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一種神奇力量給人美的享受?新華社合肥10月3日電(記者王聖志 朱青 劉美子)“縱觀世界美術史,我認為它是最早的也是最美的雕題紋面陶塑人像之一,這是人類從感性意識上升為理性意識的藝術創作,具有強烈的圖騰意味”面對這個來自上古的陶塑人頭像,中國雕塑學會理事、知名雕塑家徐曉虹的内心充滿了崇敬之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微笑是一種神奇力量給人美的享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新華社合肥10月3日電(記者王聖志 朱青 劉美子)“縱觀世界美術史,我認為它是最早的也是最美的雕題紋面陶塑人像之一,這是人類從感性意識上升為理性意識的藝術創作,具有強烈的圖騰意味。”面對這個來自上古的陶塑人頭像,中國雕塑學會理事、知名雕塑家徐曉虹的内心充滿了崇敬之情。
在位于安徽省淮河岸邊的蚌埠市博物館裡,一尊出土于中國雙墩遺址的陶塑紋面人頭像,穿越7300年曆史,安靜地呈現出神秘的微笑。它是中國已知最早的陶塑人像之一,目前正通過網絡平台向全球征集“昵稱”。
雙墩遺址位于蚌埠市淮上區雙墩村,發現于1985年,遺址出土了距今約7000年左右的600多件刻畫符号的古陶器,對研究中國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陶塑紋面人頭像在1986年的試發掘中出土,經過碳十四測定,它距今已有7300年曆史,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個約6.5厘米見方的人頭像隻有孩童的手掌大小,但樸實的陶土質地中閃爍着雲母和石英顆粒的微光。“它呈現出的五官很清秀,具有女性面部的特質,做出微笑的表情,面部有刺點紋,額頭上有太陽紋。”曾經參加過雙墩遺址兩次發掘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吉懷說。
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說:“這件文物在考古學上的學名叫‘新石器時代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曆史價值,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一個容易記憶且具有美感的名字,所以我們邀請全球的朋友們為它取一個有魅力的名字。”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季永說,這個穿越7300年的微笑足以與西方經典的蒙娜麗莎相媲美。
“因為它隻有頭部,額頭上的紋飾又感覺是個首領,所以我給它想了個名字叫‘頭頭’。”來自蘇裡南的穆罕默德·菲爾道斯·薩米費迪說:“它讓我想起了神秘的瑪雅文化。”
來自法國的恩佐·伊爾貝看到陶塑人頭像後,笑着說:“我喜歡‘西瓜女孩’這個名字。”
“我們本地人對這尊陶塑人頭像有着很深的感情。它是在淮河岸邊發現的,蘊含着淮河流域先民們豐富的曆史文化密碼,我想‘淮河之母’這個名字它當之無愧。”蚌埠市民荀異然說。
對于全球征名,季永表示,“從九月初啟動征名活動開始,已經收陸續收到一些有創意的名字,有的诙諧幽默,有的具有學術價值,我們也邀請全球的朋友更多的關注它。”
季永說,2018年年底将在蚌埠召開關于雙墩雕題紋面人頭像的國際學術研讨會,邀請國内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關專家共同讨論陶塑紋面人頭像在考古、民俗、美術、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