足杯
高足杯也稱馬上杯,上為碗形,下有高柄,類似高腳酒杯、貢盤的造型,外觀美麗,實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
著名陶瓷專家張浦生先生說:“高足杯始于元代,它适用于蒙人善騎喜飲的習俗,最初為馬上飲酒而制(所以高足杯又稱馬上杯),後來也稱靶杯,可以擺放果實。”
高足杯因其獨特的造型,所以更适合單人品飲使用,如果需要布置茶席,則要注意不要碰倒杯子。
羅漢杯
正所謂"禅茶一味",這禅與茶自古便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而羅漢杯便是将禅與茶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羅漢杯的造型如同寺廟使用的銅缽,腹部圓而厚實,杯口微微内收,視覺上整體給人一種厚重感。
除了以上杯型,大家還知道哪些常見杯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