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名号,以名号實,炫軍力,壯軍威
琅琊榜中有一處兵力,被視為BUG,因為兵種和兵力不符合于實際。那就是穆王府領轄的南境十萬鐵騎。
大梁并非一統王朝,國土雖大,但缺少戰馬。而且四境皆有外敵,駐有重兵,本身的軍費就已經是巨量的開銷。而騎兵更是吞金巨獸,其花銷乃勝步卒十倍。南境一隅竟然有十萬鐵騎,這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
因此,秋山得出一個可能,這南境十萬鐵騎,隻是号稱,而非實指。
古典戰争的吞金巨獸--騎兵在古代戰争的衆多兵種之中,以騎兵戰鬥力最為強大,也最為耗錢。
騎兵,依靠高速的沖刺,将速度轉化為力量,灌注在武器上。就算是一根竹棍,在馬上沖刺的帶動下,也能輕易地将人的身體捅穿。何況騎兵手上的是刀,是槍,是狼牙棒。一百人的騎兵,足以打垮幾千人的步兵。即使戰敗,在沒有騎兵輔助的步兵也很難擋住騎兵撤退。
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勇将曹文诏,幾千騎兵,追着幾十萬人的農民軍打,一路屍骨。直到他派騎兵先行,自己帶步兵在後,才被數萬農民軍包圍身亡。如果他當時還是大隊騎兵,也許就能沖殺出去了。
但騎兵的消耗也堪稱吞金巨獸。
首先就是戰馬,戰馬要馱着騎兵,而且是身着铠甲的騎兵,既要能長途跋涉,也要能迅猛沖殺。所以戰馬的耐力,速度,負重力都要極高才行。因此,一般的馬匹是無法承擔戰馬所需的。像是蒙古馬,哈薩克馬這類馬,而且還要從中精挑細選才行。而這些專門的馬匹是很貴的,茶馬互市,就是這樣來的。而這些戰馬的培育,飼養,馴化,又是一大筆開支。
一個成年男子就有百十來斤,加上幾十斤重的盔甲兵器。而且長途跋涉,普通的馬是無法适應的,即便是戰馬也難以久持。所以,戰馬不僅要吃草,還要吃豆餅,麥子,甚至是雞蛋。光是馬飼料的消耗,就是一筆恐怖的開支。
而且騎兵不可能光闆騎馬,還需要配套的裝備,馬鞍,馬鞭,馬镫等等。一套好的馬镫馬鞍的花費,不亞于一套盔甲。
一個騎兵的花費,比十個步兵的消耗還要大。地域性的騎兵部隊的規模,基本都維持在數千,一萬就到頂了。當然也有更大規模的,但基本建立在水草豐美,适合馬匹生存,可以降低育馬成本的地方,但是所需的裝備開銷,還是很難削減。
明朝的關甯鐵騎,堪稱明末第一雄師,無論是農民軍,草原蒙古兵,後金八旗兵,都不是關甯鐵騎的對手,關甯鐵騎在最後是讓火炮消滅的。但關甯鐵騎的規模并不大,僅僅是數千騎而已。原因就是如果再多的話就供養不起了。
大梁國情大梁确實有騎兵,但數量必定有限,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戰馬短缺。大梁本身缺乏優質戰馬。在《風起長林》中,在朝會上商議 梁燕修好的條件是,就曾經讨論過馬政
我大梁的戰馬,向來育種不易,不及大渝、北燕的品種雄健,而且大部分是由關外私家馬場向西經夜秦購買宛西馬匹,馴養後再統一供給兵部,不僅耗資巨大,也很難多代培育。
大梁的戰馬,需要外購,僅此一項就耗費巨資了。戰馬的缺陷,大大地限制了大梁的騎兵數量。
而且大梁北境面對的強敵大渝,北燕都以騎兵見長,如果大梁在北境沒有足夠強大的騎兵部隊,是很難護衛,遑論大梁還能反擊大渝,北燕,還向北擴張過。而且北境前線既然能容納大渝的皇屬鐵騎施展無疑是平坦大道,這才是騎兵的天下。
此外,大梁西境有西厲,多年前,還有西夏,甯國侯謝玉就曾經率軍讨伐西夏。
二十四年前,甯國侯謝玉離開他懷孕的妻子——當朝皇妹莅陽長公主出征西夏
雖然不能确定琅琊宇宙的西夏是否和現實世界的西夏重合,但大體可以作為一個參考。那就是西北地區,今天的甯夏青海甘肅一帶。
西境也是騎兵的用兵之處,這種情況下如果南境還有十萬騎兵,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南境并不适合騎兵縱橫。
南境大約是今日的雲南,貴州,廣西一帶,而主要的前線是雲南,穆王府的王爵封号就是雲南王。
南境地理和經濟都是支撐不起十萬騎兵的,雲貴高原自不必說,山脈峽谷跌宕起伏連綿紮堆,民諺有曰:“地無三尺平”,說的就是這裡的地勢陡峭崎岖。就是廣西,也是山谷丘陵延綿密集,素有十萬大山的說法。
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各個兵種也要看地勢才能發揮作用。騎兵雖然很強大,但雲南山高林密,河沼密布,大規模的騎兵是很難展開的,騎兵一旦被困在山谷,密林,河沼這些地方,無法放馬縱橫,失去了速度的優勢,就是被圍堵的活靶子。
戰國時期,秦國銳士,趙國的胡服騎士都是天下聞名的精銳。但長平之戰時,由于上黨是山地,騎兵根本沒辦法施展,所以趙國派出的是精銳步卒,但不敵秦之銳士。換了平坦之地,秦之銳士,趙之騎士放開手打,孰勝孰負,還未可知。
南境并不适合于騎兵作戰,而且經濟也支撐不起十萬騎兵。
中古時代的雲貴兩廣都是山高水遠的蠻荒之地,開發有限,即使是南方經濟開發起來,也是蘇浙一帶,而非雲貴兩廣。皇帝也不可能從國庫撥出這麼多銀子去南境組建騎兵,畢竟其他地區的軍費也是要的。
所以,從大梁的國情來說,南境組建十萬鐵騎是根本不符合實際的。
大軍号稱,鐵騎為勇琅琊榜中雲南十萬鐵騎的說法,很有可能是号稱。古代大軍有号稱的習慣,這種号稱,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最常見的,就是把人數誇大。
曹操南征,曹軍十幾萬人,就号稱八十萬大軍,以威吓江東。
明朝土木堡戰神朱祁鎮出征時,大約動用了十幾萬人馬,号稱五十萬大軍
把人數誇大,可以壯聲勢,提升士氣,迷惑敵人,就算不能直接吓倒敵人,能夠影響對方的士氣也是好的。不管信不信,說出去也唬人啊。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就是誇大戰力,也就是把實際的兵力和最強的戰力合在一起。
雲南是梁楚交戰的一線區域,大梁屯兵十萬,以衛邊境并不奇怪,但十萬大軍不可能都是騎兵。畢竟雲南的一應駐軍,是完整的體系,步卒,弓箭,騎兵等等。如果十萬大軍都是騎兵,那應該遠比騎兵多的步兵又該有多少呢?如果大梁光是南境就有百萬強兵,那其餘三境另加中央大軍又該有多少?如果大梁真有這麼多部隊,還何須年年防備大渝,隻怕大渝,北燕,西厲,南楚諸國早就歸入大梁了。
所以,十萬鐵騎應該是一個代指,是誇耀雲南十萬大軍戰力強悍。十萬是雲南的總兵力,而鐵騎,則是南境的強悍騎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